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基金成绩放榜:医药与AI双风口分化下,资产如何配置?

500

2025年上半年正式收官。从deepseek掀起国产ai浪潮到创新医药后来者居上,从关税博弈的反复拉锯到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和,市场环境多重变量交织,让基金业绩呈现出颇具割裂感的叙事。

一方面,新发市场中,权益类基金火热创高与债基金额规模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在AI大模型、人型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等风口下,领跑者ai的震荡调整与医药板块的强势逆袭,完成了极具戏剧性的赛道转折。

这种分化,不仅凸显了战略新兴产业的成长潜力,更是产业变革与政策变化在基金层面的镜像投射。

通过解构不同基金的业绩图景,或许可为探寻下半年投资策略提供关键线索。

宏观环境:经济温和复苏,结构性矛盾凸显

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在缓慢回暖显著的结构性分化,核心特征表现为生产强于消费和通缩压力延续。这一环境为基金市场的资产配置奠定了基调,也催生了权益与固收产品的分化表现。

从生产端与需求端的矛盾来看,一方面,生产端根据《2025年招商基金三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下称“报告”),2025年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回升0.5%,整体来看制造业景气度出现向好趋势,生产端韧性凸显;另一方面,需求端消费复苏呈现k型分化。报告显示,5月社零同比增长6.4%,较前值回升1.3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4.9%。其中,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家电、通讯器材消费增速分别大幅提升14.2、13.1个百分点至53.0%、33.0%。

不难发现,消费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的驱动。而这种"生产强于消费"的现状也反映出了居民在收入预期改善有限情况下的选择性支出倾向。

同时,通缩压力蔓延,仍是上半年宏观经济的关键词。报告显示,5月CPI同比微降0.1%、连续4月出现负增;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0.2%,弱于季节规律(近5年同期均值为-0.14%,剔除2020年极端值);PPI同比下降3.3%,延续2024年Q3以来的负增长区间。这也反映出工业领域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促使资金加速向高景气赛道迁徙,间接加剧了基金业绩的结构性分化。

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政策端货币宽松与财政发力双管齐下。5月央行实施"双降",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BP,1年期LPR同步降息10BP至3.35%;同时,5月政府债券融资1.46万亿元,同比多增2367亿元,新增专项债8000亿元,主要投向交通基建与新能源配套工程,带动上半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6%,成为稳定经济基本盘的核心力量。

但政策传导机制存在显著行业差异:基建投资对周期股的拉动效应滞后显现,而宽松货币环境下的流动性溢价,更直接利好AI、创新药等技术密集型板块,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市场的风格切换逻辑。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全市场12897只公募基金中,超过八成净值有所增长,有多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80%。从净值增长率居前的产品类别来看,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表现亮眼。

新发市场中,截至6月底,今年以来成立672只新基金,合计发行5303.47亿份,募集规模达到5408.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成立609只新基金募集规模6743.05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基金数量虽然增加,但发行规模下滑近20%。

权益类基金:ETF拉动增长,AI医药双轮驱动

2025年上半年,A股及港股主要股指均全线上涨,区间内上证指数涨2.76%,深证成指涨0.48%,创业板指涨0.53%。所有指数中,北证50指数表现最佳,上半年上涨39.45%。

年内,ETF基金的新发对股票基金的份额增长贡献较大,仅1月份就有31只ETF成立,合计份额达340.14亿份。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成立387只股票型基金,合计发行1880.59亿份,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3%。与以往相比,不仅新发数量创出历史新高,35.46%的发行份额占比也创出2012年下半年以来新高。同时,混合型基金成立111只,发行523.54亿份,份额占比为9.87%,双双创出2023年下半年以来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TOP10,全部是主动权益基金,医药主题更是毫无疑问的“无冕之王”。

在上半年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中,有7只是医药主题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5.64%的收益率位列主动权基金益第一,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75.18%的收益率排在第三。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安医药生物分别位列第五、第六、第八,收益率分别为70.08%、69.39%、66.44%。

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C为例,其重仓前10集中度高达66.45%,其头号重仓股荣昌生物H股上半年涨幅高达278.12%,托起了基金业绩。

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创新药概念上涨26.1%,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人民币指数上涨24.84%,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更是大涨50.65%。报告中指出,国内促消费政策(医保改革)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带动类医药板块的业绩改善。

