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姑娘的一段脱口秀,道出的不是“黑历史”是来时路!

谁说脱口秀只能拿明星、彩礼、内卷开涮?有人用它讲出了南疆基层的“婚姻问题”全场一笑,却戳中了几十年的社会疼点。

最近,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在脱口秀台上,轻描淡写地讲了一段“谁都懂”的段子:

“奶奶小时候就跟我说,你长大了只能跟我们这儿的热结婚,不然的话,你就会把我们往上70代祖宗,和往下70代而孙,全都拉进地狱。”

“我们家的婚,都被我家结完了!“我跟他认识这么多年,他大概有六七段婚姻,就是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我不知道。

“就在这样一个小地方,我爸结过几次婚,谈过几段恋爱,我跟他一块出门,他要是拉着我走着走着,莫名其妙他掉头了,我就知道,okok,遇到前妻了。他要是走着走着,莫名其妙跟我说,滚远点,我就知道,okok,碰到未来可妻了!"

……

5000新疆六婚家庭维吾尔族姑娘脱口秀

看完她的脱口秀,甚至有网友暗暗为她担心...

5000网友担忧。

观众笑了,后台笑了,网上一片“哇她好勇敢!"“终于有人说实话了!

但你听明白了,她其实说的不是段子,是事实,是很多年、很多家庭里说不出口的真相。

而这种以喜剧为刀的“脱敏式吐槽”恰恰说明--新疆的基层社会,正在试图用笑声清算自己的“黑历史”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本文讨论的是多年前的南疆部分基层社会,并非现在,请勿对号入座!事实上,在多年的全力治理下,南疆基层社会风气早已大变。

01|“塔拉克”三声,女人归零

先讲个背景知识,曾在若干年前,不少南疆农村曾长期存在一种“即兴离婚制”,一句阿拉伯语“塔拉克”(Talag,意为“我休了你”),说三次就可以合法离婚,完全不走民政不看孩子、不讲法律。

在传统伊斯兰婚姻习俗中,这是一种由男性单方面掌握的“休妻权”,而妻子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向“阿訇”提出“离婚申请”。这玩意在南亚臭名昭著,印度都急了,2019年强行立法禁止“三声塔拉克”,定性为刑事犯罪。而若干年前我们新疆的部分农村,也曾一度默认这一传统。

很多人听着觉得荒唐,但这曾经是真事,就算成过去一些维吾尔族妇女,没有结婚证、没有离婚证,只要请阿念段《古兰经》,婚。一旦男方不高兴,说三遍“塔拉克”,你就得滚。

这是什么?这是中世纪残余,是宗教教义对基层婚姻制度的“私有化”。

500

02|婚姻自由≠宗教管辖,谁掌握谁的命运?

别以为这只是“老旧传统”它直到若干年前依然潜伏在一些边远乡村。

在现代国家眼里,婚姻是一种法律契约,具有平等、自愿、公开三大原则:可在宗教婚俗体系下,婚姻变成了族群内部的“制度财产”,是一种控制与标签。

比如族际通婚问题:

为什么脱口秀里那个姑娘说“绝不能嫁外族”?不是笑话,而是真事。

在不少南疆家庭,尤其是保守教风浓厚的家庭里,“异族通婚”不但被视为“堕落”,还会被连坐排斥。一旦有谁嫁了汉族、回族、甚至别的维吾尔“教风不正”的人,轻则断亲重则被赶出家门,视为“叛教”“污染血统”。

这哪里是什么自由恋爱?这是以信仰为名义的婚姻围墙,是用民族身份划出的情感禁区。

而现在,有年轻人敢把它拿出来讲、讲给全中国人听、让人笑--不是为了嘲笑,是为了让大家明白:

脱口秀不是洗地,道出的是不是“黑历史”,是来时路!

03|笑着讲出来,是因为过去讲不了

这个姑娘的勇气,不是出自“看透一切”,而是因为她亲历过“讲不得”的岁月。

你看她台上说得轻松,但她背后一定知道,这事讲了会惹麻烦,会被家人亲戚骂“给家族民族抹黑”,会被一些人人说“为了流量没有底线”。

这种内部矛盾曾是新疆一些社会问题的沉疴——

一边是国家法治进村,一边是教权和族俗“压在地上不动弹”;

一边是“男女平等”写进宪法,一边是“女性不能主动离婚”刻在脑子里;

一边是家族会议阻止嫁给其他民族,边是年轻人喊着“我要自由恋爱”。

所以你说,这不是“黑历史”是什么?

不是说要否定传统文化,而是要承认,在文化传承里也有糟粕,也有遮着布。

现在有人笑着撕开一点,就是进步。

500

04|语言的解药:真正的“脱敏”,从讲出来开始

脱口秀为什么有效?因为它不是严肃报告,不是口号喊话,而是一种低风险地讲真话的形式。

怕被标签“种族歧视”很多人害怕讲社会问题,怕被误解为“污蔑民族”,

可:

“谁没点黑历史?个人有,民族也有。

这句话该被拍成海报,挂在全中国所有的民族地区办公室墙上。

真正的民族自信,不是躲避问题,而是直面问题。

新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塔拉克”走向结婚登记,从“族内婚”走向自由恋爱--这是一代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进步必须被记录、被讲述,才能被传承。

宗教治理现代化的多年努力;是你看脱口秀说得欢,但背后是法律普及、女性教育提升、!扫盲、扶贫、现代婚姻法进村的扎实推进;是无数下沉、结亲干部下基层,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换来的伟大成果

如果不讲出来,这些努力就会被轻描淡写地遗忘;如果笑着讲出来,它们就会被更广泛地理解和接受。

05|写在最后:别把过去当“敏感”,把它当教材

“敏感话题”不是不能说,而是要看怎么说、说给谁听、说完后干嘛

新疆今天的社会,已经在快速改变:婚姻法普及、文明家庭评选、“去极端化”工作深入人心,很多年轻人不再受“塔拉克三声”控制,开始选择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可只有当我们敢于用语言拆解旧世界,才能真正建立新秩序。

所以,请继续让她们说:

用脱口秀,用短视频,用博客,用笑声、泪水、回忆、讲述,统统都可以。

因为讲述,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不重蹈覆辙。

因为笑,不是为了掩盖,而是为了抚平。

因为“谁没点黑历史”但我们有未来。

作者按:新疆的未来属于那些敢说话、敢反思、敢改变的人。别再只盯着“敏感”,请更多地关注“进步”

作者:没门,自由撰稿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