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的原因是向上的通道被堵塞

现在只有一个职位,而能力相近的人有两个,他们都很适合这个职位,如果你是做这个最终决定的人,你要怎么选?都要进来,预算不允许,只能挑一个,那最终这个被选进来的人,就会把你当作他的恩人,如果最终做这个决定的是皇帝,那就是天子门生。如果是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大臣,那么党争就已经剑在弦上,因为派阀已经生成了。

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组织,得有三个必要条件,名义选民,实际选民和胜利同盟。一件事,有利于杨国忠,未必有利于普罗大众,大部分状况下,处在和平年代的权臣是意识不到,其实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普罗大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权利的满足感,已经让他们天真的以为“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在欲壑难填的野望中,直到伤害到大部分人的利益,一个巨大的不同利益的人结合在一起,一切都结束了。

一个人有了超出于自己能力的大功,能赏钱,却不能给予实际的官职,所有官职都要用原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方法释放出去,没有捷径。如果靠献祥瑞能做大官,那么遍地都会有祥瑞,如果宣扬长生不老能做官,那么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道士和尚做出各种精美的学说,想要靠长生不老谋生。一旦德不配位的人升到了一个实权的职位,为了保持自己的位置稳固,必然要把所有影响自己的人全部弄掉,那么党争,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皇帝贪图享乐,把遴选官员的最终权利释放给大臣,大臣无德上位,以为打击异己,搞定了自己人,自己的职位就会千秋永固,哪知道安禄山已经蠢蠢欲动,最后整个国家被一群蠢货拉上陪葬,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油然而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