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混一,是中华民族的源代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个执念,叫做——“天下混一”。
在古代,无论是哪个政权、哪个民族、何种文化,只要生在这片土地上,只要自认为华夏子孙,他们的追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天下一统。这个“天下”的范围有多大?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
华夏五千年,但凡有点出息、有点追求的政权都差不多,要的都是大一统,而不是分裂割据,大家都崇拜强汉盛唐,都追求远迈传统疆域的文治和武功,没有人追求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
华夏和“汉”, 并不是一个血统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更像是一个底层操作系统,太好用了,谁用谁知道,但凡用了这个操作系统,就会无往不利,就能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就能用统一的郡县制、文字、度量、官制、选拔制度去管理整个“天下”,创造一个时代的繁荣昌盛。
这个操作系统,还会不断地自我迭代、自我革新,融入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迅速形成战斗力,充满了勃勃生机。
大家如果仔细读过历史,就会知道哪怕是匈奴、北魏、女真、蒙古的传说中,也会把自己标榜为炎黄之胄,大家的最高目标,都是一样的……所以你看,漫长的历史下来,无论是匈奴、鲜卑、回鹘还是女真蒙古,都彻底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
东汉思想家王充提出“四海混一,天下安宁”;前秦苻坚志在“混六合为一家”;北齐政权声称“华戎混一”;北周政权声称“混一区宇”;辽朝政权声称“混一天下,成圣祖未集之功”;金朝政权声称“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明朝朱元璋评价忽必烈是“混一天下,宽恤爱人”;清世祖入关便声称“定鼎燕京,混一宇内”。因此,“混一天下”远超疆域统一,其精髓是多元族群在广阔时空中的深度交融互化。这种深度的“混一”交融,正是塑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宏大格局的基础动力。比如“华夷一体”理念,先秦虽有“夷夏之辨”,但孔子“修德来远”、孟子“用夏变夷”奠定其教化融合的基调;汉代贾谊视华夷为“首足一体”;唐太宗宣称“华夷一家”……
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大一统和共同体。
正因为我们不谈“种族”和“血统”,只谈文化和精神上的“大一统”,所以我们才能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和广袤的疆域。
河西、藏彝、南岭、苗疆、武陵、辽西、天山等走廊通道衔接各区域各政权,持续促进族群流动,消解华夷界限,最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不但武德充沛,我们还以德服人,这才有有了当今的“天下混一”。
特别是自新中国以来,这套操作系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我们所做的事业,从理想到实际上,都在超越汉唐,创造新的“天下”——我们和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不同,我们不会用掠夺、破坏去对待这个世界,我们也不会走到一处、摧毁一处,我们反而会建设、发展这个世界,在我们所到之处,都留下繁荣和安定,留下榜样和希望。
更重要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内在统一的。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7月1日为党员干部讲授党课时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治理经验,可为全球多民族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例如,“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为处理文明差异提供了方案;“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为应对全球分裂提供了思路。当我们在铸牢实践中讲好“两个共同体”故事,既能让世界看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智慧,也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这种“内外联动”的视野,让铸牢工作超越了国内范畴,具有了更宏大的世界意义。
我们这次穿越河西走廊,来到新疆,和各族人民交流,亲身体验了“天下混一”的实践成果,我们和回族的朋友一起把酒言欢,和维吾尔族的姐妹一起跳舞,和蒙古族的朋友一起讨论世界大势和伟大复兴……不分彼此!镰刀锤子劈开的天地间,大家都是同志和战友。
未来,这个操作系统还将不断运行下去,丰富“天下混一”的内涵和外延,实践“世界大同”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