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草台班子,来中国圈钱,到底有多猖獗?

500

  暑假到了,出门遛娃的人多了起来。这些年大家越来越注重文艺熏陶,带孩子去博物馆和剧场的人也多了起来。

  大家进了剧场,自然要看些高雅的演出,比如经典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打开某麦,场次还不少。

  不过细细看看,为啥能有这么多俄罗斯芭蕾舞团在中国巡演《天鹅湖》,还一年到头都是?俄罗斯人这文化出口真给力,自己不看了,专门服务中国人民?

500

  无独有偶,如果你想听场音乐会,特别是在元旦附近,以维也纳为代表的各大乐团秉持着国际主义精神,纷纷放弃自己的大本营,来到中国献上演出!

  显然,这很不对劲。

  其实这些团,可能比草台班子都草台班子。作为每年进上百次剧院的资深韭菜,正好和大家说道说道。

  李逵和李鬼

  不得不说,这些水团是是懂中国人的。由于艺术教育的长期缺席,俄罗斯的《天鹅湖》和每年元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几乎是普通人对西方经典艺术的唯一想象。

  了解的少,意味着人们分辨能力弱,找些半瓶子也能糊弄。要是再跳个科目三讨好一下,那效果更好。

  其实对真正的舞者来说,何必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眼球?

500

  于是,各种“维也纳”“施特劳斯”“一生必听”“皇家”“古典”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各地剧场开花。

  所以在看演出信息的时候,不能光看中文名。其实很多团一搜名字,立马露馅。

  比如在中国巡演二十载,还跳科目三的“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乍一听名字霸气,但朕沙皇一家子都没了,还什么皇家?

  维也纳皇家交响乐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朕的哈布斯堡也早没了!

  而用海报上的名称Imperial Russian ballet Theatre搜索,要找半天才能找到“官网”。一看,1994年成立“致敬皇室”。

  而创始人曾在莫斯科大剧院(真世界名团)工作的履历(且不论这是否保真,毕竟在哈佛成人教育进修过就自称校友的,也不是没有),到中国又成了“源于莫斯科大剧院”。

500

  更何况就连这些信息也未必保真。毕竟,怎么把普通人包装成大师,中国人早就在保健品广告里见识过了。

  2024年初,一个“比利时皇家交响乐团”在石家庄大剧院演出时,出了大岔劈。被人们一通搜索后发现,这就是一个2007年由爱好者成立的业余乐团。“比利时皇家交响乐团”这个名字,堪称无中生有。

500

  想组建一个水团并不难,发个旅行公告,招一批学生或者爱好者简单排一下,也许就搞定了。

  类似于,把公园里唱戏的大爷大妈组个队,然后起一个“中国华夏轩辕神农古法传统北京戏剧团”的名字,去国外租个剧场演出卖票,并宣传说这是中国的顶级艺术团体,代表了悠久的中国文化等等。

  当然,这是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至少公园里唱戏的大爷大妈,范儿还是有的。

  这几年人们见得多了,“水团”又开始在翻译上动歪心思。国外许多演出团体的名字都很像,我取一个李鬼的洋名,中文翻译成李逵,神不知鬼不觉!

  然后被正主打假了。

500

  少写一个symphonie,可就是名团和草台班子的区别。这张海报上提到的柏林爱乐大厅是世界顶尖团体柏林爱乐乐团的主场,还有“卡拉扬的马戏团”的昵称。尽管也面向柏林各大乐团开放使用,但不可能是驻场

500

  顺便一提,这支真·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首席,是中国小提琴家陆威,将在今年9月访华演出。不是只有洋人,才能演好交响曲和芭蕾舞。

  这种“装高雅”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也有交响乐团专门装扮成莫扎特同时代人模样,专门糊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战争影响下的俄罗斯人还弄出了新玩法:冒充乌克兰芭蕾舞团巡演!

  都是钱惹的祸

  谈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都已经在某某大剧院/音乐厅演出了,水平能不行?

  还真不是,如果仔细留意上面这些演出,很多都带有“合作”“租场”的标识。

500

  本质上,这些演出水平如何,与演出的各大剧院音乐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掏了点租金租用下来。就像微商和玛莎拉蒂合影,不代表真有玛莎拉蒂。

  就连我们熟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也是可以出租的,而且价格不贵。租下来给自己贴个金,实在是划算。在本世纪初,就一度掀起了去金色大厅开音乐会的潮流,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500

500

  官网上写的是价格面议

  根据某中文网站的广告,也就是十几万的事

  国内就更便宜了,有时几万块就能拿下。

500

  所以,能在某个剧院或音乐厅演出,并不代表一定有高水平。可能只是掏了点小钱钱。而对国内相当大比例的剧场来说,一年到头本就接不到多少演出,租场赚钱何乐不为?

