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一首诗,她成了本届北影节AIGC黑马? | 专访文君
AI技术浪潮席卷下,影像作品产能飙升,文君以细腻的视角与洞察,为AI影像注入了温度与诗意。
文 | 银河纽带
排版编辑 | Joy
这毕竟我是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担心自己现场发挥不够周全;更不想因为准备不足,让一些重要的想法没能完整表达出来。
而且我认为你们的提纲如此详细,我也想对你们的工作负责。
完全没想到,会有嘉宾在采访开始前,将采访提纲里的问题,先以文字形式密集回答一遍。
文君导演就做出了这件令极客电影(ID:Geekimovie)既意外又感动的事。
她不但事先将采访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还用word文档详细记录下她思考后的答案,通篇文字流畅,无一处错别字和语病。
AIGC创作者文君导演
2025年4月25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AIGC 电影单元荣誉盛典圆满落幕。
文君导演的视觉诗短片《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下文简称:《愤怒》)摘得“AIGC电影单元最佳影片”大奖,成为当晚焦点。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AIGC 电影单元荣誉盛典,文君导演(中间)
△ 《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荣获北影节 AIGC 电影单元社会组“最佳影片”奖
此外,她的另一部视觉诗短片——《子宫独白》亦成功入围本届北影节AIGC电影单元。
眼下,文君导演正全身心投入中国奇谭主题的AI 短片创作,并计划续写另一部 AI 科幻短片《大举入侵》的故事,还构思着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大力去剧场” 的IP延伸......她已经进入了密集忙碌的创作期。
借此机会,我们与文君聊起了她对视觉诗、 AI影像创作的最新思考。
01 《愤怒》:风格化的集大成者
《愤怒》改编自秘鲁国宝级诗人塞萨尔·巴列霍的同名诗作,揭示了社会压迫下个体的破碎与抗争,以及穷人愤怒中蕴含的生命韧性。
视听呈现上,影片巧妙糅合了多种美学风格,以超现实主义风格与现实主义魔幻风格为基底,将巴列霍印第安式的狂野性点缀其中;
再佐以传统拉美美学标志性的高饱和配色与自然崇拜元素,如象征毁灭和重生的火山、被人们奉为神祇的太阳等等,极具视觉冲击力与艺术美感。
谈及为何改编《愤怒》,文君表示,一方面是塞萨尔・巴列霍对渺小个体的社会处境的洞察令她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原诗自带强烈的画面感和节奏感,她第一次阅读时,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画面。
△ 《愤怒》: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
在她看来,诗中的“愤怒”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生命力的火种之一,蕴藏着底层人民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对尊严的灼热呐喊。
全诗带给我的最大触动,是现实将人无数次撕裂后带给人的无力感。
但即便如此,人们依然能锲而不舍地重建生活,从裂缝中生长出新的生命力。
△ 《愤怒》:愤怒把一棵树捣碎成一片片叶子
关于《愤怒》的制作,文君投入了2周多的时间。她坦言,在风格和形式测试上,花费了更多精力去思考。
而在AI工具的选择上,文君借助ChatGpt、Midjourney、可灵、海螺、PixVerse、Vidu以及Udio,实现了从创意提炼、文生图到视频制作的全流程AI辅助创作。
△ 《愤怒》:歌唱的女诗人
过程中,她发现AI在筹备阶段的资料收集、创意提炼、人物形象设定以及Demo制作等等环节表现尤为出色,极大程度提升了她的工作效率。
但她也指出,在某些关键环节,如剧本创作、视觉审美及人物和场景的一致性等方面,仍需要大量人工投入。
尤其是像《愤怒》这类视觉诗作品,对创作者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要求会更高。
