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坛「变性」闹剧终结,女运动员等来了公平

500

文 | 宋田田

将跨性别选手排除在女子体育赛场外的态势,在美国体育界愈加明显。

日前,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以下简称宾大)与美国教育部达成一项协议,涉及禁止跨性别选手参加女子比赛。

而这项协议的落地,与前宾大校队游泳运动员——莉亚·托马斯(Lia Thomas)有着直接关系。

500

莉亚·托马斯 图源:X.com

困在性别界定里的公平

莉亚这个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间,可以追溯至2022年3月的NCAA冠军赛。彼时,她凭借4分33秒24的成绩一举拿下了女子500码(1码=0.9144米)自由泳比赛的冠军,甚至还甩开了东京奥运会银牌得主艾玛·韦扬特(Emma Weyant)1.75秒。

与此同时,媒体和大众对于莉亚的关注完全偏离了赛场,纷纷紧盯着其尤为特殊的身份——跨性别选手。

正因如此,莉亚夺冠后「不公平」的呼声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一些人甚至将论调上升至「拯救女子体育」的高度。

还有人开始为亚军艾玛打抱不平,认为她才是那场比赛真正的冠军。对此,美国前教育部新闻秘书长安吉拉·莫拉比托(Angela Morabito)曾在社媒公开评论道:「第二名就是新的第一名」。

500

安吉拉·莫拉比托为亚军发声原文 图源:X.com

外界义愤填膺的言论并非没有立足点——与同场竞技的女性选手相比,莉亚跨性别前积累的身体素质优势明显可见。

据过往新闻显示,莉亚于2017年入学宾大,当时「他」还是宾大男子游泳队的一员。时间来到2019年,这位男运动员才开始接受激素替代疗法(HRT),进行医学界承认的变性行为。

这也就意味着,莉亚以男性身份度过了自己前19年的人生,也在事实上拥有了一副成年男性的体格。她突出的体型和身体素质,侧面映照着男性与女性在竞技表现方面的差距。

500

莉亚·托马斯(左一)在颁奖台上显得格外高大 图源:X.com

数据更为直观,对比莉亚变性前后的成绩,进入女性赛场后的她简直像「开了挂」一样。

2018-2019赛季,她还以男性身份比赛时,在200、500码自由泳项目的排名分别为第554名,第65名,几乎可以说「查无此人」。而在2021-2022赛季,转入女子组比赛后,她在这些相同里程的项目排名跃升为第5名,第1名,跻身「第一梯队」。

尽管我们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对莉亚的变性选择本身有任何恶意揣测或指责——在法律准绳下,每个人对性别选择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

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她加入女子泳坛带来的后果:挤占了生理性别为女性的运动员本应享有的公平竞争的空间。

迟来的补偿

回看当时的情况,变性后的莉亚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参赛机会,与宾大乃至NCAA的规则漏洞有着直接关系。

2022年,NCAA对变性运动员是否能够参赛的判定标准还局限于睾酮水平,而莉亚确实在接受变性干预后达到了女运动员标准。

在当时看来,她的参赛资格的确合规。正因如此,宾大才能在当年顶着巨大舆论压力的背景下,还将她提名为NCAA年度最佳女运动员。

500

比赛中的莉亚 图源:AP News

「公平」本是竞技体育的基石,这样的性别规则的漏洞,显然侵蚀了女运动员所处的赛事生态。

所幸,体坛内外对规则拨乱反正的动作并没有停止。

面对不断爆发的争议,国际泳联很快就决定对相关标准进行完善——从2022年6月新规生效开始,12岁及以上经历了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运动员均不可参加女子比赛。这意味着,自此莉亚将无法以女运动员身份参加任何国际大赛。

此外,曾经允许莉亚参赛的NCAA也在2025年2月颁布了新规则,禁止跨性别选手参加女子比赛。这也在变相宣告——莉亚曾经能取得NCAA参赛资格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如今宾大对于当年这一错误,已经正式道歉并确认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官方公布的详细内容,学校将撤销莉亚取得的荣誉。将她取得的奖牌,按当场顺位归还给相应的女运动员。

目前,宾大网站上已经将莉亚校队时期创下的纪录更换。此外,他们还会给每一位受莉亚参赛影响的女运动员送上道歉信。

500

宾大官网目前显示的女子游泳纪录 图源:UPenn athletics

宾大这一番作为总算是为这出「变性闹剧」画下了句号。

曾于2022年NCAA比赛里和莉亚同台较量过的莱利·盖恩斯(Riley Gaines),近日在一档播客节目里表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认为宾大的致歉和补救措施「颇具意义」——他们承担起了跨性别运动员对女性体育造成伤害的责任,至少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500

莱利·盖恩斯播客节目封面 图源:outkick.com

虽然NCAA收紧跨性别运动员参赛资格,以及宾大的态度反转均存在一定政治干预因素,可能其出发点并不那么纯粹。但仅就处理结果而言,一方面能为那些曾与莉亚同台竞技的女运动员带来慰藉;另一方面,站在女子体育发展角度,也有利好之处。

不论是宾大、NCAA还是国际泳联的做法,都明确了女子体育赛事不应迷失在多元的性别观念里——竞技体育的公平性仍是基石,不容挑战。

唯有公平公正,女子体育赛事才能彰显竞技体育本真的魅力。观众能够聚焦于赛场上女运动员的风采,而非将属于女运动员的注意力转向一场社会话题辩论。

当然,这样一出闹剧也是对于体坛规则滞后性的警示。规则的制定者应紧跟社会潮流发展,不断完善,而不总是在造成巨大影响后才有所反应。

我们始终期待,日后的女子体育能有更多纯粹的竞技瞬间,而少一些关于公平的拉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