  更气人的是,这些水团,团虽然水但票价一点都不水,毕竟要捞钱的。其实交响乐和芭蕾舞世界名团的演出并不如人们想象的贵,至少比演唱会便宜。

  以去年北京的两场芭蕾演出为例:莫斯科大剧院传奇首席扎哈洛娃(Z娃)和一众首席的演出,售价100-880;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原班交响乐团伴奏的大阵仗,售价280-1580,已经被吐槽涨价了。

500

500

  再对比一下水团,价钱未必便宜太多,质量可是天壤之别。加上一些水团为了扩大影响力,违反观剧礼仪允许演出中拍摄,观赏体验多半也好不了。

  既然团已经包装成顶尖了,和教培的一起,上个大师课什么的也不过分,又能从家长手里赚上一笔。

  怎样找一场好演出

  事实上,俄罗斯的芭蕾或者维也纳的交响乐团,顶尖团体是很少的。

  俄罗斯最强的芭蕾舞团,分别是莫斯科大剧院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两大综合体的芭蕾舞团。

  二者连同它们的舞蹈学校(莫大附中和瓦岗诺娃),分别代表着俄罗斯芭蕾的两大巅峰。此外还有艾夫曼芭蕾舞团等现代风格的优秀团体。

  而以维也纳为名的知名交响乐团,只有三支:维也纳爱乐乐团(每年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那个),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隶属于奥地利国家电视台ORF)。另外,施特劳斯家族的后人也创办了一支乐团,尽管有血统加持,但论水平并不算顶尖。

  这些顶尖团体也会来中国巡演。今年5月,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北京、上海/香港上演睡美人和GALA(就是各芭蕾舞剧中的高潮段落),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将在9月带来《海盗》和《天鹅湖》。

  维也纳爱乐乐团将在11月来华巡演舒曼第三交响曲、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维也纳交响乐团已经在三月末北京在连演5场。

500

  国家大剧院5月莫斯科大剧院睡美人的演出信息

  有点扎心的事实是,由于顶尖艺术团体的巡演成本非常高:几十上百人的机酒,大量乐器、道具和服装的运输。因此它们的目的地,大多也是文艺消费能力较强的北京上海加上几个大城市。在二三线城市及以下,很少会迎来这些团体。

  而优质的演出资源,也由少数几家经纪公司掌握;或者说,能为这些顶尖团体和艺术家服务,门槛很高。目前国内开展业务的主要有吴氏策划、阿姆斯特朗音乐、日本梶本,如歌等公司。

  所以,一项真正的海外名团演出,会很容易通过海报和推送,找到演出团体的中外文名称,演出时间地点票价,节目乃至是哪一版本,指挥、乐团首席,乃至每一场的主演名单。乃至编舞者、舞台、灯光和服装设计等是谁。

500

  2024年国家大剧院马林斯基芭蕾舞团《舞姬》演出的剧目相关信息。作曲、编舞,设计一目了然

500

  2024年,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天鹅湖》演员表

  反之,如果演出信息中都是高雅、顶尖,传统之类的水词,就要注意了。毕竟顶尖团体只要亮出自己的名字,就够了。如果对某个团体有疑问,直接使用英文名或原文名称查询多半就能搞清。实在不行,上小红书问一问。

  如果暂时没有看现场的机会,B站上已经有大把大把的演出资源可供欣赏,足以满足需求。

  这些艺术团体也在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柏林爱乐乐团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数字音乐厅,不仅有音乐会的视频资源,还有中文的简介和作曲家、指挥家索引。

500

500

  数字音乐厅中的作曲家索引

  多说几句

  “水团”的出现并非偶然。如果说二三线城市,还可以归咎于落后的艺术教育和产品提供。而在优质演出资源多到溢出的北京和上海,水团也不少见,就有点不寻常了。

  从本世纪初开始,大城市的家长们让子女学习乐器和舞蹈已经很常见。但过于功利的考级体系,无益于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对应的欣赏能力。以至于著名指挥家李心草在2019年的两会上建议,改革或干脆取消考级。

500

  另外,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芭蕾和古典音乐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培养体系。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学习,不存在只有洋人才正宗的说法:

  现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芭蕾舞团最受欢迎的男首席之一,是“金飞人”韩国人金基珉(Kim Kimin);中国人谭元元也成为旧金山芭蕾舞团的传奇。

  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刚刚录制完成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也在国际上收获了一片好评。

500

  本质上,水团是一个快速发展但还未成熟行业的乱象,也是一个消费者权益问题。作为普通人,不必被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名头唬住。

  坦率来说,水团确实是很多地方几乎唯一能看到的交响乐和芭蕾舞演出。但在各地都有自己歌舞剧院的前提下(通常包括歌舞团、乐团,理论上可以提供音乐会和舞蹈演出),优质演出为何还是罕见,值得深思。

  而各大剧院的掌管者们,也该让大家放心卖票:毕竟,除了这些顶尖团之外的大量优秀团体,并没有那么贵。靠着这些“水团”撑起的虚假繁荣,终归是泡沫。

  而老师总是生病的音乐与美术课,也该好好上了。艺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或是炫耀的标签,她是生活的升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