太硬核了!中俄联手亮剑!美国霸权剧本彻底崩盘...

作者 | 尧风

01 中俄战略合作

7月10日,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电报”社交平台上发布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吉隆坡举行的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期间拍摄的合照,同时配文:“俄罗斯和中国,就是#王拉夫。”

500

这啥意思呢?报道认为,扎哈罗娃是在玩谐音梗:把两国外长的姓组合成“One Love”这一短语,寓意中俄相互尊重、友好与团结。但背后真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也是同一天,王毅和拉夫罗夫进行了正式会谈,双方都明确态度,要加强战略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推动中东地区早日实现和平稳定。

为啥要这样做?其实是冲着西方的"规则霸权" 来的。先来看西方。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开始,目的是为了促进合作、防止冲突,为国际关系提供一个框架。但近年来,美国的实力有所下降,不愿履行国际义务,甚至为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搞了很多骚操作。比如美、英、澳搞了个AUKUS联盟,说是帮澳大利亚搞 "海军动力堆",暗地里却偷运核武器材料,完全不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当回事!啥叫双重标准?符合自己和盟友利益,就当没看见,不符合利益,就要搞制裁那套。

再看中俄这边,应对措施直接了当。首先,中、俄打算在北京庆祝联合国成立80周年,率先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吸纳埃及、沙特等中东国家加入金砖-上合机制等举措,都是创新多边机制的表现。其次,采取“对话叙事”的方式,批判西方“强制和平”的逻辑,推动国与国加强对话交流,尊重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此外,地区安全、核不扩散等领域,中、俄也做出实质性贡献,比如推动伊朗遵守核协议,解决叙利亚问题等。这次中、俄携手,更是为对冲西方“基于规则秩序”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替代性安全方案。

500

02 综合性解决框架

在吉隆坡会晤中,中、俄外交部长把伊核问题和巴以冲突捆在一起说,是很有讲究的。这两个事件看似独立,实则形成战略联动。以色列把伊朗当作"生存威胁",而伊朗撺掇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构建 "抵抗轴心"。今年6月,以色列黑了伊朗核设施,伊朗立马朝红海发射导弹回应,全球油价当天就暴涨12%,不仅影响地区稳定,还可能引发国际动荡。

西方解决伊核问题就单说伊核,巴以冲突就只聊停火,这种方式能解决问题吗?明显不能!而中、俄就不一样了,不断创新解决方案。在巴以问题上,中俄反对以色列越界,力挺"两国方案",推动巴以关系正常化。同时,今年4月,联合国就巴勒斯坦是否"入联"发起投票时,美国又想动用否决权耍横,而中俄和阿尔及利亚一起投反对票,迫使美国成为孤家寡人。伊核问题上,中俄不仅重启2015年的全面协议,还增加了 "分阶段解除制裁 + 地区安全保障" 的附加条款,将中东整体安全和核问题挂钩,极具突破性。

500

最绝的是,中、俄捆绑政治解决和人道问题的“神操作”。之前以色列在加沙搞断水、断电、断粮惩罚,美国在加沙问题上 "拉偏架"时,中俄拉着非洲、拉美国家,通过联大的决议,把"断绝平民生存物资作为战争手段" 定性为反人类罪,从根本上来了个釜底抽薪。这套组合拳,为处理国际社会冲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而且,非西方国家的集体觉醒,让中、俄不再孤立无援。在东盟,这种趋势及其明显。今年东亚峰会,东盟十国态度强硬,拒绝西方要求,不在联合声明中加入"谴责伊朗" 条款,反而强调 "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的原则。这和中、俄关于南海问题的主张,简直是神同步!

金砖国家也开始行动起来。当轮值主席国的巴西,主张在中东建立无核武器区,并谴责针对伊朗的军事袭击。更值得关注的是,在7月峰会中,金砖国家在国际规则中,加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主权诉求内容。从国家安全到科技发展,非西方世界不想再当规则接受者,而是想成为制定者。

非洲和拉美国家也开始转变。在6月的联合国投票上,非洲54国中,有48国投赞成票,拉美33国中,有29国表示支持。和之前乌克兰危机,普遍弃权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刚果(金)在安理会还秀了把操作,联合南非、尼日利亚等国,要求把 "外国干预" 加入制裁名单。

500

03 结语

扎哈罗娃的谐音梗,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当西方沉迷"阵营对抗" 时,中、俄开始带着非西方国家,尝试 "去意识形态化" 的解决方案。这背后,是非西方国家开始觉醒,不愿意把主导权再给西方国家,全球权力格局也该变一变了。这大概是One Love的真正含义:大家凑一桌,商量着把世界的事办好!

战友们,欲了解更多,就来【新财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