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这个时代还需要家访吗?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家访这种老话题,一直从曾经讨论到现在。目前其实全国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家访,除非是特殊情况。但是在合肥六十一中,家访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

家访到底需不需要,来看看这所学校给出的答案。

合肥六十一中拥有两个校区,北校区就“隐藏”在当地一家大型菜市场的隔壁。这所在合肥众多学校里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的特殊之处在于:在校18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随迁子女比例超过95%。

也就是进程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的地方。早年社会上一直在讨论着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户籍和教育问题,因为家长的早出晚归,为生计奔波,顾不丧照顾孩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育上。而且这些孩子大多是居住在城中村的租房内,环境差,更没有教育的资源。

如果只是简单的在课堂上接触学生,尤其是新来的老师,就会很郁闷,为什么这所学校的学生们都不积极,不爱说话,不讲究仪表,所以家访就为这些老师们更好的教育孩子提供了平台。一个了解孩子的平台。

多年的教育探索让六十一中的老师得出一个共识:如果说名校的老师表现出一种权威理性的师道尊严的话,我们带给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

笔者非常认同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真实了。名校老师固然好,但是只是停留在了师道尊严上,有哪几位名校的老师敢拍胸脯的说:我很了解学生。但是这所名不经传的学校得老师可以,因为他们常年家访,并且总结经验。

如果说教育的一线是在基层,那么这所中学则是真正的教育一线。

今年3月,合肥市包河区启动了“千名党员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其家访的重点对象在于特殊群体儿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等六类家庭,要求覆盖比例超过25%。据介绍,目前已经有1500多名老师,走访了7000多个家庭。在已经到来的暑假,这个数量将会更多。

所以说,家访是必要的,只是根据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六十一中校长廖颖杰说:这些特殊的家庭,我们学校都有。在此之前,家访也一直是我们重要的工作手段。

在六十一中,家访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有的老师一年能走访40多户家庭,基本把班上所有学生的家庭都走了一遍。“老师如果不去孩子的家庭走访,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孩子,而理解孩子是教育的起点,决定了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路径。”

老师们不管是因为学校的工作还是自愿,做的已经很用心了。

这个时代需要家访。

500

一位家访后的老师说:家里连张桌子都没有,全家十几口人挤在一间出租屋里。这名学生只能等家里人都睡觉了,才有时间写作业。

​这位老师真心为自己的学生骄傲:我的学生能取得今天的分数已经很棒了。

家访把一个个名字代表的符号更具象化,这种面对面带来的交流、理解和宽容,是社交软件所不能替代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让教育有了温度。

在不久的将来,“随迁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将成为历史——合肥所有的学校都将接纳随迁人员子女。这也是为全国做了表率吧。

事实证明家访在如今的时代是需要的,在以后的时代也是需要的。这会让学校老师更了解学生,更好的因材施教!

知识改变命运,对于这些穷困家庭的孩子,真的如此。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