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曦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亿元,国产GPU打响“第一股”争夺战
上交所官网显示,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科创板IPO已于6月30日获受理,公司本次IPO拟募资39.04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9月,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陈维良,公司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为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图形渲染等前沿领域提供高能效、高通用性的算力支撑,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综合 | 招股书 编辑 | Echo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据招股书,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持续为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商业化智算中心等提供基础算力底座,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并重点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应用场景。
作为国产AI芯片领域的重要力量,沐曦股份成立以来持续深耕GPU和人工智能行业,完成了全栈产品设计开发,积累大量核心技术,并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在通用性、单卡性能、集群性能及稳定性、生态兼容与迁移效率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沐曦打造全栈GPU芯片产品,推出曦思®N系列GPU产品用于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GPU产品用于通用计算,以及曦彩®G系列GPU产品用于图形渲染,满足“高能效”和“高通用性”的算力需求。
沐曦产品均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GPU IP,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和架构,配以兼容主流GPU生态的完整软件栈(MXMACA®),具备高能效和高通用性的天然优势,能够为客户构建软硬件一体的全面生态解决方案,是“双碳”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算力基石。
随着产品逐渐量产,沐曦股份业绩亦实现快速增长,2022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及3.2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74.52%,商业化前景可期,如沐曦股份顺利登陆科创板,将成为板块强有力的新动能。
2022-2024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亿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7.84亿元、8.9亿元、10.44亿元。
到目前为止,沐曦连续五年完成8轮融资计划,金额达到数十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科创基金、浦东资本、国调基金等国有资本方,以及红杉中国、经纬创投、混沌资本等多家创投资金。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在目前开启辅导备案的芯片独角兽企业中,摩尔线程的估值为255亿元,沐曦估值为100亿元。
作为沐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维良拥有近20年的GPU芯片设计经验,曾是AMD的全球GPU设计及产品线的负责人,主导过15款高性能GPU产品的流片和量产。
据公开资料显示,除了陈维良外,沐曦的创始团队中还有多人来自AMD。联合创始人、CTO兼首席硬件架构师彭莉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Fellow),曾任AMD首席架构师,拥有15年高性能GPU设计经验;联合创始人兼软件CTO杨建博士是AMD大中华地区第一位科学家(Fellow),历任AMD、海思等首席架构师,拥有20年大规模芯片及GPU软硬件设计经验。
2024年,沐曦在全国范围内交付了9个算力集群,这些集群的布局从华东地区延伸到华中地区,还覆盖了香港。全年累计布局的算力集群总规模超过了一万张GPU卡。
公司产品均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核心GPU IP(区别于国内多家GPU厂商采用Imagination的GPU IP授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和架构,配以兼容主流GPU生态的完整软件栈(MXMACA®),具备高能效和高通用性的天然优势,能够为客户构建软硬件一体的全面生态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沐曦最新的MXC500曦云系列产品号称对标英伟达A100/A800,目标FP32算力15 TFLOPS(英伟达A100的FP32性能为19.5 TFLOPS),采用通用GPU架构,兼容CUDA。
除沐曦外,摩尔线程的IPO申请也在同日获受理,谁能成为首个扣响二级市场大门的国产初创GPU厂商,成为业界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