与之相对的,则是开年领跑者AI在“半年考”中的黯然。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以-20.57%的半年收益垫底,也是唯一一只跌幅超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排名倒数第一。或由于业绩长期不佳,今年6月3日,曲扬因“内部调整”离任该基金,由原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魏淳单独管理。

但这并非AI相关赛道的遇冷,而是该基金投资策略与市场热点的错配。截至2025年一季度,其前十大重仓股中,芯原股份、瑞芯微等芯片设计公司占比超50%,而错失算力(如工业富联)、大模型(如科大讯飞)等核心标的。

恰恰相反,科技板块势头仍在。从年初的人工智能、ChatGPT概念,到二季度的半导体国产替代、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科技成长主题此起彼伏。截至6月30日收盘,DeepSeek指数(8841905)上半年涨幅达到42.51%,人形机器人指数同期也有20%以上的上涨。

报告指出,AI技术迭代(如DeepSeek模型升级)及商业化应用(如智能硬件、互联网巨头生态)有望推动恒生科技板块盈利超预期。当前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仅20倍左右,处于历史低位,修复空间显著。

固收类基金:利率波动中分化,信用债吸金能力增强

6月以来,债券基金发行市场迎来显著回暖。成立数量与发行规模双双刷新今年单月最高纪录。多只产品展现出强劲的资金吸纳能力,纷纷提前结束募集期。例如,惠升和盛纯债计划募集期为6月3日至7月2日,但由于募集资金提前达到60亿元的上限,该基金于6月5日便决定提前结募,认购天数仅3天。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6月以来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数量达132只,合计发行份额达1038.73亿份。其中,债券基金成立30只,发行份额共513.44亿份,均刷新今年以来单月发行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债基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出现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成立126只债券型基金,合计发行2478.51亿份,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下滑接近54%。新发债券基金在上半年全部新基金发行份额占比为46.73%,自2022年以来首次占比不足50%。

细分领域上,上半年资金加速流入信用债,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对信用债的净买入力度明显增加。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已上市的11只信用债ETF总规模达2130亿元,近一个月资金净申购额超800亿元。其中,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超500亿元,平安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和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规模均突破200亿元。

这反映出在利率延续震荡走势的背景下,机构对供需格局较好的信用债预期相对乐观。

另一方面,二季度可转债市场跟随股票市场走出“V型”走势。报告中指出,四月上中旬,在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大,我国强硬反制措施加剧市场对进出口担忧,市场快速下跌。四月下旬至今随着关税冲击逐渐缓解,中美贸易谈判持续推进,国内基本面弱修复,权益市场震荡上涨,收复前期跌幅。截止到6月20日,二季度中证转债上涨1.30%,万得全A下跌0.59%。

关于后市展望,正股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内生动力相对不足,企业盈利复苏节奏偏缓和地缘局势升温,关税冲击下市场不确定性加强等原因,短期看市场将维持快速轮动、缺乏主线的节奏。因此在策略上,在震荡结构性行情中,建议采取“哑铃布局”。一方面配置红利低波资产,另一方面寻找长期增长空间可期的泛科技方向(AI算力、军工等)。

在估值方面,转股溢价率预计易上难下。目前转债百元溢价率26%,处于过去5年61%历史分位数水平,其中债性转债估值5年历史分位数83%,股性转债估值分位数46%,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回顾上半年,AI板块先扬后抑、波动剧烈,从长时间霸榜回归震荡调整;创新药主题基金在政策环境的利好下后来居上赢下半年考,在短期获利资金兑现与长线资金入场之间博弈激烈;债券基金在年中爆款频出,信用债市场吸金能力增强,在经历债市的大幅调整后配置价值逐步凸显。

下半年大类资产如何配置?

招商基金表示,A股下半年市场仍存在受全球宏观冲击的波动可能,建议逢低配置,年内预计仍保持震荡,结构上偏向高低切换,从杠铃策略向高roe资产做均衡。一级行业可以关注胜率赔率双高的农业、交运、石油、非银,依赖景气驱动的通信、有色,二级行业方面保险、航运港口、白电、饮料乳品均处在历史底部区域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中游可关注农化、化学制品、通用设备、风电设备、军工电子等方向。

关于REITs配置,招商基金建议参与二级投资,要考虑流动性和行业轮动对短期估值波动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流动性变化、行业轮动、价格分化对绝对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关于商品配置,近期仍可重点关注贵金属、工业金属与原油(降息托底需求端,中长期受益于供给侧资本开支收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