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旗下酒店入住率盘点

500

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行业研究工具及酒店数据库

6月29日,中国酒店业巨头锦江酒店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双上市的酒店集团。

锦江酒店的历史可追溯至1935年董竹君在上海创立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1996年,“锦江之星”成为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先驱。2003年,公司通过国企改革和资产重组,于2008年实现A股上市。2013至2016年,通过并购扩张,跻身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 2025年,旗下拥有锦江之星、维也纳、铂涛、卢浮等多元品牌,全球开业酒店达13,513家。

酒店数量分布

500

锦江酒店作为中国酒店行业领军企业,门店规模稳居行业前三,与华住、首旅共同构成第一梯队,门店均超5000家,品牌布局多元化。

在高档酒店方面,维也纳酒店和维也纳国际酒店是最具规模的品牌,分别拥有1548家和1205家门店。

中档酒店品牌中,麗枫以1362家门店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喆啡和希岸。而在经济型酒店中,7天酒店的门店数量最多,达826家

入住率情况

500

久谦中台酒店数据库反映,25年5月,锦江旗下酒店中入住率最高的酒店是丽芮和喆啡,分别为73.8%和72.7%。而其定位为国际化的高端商务及休闲酒店的维纳斯皇家酒店,入住率相对最低,5月入住率仅57.5%。

业绩回暖与增长趋势

锦江酒店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业绩恢复与增长动力。

2023年受益于旅游市场复苏,锦江酒店实现营业收入146.49亿元,同比增长29.53%,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增长率高达691.14%,各季度业绩均呈现环比提升。

2024年受宏观经济压力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营收降至140.63亿元,同比下降4%,但归母净利润仍达9.11亿元,显示公司具备较强的业绩恢复力和盈利韧性。

2025年Q1,锦江酒店营收约29.42亿元,同比减少8.25%;归母净利润约3601.21万元,同比减少81.03%。

尽管业绩承压,锦江酒店对未来发展仍保持乐观。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营收143亿~15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国大陆业务收入预计增长5%~10%。2025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签约酒店2000家

500

锦江酒店如何整合国资资源

锦江酒店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锦江国际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其国企背景为其提供了显著的政策支持与资本优势。

锦江酒店在土地资源获取、项目审批、特许经营资质等领域具有优先权

“2004年,锦江酒店参与上海南外滩商务楼项目(世博园区辐射范围),获得政府主导的联合开发机会,资产增值潜力巨大。”

同时,锦江酒店享有国家及地方政府多项专项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

2002年起,公司享受浦东新区内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税率由25%降至15%;2023年,锦江酒店通过地方专项贷款获得数亿元低息资金,并享受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措施。

依托国企信用背书,锦江酒店2020年发行50亿元定增(利率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35亿用于中端酒店升级,15亿置换高息贷款。对比同期民企华住集团,锦江财务费用率低约3-5个百分点。

此外,锦江酒店在疫情期间获得政府租金减免、费用缓缴,有效缓解流动性压力。

“2020年疫情爆发后,母公司锦江国际集团联合金融机构推出 35亿元专项低息贷款,年利率≤4.5%,用于加盟商工资支付、物资采购。此政策覆盖超7,000家门店,显著降低加盟商倒闭风险。”

锦江酒店如何打造多层级品牌矩阵

1997年,公司首创“锦江之星”经济型连锁品牌;2009年置出星级酒店资产专注经济型赛道,通过收购金广快捷、时尚旅等品牌快速扩张;2016年并购铂涛集团和维也纳酒店,覆盖中端至高端市场。

截止2024年,锦江酒店拥有40余个品牌,覆盖经济型、中端、高端及奢华等多层级市场。旗下维也纳、锦江之星、丽笙、昆仑等品牌在各自细分市场具备领先地位,有效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锦江之星、7天、7天优品,进入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品牌前十;维也纳系、丽枫、希岸,进入中国中端及以上酒店市场品牌前十。”

相比华住更多依靠自创品牌和加盟扩张,锦江则通过持续性的海内外并购,迅速做大规模。并购卢浮酒店集团后,锦江成功实现国际化扩张。

2023年,公司境外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9%,海外门店近2000家,成为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截至2024年末,签约酒店覆盖中国大陆境外55个国家和地区。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