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毕业晚宴 读懂中国新农人的青春答卷与拼多多的助农愿景
毕业季来临,6月30日,中国农业大学为科技小院筹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来自北京、河北、云南、海南等全国各地21个科技小院的学生,从乡村回到母校,带着自己的毕业成果(农产品),搭建农研成果大集,通过直播镜头向全网观众展示他们的50余种“毕业作品”。
拼多多和中国农大携手,为这群特殊的毕业生举办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并在校园里打造“科技小院餐厅”,用他们亲手培育的农产品制作一场晚宴,答谢师友。通过一道道菜品,讲述小院学生的驻村故事,传递拼多多价值。
出品 |网经社
撰写 | 黄玉宙
审稿| 云马
配图 |网经社图库

一、毕业晚宴上的青春诗篇
"这份羊乳椰子布丁,用的是内蒙古和林奶山羊科技小院的羊奶粉,比牛初乳免疫球蛋白高8倍;这道黑椒牛柳法棍所用的面包,是用中国小麦品种生产的强筋面粉制作的,打破了优质麦长期依赖进口的垄断局面。”在科技小院餐厅的菜单上,每道菜品都标注着产地故事。这些农产品不仅是学生们的"毕业作品",更是他们三年驻村生活的缩影。

拼多多选择以"毕业晚宴"作为科技小院毕业生的送别仪式,背后有其深层考量。截至目前,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覆盖全国3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然而,这些长期驻扎乡村的学生,更需要展示成果的平台。通过打造"科技小院餐厅",建立电商销售专区,不仅让学生的科研成果获得社会关注,更通过市场检验的方式,为这些农产品打通商业化路径。
这场毕业典礼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高校毕业典礼的程式化框架。当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农产品被端上餐桌,当驻村故事通过菜品传递,这种"沉浸式"毕业礼,既是对科技小院模式的肯定,也是对乡村振兴青年力量的礼赞。正如拼多多相关负责人王鲁阳所言:"如果说小院学子们是默默耕耘在中国乡村最深处的星星之火,我们则想成为吹旺这星火的东风。"
据网经社农村电商台了解,早在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就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前,该校已在全国24个省份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通过对传统电商模式的改造创新,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已成我国乡村振兴攻坚生力军。从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通过“多多好特产”专项持续加码水果、海鲜、水产、蔬菜、特色深加工产品等品类的扶持力度,不难看出国内头部电商平台强大带动效应和辐射能力。
2021年至2025年间,拼多多已经连续第三届作为赛事支持方,助力青年学子同台切磋。聚焦于科技小院深入农业、农村一线,针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年5月8日,全国科技小院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开幕式上,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三届科技小院大赛正式启动。作为一项创新实践赛事,大赛为全国科技小院学生提供了切磋兴农本领、共享乡村产学研成果、展现激扬青春风采的舞台。

拼多多选择用美食作为叙事载体,洞察到当代青年对"烟火气"的天然亲近感。这种沉浸式场景构建,让科技小院"自讨苦吃"的驻村精神变得可触可感,让拼多多"脚踏实地助农"的商业逻辑找到情感共鸣点。
二、电商助农逻辑跃迁
回顾过去几年拼多多对科技小院项目的支持,可以看到其助农实践和理念的升级转变。从聚焦“农产品上行”到探寻“源头深度赋能”的探索,本质是助农逻辑从“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向“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升级。拼多多逐渐意识到:要真正帮助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助力,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构建"科研-产业-市场"的全链条生态,最终落点是人。科技小院是聚焦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旨在把小院打造成绿色增产,促进农业科技攻关和系统推广的创新平台。基于这样的期望和目标,拼多多从2020年开始与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开始深入合作,连续支持举办三届全国科技小院大赛。从比赛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小院团队,例如丹棱橘橙科技小院、褚橙科技小院、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他们的成果目前也经历了市场的检验,成为了电商爆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全流程的优化提质,这些优秀的科技小院成为农业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
今年4月,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通过构建养分智慧管控平台、支持高质量农研课题、举办电商培训课程等方式,将科技小院打造成农业人才孵化器。
2025年5月,由拼多多支持的"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举办。来自秘鲁、肯尼亚、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的18名青年农业创业者走进科技小院矩阵,实地考察中国乡村振兴经验。这种跨国对话背后,映射出拼多多的助农实践和谈,正在从本土走向国际。
三、社会价值与商业逻辑的共振
近年来,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消费者更关注农产品的"产地故事"与"健康属性"。拼多多通过科技小院打造的高品质农产品,正好契合这一趋势。在毕业典礼直播期间,拼多多在站内搭建了专区,科技小院学子们上架的国产树上熟榴莲、玉露香梨汁、妮娜皇后葡萄、富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等数十款农产品累计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其中,国产榴莲在开播前便吸引了网友们的关注和好奇,很快便供不应求。
在许多人眼中,拼多多的助农行动似乎"不计成本",远超一般企业的商业回报预期。但若深究其背后的逻辑,会发现拼多多的助农战略始终与国家战略、市场需求高度契合。这种"价值导向"的助农模式,不仅帮助农民增收,也丰富了平台的高附加值商品矩阵。

在乡村振兴的大棋局中,拼多多的角色正在从"参与者"向"生态构建者"转变。通过科技小院,企业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将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对接,二是将青年人才与乡村产业结合,三是将本土经验与国际标准接轨。这种多维度的生态构建,让拼多多的助农行动超越了简单的商业行为,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拼多多的"长期主义"实践在2025年"千亿扶持"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4月3日,拼多多“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宣布,平台将推出惠商计划——“千亿扶持”,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
四、结语
毕业典礼直播弹幕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的留言获得10万+点赞。这恰是拼多多助农实践的终极指向:当科技小院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拼多多要做的不仅是帮他们卖出第一车农产品,更要构建起可持续的乡村发展生态。
当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在毕业晚宴上分享驻村故事时,他们已成为中国农业变革的缩影。而拼多多通过这场特殊的毕业礼,不仅完成了对科技小院群体的情感致敬,更勾勒出一条从"助农"到"强农"的演化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这场晚宴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它提醒我们,农业的未来,需要更多像科技小院这样的创新力量,也需要更多像拼多多这样敢于长期投入的企业。当农产品从盐碱地走向餐桌,当青年人才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中国农业的春天,正在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