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500

500

500

500

.

7月4日,路透社爆了个大料:美国政府在7月3日通知通用电气航空,批准它恢复向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出口喷气发动机,而在此前,美国还取消了对中国出口芯片设计软件和乙烷等的限制。美国这一连串动作,乍一看,好像在对中国释放善意,但咱心里清楚,这可不是美国良心发现,而是它被中国的稀土管制打痛了打急了,没办法才向中国低的头。

.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压力山大、坐立难安。从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开始,美国就一门心思遏制中国发展,各种围堵手段层出不穷。咱中国哪能任人欺负霸凌,便找准美国缺稀土这个软肋,果断反击。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稀土首次作为反制美国的战略武器登场。到了2023年,中国把稀土提炼技术列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直接捏住了美西方产业链的“命门”。2025年4月,中国基于军民两用物资管理惯例,宣布对稀土出口管制,等于在美国人的心口扎了一刀。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直接暴跳如雷,指责中国“破坏自由贸易”,还荒唐地要求中方“取消所有反制措施”。可讽刺的是,美国自己过去几年,从航空发动机到芯片设计软件(EDA),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不断加码,这双标逻辑太荒谬,完全站不住脚。

.

在中美这场博弈里,稀土就是美国致命的“七寸”。数据明明白白显示,美国90%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毫不夸张地说,稀土对美国很多关键领域,就像血液对人体一样重要。一架F - 35战机就得用417公斤稀土,美国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私下感叹:“没有稀土,F - 35战机可能飞不起来。”这可不是吓唬人,从战斗机引擎到电动汽车电池,从智能手机到风力涡轮机,稀土元素无处不在。中国亮出稀土这个杀手锏,美国立马拉稀,陷入被动。

.

当然,美国不会坐以待毙,它四处寻找替代中国的稀土来源,结果被现实狠狠打脸。美国自己缺稀土资源不说,它连稀土提炼加工技术的门都找不到。稀土分离、提纯、加工技术的门槛极高。中国花了30年才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报告证实,就算美国现在全力以赴,至少也得用10年时间才能实现稀土供应链自主可控。特朗普搞的“制造业回流”,也因为缺稀土失败了。得克萨斯州一家新能源企业CEO说,他们的风力涡轮机项目因稀土短缺延期,“我们等不起10年,市场不会等我们”。更尴尬的是,美国嘴上喊与中国脱钩断链,“摆脱对华依赖”,身体却很诚实,低声下气向中国哀求稀土。今年初,美国财长贝森特呼吁中国“加快稀土出口”,中方回应很坚定:贸易要平等,不是单方面索取。

.

如今,中国不仅掌握世界大部分稀土资源,还有定价权,能完全掌控稀土供应链。如果美国要想让中国配合解决稀土的短缺,没问题,但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来:第一,必须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在台湾问题上明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别再挑衅;第二,必须解除对华科技封锁,放宽民用芯片等出口限制,撤销技术管制,别再搞“脱钩断链”;第三,必须取消不合理关税,分阶段撤销或延长豁免期,别再玩“边谈边打”游戏;第四,必须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签供应协议,投资中国产业链,联合开发第三方资源;第五,必须停止“甩锅”,承认中国稀土地位,支持定价权,加强环保合作。只有做到这五个必须,双方才能在稀土问题上团结合作,互利共赢。

.

稀土之争表面看是供应链问题,本质是技术主导权的较量。中国几十年精心布局,掌握产业链的命脉,美国却因短视,采取“脱钩”策略,结果把自己困住了。有人曾这样点评美国的制裁政策,“当对手控制资源,你还沉浸在‘制裁万能’幻觉里,结局早就注定了。”现在摆在美国面前的功课,不是考虑“如何打败中国”,而是深刻反思“如何不被自己错误决策打败”。在稀土领域,美国想摆脱困境,就得尊重中国,停止干涉内政,平等尊重地与中国对话合作,这样才能寻到出路、找到活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