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是外国人呢……新垣、东野、太宰全部是中国姓?

转自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作者思归乐。

500

想象一下,你正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你礼貌地询问他贵姓?他答道:

500

哦!东野啊,听过听过,就是东野圭吾的“东野”,所以你肯定是……等等,你是中国人?

500

再转过头问另一位新朋友,什么?你祖上姓新垣?那不用问了,新垣结衣我还不知道嘛,你肯定是……啊?你也是中国人?

500

这对吗?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东野氏、新垣氏、端木氏……看上去像外国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姓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诈骗?啪,三族没了!

新垣氏,顾名思义,来自地名。东汉人圈称撰有地方志《陈留风俗传》,其中记载了新垣氏的由来:

周毕公之后居于梁,为新垣氏,梁有新垣衍、汉有新垣平是也。

这是与新垣氏诞生时间较近的记载。周毕公姬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是与周公旦齐名的贤臣。他的一部分后人住在梁邑(今陕西一带),分化出新垣氏和梁垣氏。所谓“垣”,就是矮小的土墙。《陈留风俗传》提及梁垣氏“居大梁之墟”,于是以“垣”作为族氏。后来梁国也有新垣邑。战国时期,有嬴姓秦人受封于新垣邑,形成另一支新垣氏。

500

500

《陈留风俗传》中提及新垣衍和新垣平,两人事迹皆见载于《史记》。新垣衍是毕公高之后,战国时期魏国大将。新垣衍曾奉魏王之命出使赵国,劝说赵王拥立秦王为帝,《鲁仲连邹阳列传》中详细记载了新垣衍与齐人鲁仲连的辩论,在此不再赘述。

西汉初年有方士新垣平,擅长“望气”之术,很受汉文帝的宠幸,被奉为上大夫。在他的忽悠下,汉文帝修建渭阳五庙,行封禅大礼祭祀天地。不久后,新垣平又对汉文帝说:“阙下有宝玉气来者。”为了应验这股“祥瑞”的“宝玉气”,他暗中命人献上玉杯,杯上刻着“人主延寿”四字。当天中午异象横生,“日却复中”,即太阳两次经过正中。汉文帝看见后大喜,下令改元,大宴天下。

改元还不到一年,新垣平的谎言就被戳穿,其欺诈手段大白天下。新垣平被判夷三族,以至于这支新垣氏直接灭族。汉文帝大受打击,自此以后对改元和祭祀之事兴致恹恹。

500

500

虽然新垣平一族丢了小命,但其他新垣氏仍在奋发图强,子孙绵延不断。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为了方便与属国琉球(今冲绳)的外交往来,明太祖朱元璋“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派遣闽人船工迁往琉球,并赐予琉球高大的海船。船工后人在此定居,形成久米三十六姓,其中就包括新垣氏。

日本近现代有很多新垣氏名人都来自冲绳。如唐手武术家新垣世璋,出身于久米村林氏新垣家,而林氏族谱上有明确记载:

原是福建福州府闽县林浦之人也。明洪永间,奉命同闽人三十六姓始迁中山,以敷文教。

可见,新垣世璋的确是闽人后代。再如当代日本明星新垣结衣,因为形象清纯可爱深受观众喜爱。一查籍贯,新垣结衣果然也是冲绳人,所以许多网友猜测,新垣结衣的祖先应当也是当年迁居琉球的新垣氏。

500

500

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这种“漂洋过海”的记载数不胜数。姓氏也是和商品、文化、技术一样的“舶来品”,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生息。

种地?好,就姓东野

再来看看文坛。在群星闪烁的日本文坛中,同样存在一类姓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活跃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了。

500

提起姓氏“东野”,人们很容易想到日本著名悬疑小说家东野圭吾。然而翻阅历史文献就会发现,我国战国时期就有异士东野稷(一作“东野毕”),善于驾驶马车,《庄子》《荀子》与《吕氏春秋》中都有相关记载: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500

500

关于东野氏的史料很多,汉人宋衷《世本八种》、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清人张澍《姓韵》、王世祯《池北偶谈》等文献中都录有“东野氏”一条。成书于明代的《东野志》详细记载了东野氏的由来:

成王元年,(姬旦)元子伯禽代就,封于鲁,为鲁公。生子三,长袭考公无嗣,弟熙以弟承爵。三子讳鱼,为鲁大夫,赐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公族之姓东野所自始也。

