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估值超 250 亿,「中国英伟达」冲刺科创板

500

文 / 十界 

来源 / 节点财经 

一场围绕算力自主的竞赛,正在科创板上演。

近日,国产全功能GPU厂商摩尔线程递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募资约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拟募资规模最大的冲刺者,也打响了“国产英伟达”上市的第一枪。

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主营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以自主研发的「MUSA统一系统架构」为核心,为AI、大模型训练、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算力加速平台。

500

图源:摩尔线程官网

凭借全功能GPU的技术路线,摩尔线程从成立之初就同时布局面向B端的AI计算数据中心和面向C端的游戏显卡,试图构建全面对标英伟达(NVIDIA)的竞争格局。

其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团队成员多来自英伟达、AMD等国际龙头芯片公司,因而市场常将摩尔线程称为“中国版英伟达”。

01 融资45亿、连亏3年,凭何站上科创板?

成立不到五年时间,摩尔线程已累计完成六轮融资,总额超过45亿元人民币。

早期投资者中包括深创投、红杉中国等知名VC,而后续轮次融资阵容持续扩大,引入包括上海国盛资本、五源资本、厚雪资本等投资机构,北京字节跳动、腾讯投资等互联网巨头也出现在投资者名单中。据「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本轮IPO前摩尔线程估值约255亿元。

招股书中明确了募资用途——将投入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练推理芯片、图形芯片和AI SoC芯片的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如果摩尔线程IPO成功,将有望成为国内首家以全功能GPU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成为“国产GPU第一股”。

不过,从财务数据看,摩尔线程仍然处于“烧钱换增长”的阶段。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608万元、1.24亿和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收入虽增速惊人,但基数依然偏小,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18.40亿、16.73亿和14.92亿元,依然未能扭亏为盈。

亏损主因源于高额的研发投入,近三年其累计研发投入近38.1亿元,超过其三年营收总和的6倍。当前,摩尔线程仍处于高投入、高亏损、高成长并存的状态,此次IPO也将为其后续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供重要资金支持。

做为一家典型的Fabless(无厂半导体)公司,摩尔线程主要以GPU芯片为核心,输出包含显卡、加速卡、加速服务器及全栈智算集群在内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其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Moore Threads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是国内首个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等多种任务的全功能GPU架构。

这一架构使得一颗摩尔线程GPU,既能训练大模型,又能进行3D游戏渲染,具备功能和精度上的优势。

500

第一代桌面级显卡MTT S60 图源:摩尔线程官网

在产品线布局上,摩尔线程组建了从云端到终端,涵盖政务、企业和个人市场的产品矩阵。比如面向消费者市场的MTT S60/70/80游戏显卡,是国内少数可兼容Windows、DX11/12等环境的国产显卡,与英伟达、AMD的中端显卡形成了直接竞争。

再如面向B端数据中心的MTT S2000/S3000/S4000系列专业加速卡,支持AI训练与推理,以及其推出的“夸娥(KUAE)”智算中心全栈解决方案,能够部署从千卡到万卡规模的GPU集群,用于大模型训练和推理。

据其官方披露,截至2024年末,摩尔线程已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项,授权450余件,授权数量在国产GPU企业中位居首位。其研发投入也高居行业前列,研发人员超过1000人,占比近80%,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4%。

《节点财经》分析,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高投入,为摩尔线程在高算力芯片领域构筑了强劲的技术壁垒,也让其产品在适配中国计算产业链方面具备优势。

02 国产「GPU四小龙」之争,摩尔线程的差异化在哪?

尽管技术和产品布局领先,摩尔线程也面临不小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盈利问题。

芯片行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摩尔线程成立以来持续大规模投入研发,导致多年亏损累积。虽然其收入高速增长,但基数较低,目前尚未实现盈利,还存在未弥补亏损,现阶段要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平衡需要较长时间。

《节点财经》认为,生态碎片化、工具链和软件适配不足、高技术人才欠缺等问题依旧是摩尔线程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问题。摩尔线程也承认,与英伟达等国际龙头相比,在技术积累、产品性能和公司体量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行业内普遍认为,这类高算力芯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需要长期投入和生态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竞争层面,摩尔线程要面对包括国际巨头和国内同行的“双重夹击”。

在全球范围内,英伟达和AMD在GPU领域技术和市场积淀极深,英伟达更掌握着成熟的CUDA/AI生态和超大规模算力平台。

在国内,以摩尔线程为代表的“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沐曦科技、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目前都在冲刺上市或辅导备案阶段。

其中,沐曦科技专注于数据中心AI训练、推理和自研GPU IP;壁仞和燧原也主攻AI算力、图形计算等领域。此外,GPU应用还面临其他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景嘉微等)的替代竞争,以及与国外进口产品在客户心智上的激烈抢占。

500

摩尔线程首款全能国产GPU显卡 图源:摩尔线程官网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摩尔线程制定了双线战略: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一代芯片和产品,如新发布的MTT S5000芯片及千卡级大模型集群方案;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应用和生态合作,在国内多家大型计算平台和高性能算力中心进行规模化部署。

近期摩尔线程还对外宣布对消费显卡大幅降价,以拓展销量、增加营收,维持现金流。

同时,监管层面支持高科技创新的政策也给了摩尔线程“亏损上市”的窗口。2025年6月,证监会宣布科创板新增“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制度,明确只要符合高研发投入等条件就可上市。摩尔线程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超626%,远超门槛,符合新政要求。

03 国产GPU落地机会到了吗?

摩尔线程的发展正处在国产替代与AI算力需求爆发的历史交汇点。

《节点财经》分析,一方面,中国市场对GPU算力的需求骤增:生成式AI、大模型训练等新兴应用给高性能算力带来前所未有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美国对华芯片限制不断升级,迫使中国在芯片领域加快自主可控步伐。

这种趋势对于国产GPU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机遇。摩尔线程等国产厂商一旦产品性能达到可用水平,就有望承接更多本土客户需求,实现与国际巨头的市场竞争。国家和资本都加大了对国产芯片的支持力度,摩尔线程因此迎来更多政策和资金上的利好。

优渥的宏观政策支持,也让摩尔线程和产业链上下游亦在加速布局。

在上游,中国本土的芯片代工厂(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正在拓展先进制程技术,力图满足国内GPU芯片的制造需求;封测企业也加大力度提升3D堆栈封装等先进封装工艺水平,为国产GPU提供配套服务。

在下游,云计算服务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和国家AI算力中心,以及科研院所和大型制造业,都需要大规模算力支撑各类AI和模拟仿真应用,这些都是摩尔线程潜在的目标市场。

同时,消费级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为其国内显卡提供了新的增量空间,如果国产GPU能够在价格和服务上更具吸引力,将有望逐步替代部分进口产品。

写在最后

摩尔线程冲刺科创板IPO正值国产GPU产业发展关键期。未来如果摩尔线程能够持续突破核心瓶颈、加速商业化落地,就有望成为国产GPU的“排头兵”。

不过想要从高额亏损走向盈利,以及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依然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

这场“国产GPU第一股”的争夺,也必将考验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未来数年内,随着摩尔线程等公司业务进展、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善,国产高性能计算生态或将逐步形成。

*题图由AI生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