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的战争正式打响!
作者 | 天涯补刀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再次提出“反内卷”竞争,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随后,汽车、光伏、水泥、钢铁等行业持续引爆资本市场。
事实上,这不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到“反内卷”这个词了。
今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调整治内卷式竞争;6月27日,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实施;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再次提出“反内卷”竞争,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什么叫做“内卷”?内卷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今天,我们和大家说说这些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内卷”这个词,但是如果真要你解释“内卷”这个词,恐怕你也很难找到与这个词相贴切的例子。
何为内卷?
有人举过一个例子:你有一个仇人,你打不过他。于是,你心一狠,自宫练了《葵花宝典》,然后去找仇人报仇。但你见到仇人后傻眼了,因为仇人听说你练了《葵花宝典》,害怕了,于是他也练了《葵花宝典》。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依旧没有完成复仇,但双方都残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内卷的危害性,但是它其实并不能贴切地解释内卷。
“内卷”,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向内卷。
所以,我也曾举过一个例子解释这个词:一块土地上生长着好几株西瓜苗,由于土地的空间比较大,所以瓜藤不断的往外生长,彼此之间并不会形成竞争。但是,如果你用一个围墙将这几株西瓜围起来,瓜藤受到阻挡后就只能向内生长,彼此争夺生长空间。这就叫做“内卷”。
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发动史无前例的贸易战后,大量中国商品出口受阻,于是被迫转为“内销”,疯狂打价格战,形成了严重的内卷——“内卷”这个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渐被大家认识,然后被各行各业所引用,形成热点。
一般来说,竞争是必要的,它能促进科技、社会的发展,但是有些竞争是没有任何利益的。
内卷就是恶性竞争。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区分一件事到底是“竞争”,还是“内卷”。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你说到底是竞争,还是内卷?
如果你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是竞争,那我认为那说得过去。新能源汽车大幅度降价,挤压了燃油车生存空间,而新能源汽车代表的未来。所以,你说它是竞争,我认为这说得过去。
如果你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是内卷(恶性竞争),那么也能说得过去。因为新能源汽车掀起的价格战,不但让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而且很多新能源汽车自身也没有得到多大好处,有些新能源车企甚至为了降低价格而牺牲产品的性能。
那么,这种价格战到底是合理范围内的竞争,还是恶性竞争,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定义了。
谁来定义?
当然需要从国家层面来定义了。
为什么?
我们再举个例子,大家立刻就懂了。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就出现过一个怪现象,很多人下班以后,哪怕没有什么工作,他也待在办公室里不回家。最后导致很多人下班后都不回家,就在办公室里干耗到9点、10点。
说实话,我是最讨厌这种的。
以前我是搞技术的,在我所从事的那个领域,所有工作我都做过,哪项工作需要多少时间,我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当我走上管理岗位后给员工安排工作的时候,我的安排一般都是很合理的。
一项工作,如果让我来做,可能需要5个小时,那么我就会把这项工作安排为一天的工作。这个工作量,对于一些聪明的人来说,可能只要3小时就完成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可能要8个小时;对于懒惰的人来说,他可能需要加班才能完成。
所以,在我管理科室的时候,我就直接对所有人说:工作安排下去了,你们用多长时间完成我不管,哪怕你只用一个小时完成,剩余7个小时就算你玩游戏我都不管,只要你不影响到别人,别被上面领导抓住就行。但是,如果你完不成,那就需要你加班,而且在月底考核的时候,我也不可能给你算加班。
但是,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知道一项工作的正常用时是多长的,尤其是那些“空降”过来的领导和行政领导。
结果,有一次开会,大领导在会议上公开表扬了我们科室的几个人,说他好几次晚上到公司“查岗”,发现那几个人老是在加班,要大家都向他们学习。
你知道当时我是什么反应吗?
真TM的日了狗了,因为那几个都不是什么好玩意——我安排的工作量是比较合理的,他们平时不上心,导致对很多资料不熟悉,所以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需要自己加班才能完成。
经过那件事以后,好多人都知道大领导会“查岗”,于是没事也待在办公室,非要到9-10点以后才回去。
大家都不走,我自然也不能走,否则领导再来查岗发现所有员工都在,就你不在,你是在当“甩手掌柜”吗?
有次我就受不了了,直接找到领导,我对他说:你别没事老去查岗,也不要乱表扬人,你看到的未必是事实。工作好不好,你看结果就行了,不要去看谁加班的多少。
大家都知道,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是非常强的,尤其是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有大量的国有企业,那些企业有时更讲究政治,而不是经济利益。
比如,我以前在油田工作,完成产量是第一任务——只要你产量任务没有完成,那就是“一票否决”,哪怕你的经济利益再好,领导的提拔也会受到影响,所有人的年底奖金也会少很多。所以,那时的油田一切都是围绕着“产量”转的,而不是效益。
在中国,很多行业的龙头都是国企,比如金融、石油、钢铁、煤炭、电力、通讯航空等。如果这些企业都把“产量”作为第一考核任务,轻效益,那么很多与之相关的私有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国有企业实力雄厚,背后不仅有政策的支持,而且资金雄厚。
所以,反内卷当然要由政府来主导。
最近一段时间,政府就对一些行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比如,工信部要求光伏玻璃企业强制淘汰低价产能(如0.68元/W组件),新建项目资本金比例提至30%,违规扩产企业最高罚年营收10%;
农业农村部将全国能繁母猪保有量从4100万头下调至3900万头,强制淘汰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低于行业均值20%的低效产能;
……
当然了,这件事是非常复杂的——前面我们也说过,很多时候,你是很难区分什么是竞争,什么又是内卷的,所以政府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
除了政府控制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外,还有很多行业主要是由私企主导的,这就需要一些研究机构和智库进行详细研究后才能制定政策的。
比如,自7月1日以来,券商发表“反内卷”相关研报、文章多达127篇,涉及42家券商研究所,覆盖18个行业,数量较多的5大板块分别为建材(21篇)、钢铁(16篇)、化工(10篇)、光伏(10篇)、煤炭(7篇)。
炒股的朋友一定知道,最近一段时间,这些板块涨幅都不错——自7月1日以来,电力板块上涨8.14%,钢铁板块上涨8.06%,建材上涨6.88%,光伏设备上涨6.93%,煤炭板块上涨3.69%。
随着反内卷政策的不断推进,很多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那时经济就会好转,大家的日子就不那么难过了。
大家看看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近两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始终低于2%的正常水平,甚至出现负值。
或许有人有疑问:通货膨胀率越低意味着你购买同样的商品花的钱就越少,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
通货膨胀率并不是越低越好的,它是有一个区间的:当通货膨胀率低于2%的时候,说明经济过冷了,大家赚钱都很难(你赚不到钱,商品价格再低,你也买不起);当通货膨胀率大于3%的时候,说明经济过热了,很多人赚钱的速度赶不上贬值的速度。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经济体来说,通货膨胀率在2-3%之间的时候才是最适合的区间。
“反内卷”实际上就是要让企业有利润可赚,让那些落后的“搅屎棍”早点倒闭,不让它们搅乱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才能拿到工资;企业有利润,才有扩大生产的动力,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有工作,有钱了,才敢消费;敢消费才能促进各行各业的复苏,才能让更多的人有工作、有钱赚……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说实话,自从2016年以网络写文为生后,这几年是我经历的最难的几年,而今年则是最惨的一年——无论是点击、赞赏、流量主和广告,几乎都没眼看了。感谢还在支持我的朋友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