《东野志》由明代学者吕兆祥纂修,后来经由东野氏后人东野武、东野沛然等人多次订补,不仅记述了东野氏的由来、传承,也追述了周公旦其他子孙的情况。

500

500

东野氏出自姬姓,是黄帝后裔,先祖可以追溯到周公旦长子伯禽。伯禽受封为鲁公,生三子,长子酉、次子熙先后袭爵,小儿子姬鱼只做了鲁国大夫,靠着在东野的田地生活,并“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其子孙后代就形成姬姓东野氏。

唐人林宝撰有《元和姓纂》,书中记载了“东方”“东楼”“东郭”“东阳”“东宫”等近十个以“东”字开头的姓氏,这种以方位为参考系的取氏方式在当时很普遍。在这群“兄弟”中,东野氏并不显眼,并且一度面临灭国之祸,不得不背井离乡才保全血脉传承。

500

500

经过上千年演化,东郭、东楼、东阳等姓氏并入东姓,我们很难在史料中再看到它们的身影。与之不同的是,东野氏始终维持着原貌。宋代有东野芳,康熙年间有五经博士东野沛然。自东野沛然以后,东野家世代承袭此职,并奉曲阜周公庙祀事。时至今日,河北一带还分布着大量东野氏后人。

 500

除了东野氏,北野氏与太宰氏也是古代中国已有的姓氏,《元和姓纂》《姓韵》等史料中有相关条目,但较为简略。北野氏与东野氏一样源自地名,而太宰氏来源于官职,其先祖曾为吴国太宰,效力于吴王夫差,后代就以官名“太宰”为氏。姓氏简化后,北野氏并入北姓,而太宰氏业已失传,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近代以来,日本有小说家太宰治,其作品《人间失格》风靡全球;也有导演北野武,导演了《菊次郎的夏天》等一系列著名电影,并写下随笔作品《北野武的小酒馆》。由于他们声名卓著,日本姓氏北野与太宰也广为人知,却鲜有人知晓在先秦时期,我国的古人早有这样的姓氏。

500

端木?切,不如端水

远看姓氏扎堆,近看花草开会。在日本姓氏中,除了“垣”“野”这些地点,还有大量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以木为例,“青木”“端木”“高木”“铃木”等姓氏一抓一大把。

不太对劲,其中有些姓氏越看越眼熟。你这“端木”是本地端木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早就有姓这个的。

500

500

不仅有,还是位熟人,只是人们很少直呼其名,而是称其为“子贡”。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端木赐其人才华横溢,经商时善于敛财,依靠行商和投资“家累千金”;学习时善于思辨,总在《论语》中举手发言;从政时面面俱到,能言善辩,受到多国国君的倚重。依靠这些才能,他在乱世中游刃有余,颇有建树。

《元和姓纂》《姓韵》等文献都认为,端木赐一族就是端木氏的始祖,这也是当下较为普遍的说法。但端木赐应当不是端木氏的得姓始祖。《明通鉴》《清史稿》中有端木赐后人的相关记载,明代有溧水(今南京溧水)端木氏,清代有濬(同“浚”)县(今河南浚县)端木氏,都是人才辈出的望族。

500

500

近代以来,端木氏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在诸多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的近代作家端木蕻(hóng)良本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并非端木氏,端木蕻良只是其笔名。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可以证实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姓氏只有新垣氏——毕竟有族谱为证。其他中国姓氏虽然与日本姓氏重合,但并不是同宗同祖,或许的确仅是巧合。结合两国古人取氏的习惯来看,这种巧合其实是很容易发生的。

500

500

与中国两汉以前相似,日本古代只有贵族有姓,平民有名而无姓。日本在明治八年(1875),政府颁布《苗字必称令》,下令每一个国民都必须有姓。由于国民文化水平并不高,大量平民只能就地取材,随手一指,诸如“村口”“松下”等朴实的姓氏就诞生了,“东野”“北野”或许也是这样产生的。

500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自古就有,姓氏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由于日本姓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两国古代文化的相似性、同源性,一些中国姓有时会被误认成日本姓,却不知其背后有着悠久的历史。

参考文献:

[汉]宋衷,《世本八种》

[汉]圈称,《陈留风俗传》

[唐]林宝,《元和姓纂》

[宋]郑樵,《通志略》

[清]张澍,《姓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