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峰会”前奏,“里约-北京对话会”畅谈三大议题
当地时间2025年7月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前夕,“2025 金砖峰会展望:里约 - 北京对话会”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举行。
第17届金砖峰会将在7月6日-7日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图源:新华社)
此次对话会由北京对话与巴西金砖国家政策中心(BRICS Policy Center)联合主办,中巴两国政府官员、知名学者、行业代表与媒体人士出席,围绕“绿色发展与可持续金融”“多极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合作”“金砖机制与中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发言嘉宾合影 (图源:北京对话)
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伙伴关系与创新中心协调人斯塔沃・霍比切斯(Gustavo Robichez)在欢迎致辞中表示,该中心与金砖合作机制升级为领导人峰会同步,成立15年来,以加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与交流为己任,特别注重治理、公平与发展等重要议题。他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冲突频发,扰动全球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对话联合创始人、秘书长韩桦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对话作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一直致力于推动多边合作与对话。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凸显其重要意义。她表示,北京对话将在金砖国家框架下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的落地,为全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金砖国家政策中心主任玛尔塔・费尔南德斯(Marta Fernandéz)在致辞中强调,金砖国家应继续加强在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南方国家的声音,通过多边机制推动和平与公平,为构建更加包容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院(IPEA)金砖政策协调人(副院长级)瓦尔特・德西德拉(Walter Desiderá)发表演讲。他分享了本届金砖峰会的主要议程,指出,金砖国家通过智库合作、政策协调以及多边对话,能够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巴西将继续在金砖框架下积极推动南南合作,特别是在经济政策和新兴技术领域多下力量,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巴西财政部国际经济合作协调人玛丽安娜・达维・费雷拉(Mariana Davi Ferreira)在演讲中重点阐释了金砖国家财政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她指出,巴西作为金砖轮值主席国,将积极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特别是加强国际金融改革、气候变化融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唐晓阳在演讲中阐释了金砖合作的示范价值。他指出,中国与巴西在金砖框架下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还为全球合作树立了典范。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而学术界应积极参与政策研究与对话,为金砖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本次对话会设置了“人工智能、主权与发展—全球南方视角”“多极世界中的绿色转型与气候合作”“地缘动荡下的中巴关系与金砖机制”三个分议题。
议题一发言人 (图源:北京对话)
在议题一“人工智能、主权与发展—全球南方视角”环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指出,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创新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伦理等问题。他呼吁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径。
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指出,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垄断和数据控制能力,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他强调,全球南方国家应加强合作,通过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等方式,提升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他还建议各国在政策制定中注重数字主权的保护,确保技术发展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路易莎・洛巴托(Luísa Lobato)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她指出,巴西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需要在政策层面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导和支持,同时,要注重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南非金山大学治理学院讲师特莱拉・恩格塞塔尼 - 维卡(Thelela Ngcetane-Vika)表示,非洲国家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大潮下遇到巨大的数字鸿沟。她指出,非洲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面临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非洲国家需要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能力。她还提到,非洲国家在政策制定中应注重数字主权的保护,确保技术发展能够真正服务于非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议题二发言人 (图源:北京对话)
在议题二“多极世界中的绿色转型与气候合作”环节,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砖国家政策中心社会环境平台协调人莫琳・桑托斯(Maureen Santos)首先指出,当前全球绿色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应在全球气候治理,特别是绿色能源技术共享与应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唐晓阳指出,中巴绿色能源合作正迈向以多元化、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导向及私营部门更多参与为特征的新阶段。尽管双边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巴西劳动法复杂、技术转移有限、治理结构碎片化等挑战,同时需积极应对 ESG 风险与声誉压力。他强调,巴西凭借其清洁能源、淡水资源、关键矿产及地缘政治中立等独特优势,可深化与中国在钢铁、铝、化工等能源密集型领域的合作,推动绿色再工业化,把握“近岸外包”趋势,为全球绿色工业化和多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未来发挥引领作用。
巴西金砖国家政策中心副主任玛丽亚・埃琳娜・罗德里格斯(Maria Elena Rodriguez)指出,金砖国家在全球能源转型,特别是在温室气体减排和可持续能源投资方面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尽管金砖国家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面对能源贫困和能源可及性等挑战。
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教授玛丽亚・诺埃尔・杜索特(María Noel Dussort)和克拉丽莎・贾卡利亚(Clarisa Giaccaglia)就金砖国家在推动公平转型进程中的角色做了阐释。杜索特与贾卡利亚强调,国际议程中勾勒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家公平转型的兼容性仍是关键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转型”定义上的政治共识存在差异。她们认为,金砖机制已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平台,其针对《巴黎协定》第 9.1 条向 COP30 提出的气候融资建议是重要里程碑,为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中创造有利条件与共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指出,绿色转型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国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以及促进国际合作。金砖国家应加强在绿色金融、新能源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议题三“地缘动荡下的中巴关系与金砖机制” 环节,以闭门会议方式举行。与会者表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全球供应链、能源安全及粮食安全产生多重影响,金砖国家需在保持外交灵活性的同时,推动务实合作。中巴可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互联互通建设等领域加强战略对接,提升合作效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徐坡岭在闭门环节发言(图源:北京对话)
讨论强调文化差异与发展阶段多样性对合作的影响,呼吁通过建立更灵活的沟通渠道与工作组机制,聚焦具体领域务实合作,如农业技术共享、新能源项目联动等,以减少地缘政治分歧对合作的干扰。与会者普遍认为,金砖国家应坚守“求同存异” 的合作初心,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持续扮演全球治理改革的推动者角色,通过强化经济互补性与发展议题聚焦,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树立典范。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前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执行董事保罗・诺盖拉・巴蒂斯塔(Paulo Nogueira Batista Júnior)在闭幕致辞时强调,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功能失调,金砖国家应积极推动金融体系改革,整合自身经验,形成稳定、平衡的金融方案。尽管金砖国家在人民币结算和新开发银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宣传不足、协调不畅等问题,未来需谨慎考虑接纳新成员,避免组织效率下降。巴蒂斯塔呼吁金砖国家保持耐心,探索创新金融机制,如建立补充性货币体系,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构建公平有效的国际金融秩序贡献力量。
现场听众积极提问 (图源:北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