此外,目前AI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愤怒》的图片生成部分,AI无法实现具有复杂样式的秘鲁服饰的一致性,最终只能选择用纯黑衣服来替代。
△ 《愤怒》:愤怒把好人捣碎成各种怀疑,把怀疑捣碎成三个相同的弧
视频生成部分,《愤怒》最初设定的理想的形式是MG动画(动态图形艺术),但最后AI制作这部分的内容,只能采用了接近类似形式的“首尾帧”实现。
最后的产出效果虽然尚可,却也缺少了很多MG动画的灵动感和想象力。
△ 《愤怒》:愤怒把叶子捣碎成大小不同的芽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文君对AI的看法,几乎都是前期预期>实际效果,觉得它并非是营销号渲染的“万能神话”;
反而随着自己慢慢实践,逐渐减轻了AI爆发阶段带来的信息焦虑。
如果日常关注点在具体作品的操作上,那么许多针对性的问题就会浮现。
这时再根据实际创作问题,去寻找适合的工具或技术,便不会迷失在繁杂信息中。
焦虑的反面是具体。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真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这是文君接触AI技术以来最大的收获。
02《子宫独白》:蒙太奇的现实运用
对比《愤怒》的强烈情绪表达,文君的《子宫独白》则以宏大的宇宙视角对女性身体进行细腻解构,运用蒙太奇手法生动呈现女性生理周期的复杂性,以及子宫孕育生命的神奇过程,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感悟。
其创作契机,是去年10月MiniMax海螺AI联合Lumier.AI,发起的以“门”为主题的AI影像创作大赛。
身为创作者与备孕期的准妈妈,文君第一时间将“门”的意象与女性的子宫相关联。
△ 通往子宫的“门”
子宫——既是女性身体的一部分,也是宇宙承载生命的起点。
子宫是我们都曾住过的“房间”,我选择打开它的“门”,是我自己对它的重新“看见”,而且也希望它被更多人看到。
根据自身体会,文君创作了这首饱含力量与生命哲思的原创短诗:
《子宫独白》:
我身体有一个房间,
打开它的门,
冰冷、动荡、阵痛,
强韧的生长。
我身体的房间,
是沉默的宇宙。
影片以白色极简的镜头语言为主基调,表达孕育生命初始空间的纯洁和宁静。
△ 身体中的“房间”开满鲜花
每一次色彩的穿插、静与动的交替,都象征着子宫的周期性变化。
△ 子宫充满冰冷
这份创作背后,是文君对生命体验的深刻凝视。
过去一年,她因备孕事宜频繁出入妇产科,亲身目睹了太多新妈妈所面临的生育困境。
许多年轻的母亲在检查中发现子宫、输卵管等问题,不仅需要经历手术及后续复杂的修复过程,还要定时定点去医院做复查;
整个过程复杂、痛苦、耗时又耗精力。
可即便如此,这些女性怀孕后也不一定能顺利诞下孩子。
△ 子宫强韧生长
文君曾目睹过这样一位母亲:
当医生告知她无法顺利生产时,她眼中骤然涌起泪光,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 有对未竟生命的不舍,有对自身命运的不甘,更有难以言说的疼痛。
△ 我身体的房间,是沉默的宇宙
那一刻,文君的泪水也不受控地滑落脸庞。
她忽然意识到,身体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那些脆弱与坚韧、疼痛与希望都在同一具身体里交织生长。
03 诗与人生,创作与人生都没有标准路径
我非常喜欢布可夫斯基。他在做诗人之前,他做过很多社会底层的工作。
就算生活条件艰难,他依旧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他就是喜欢写作,就要坚持下来,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一种理想状态。
与那些一开始就目标明确的人不同,文君在成为创作者之前走了许多的“弯路”;但正是这些“弯路”,成就了她作品中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视角。
这与诗歌异曲同工,形式与内容有绝对的多样性和自由度。
诗歌是打开我创作灵感宝库的钥匙。
无论是在内容、语言和结构上,诗歌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多样性与思想性,可以为我提供广阔的想象天地和创作空间。
诗改AI作品——《看,一首诗》是文君导演创作的标志系列:
其以 AI 技术为依托,将音乐、影像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致力于探索视觉诗的无限潜力与可能。
目前“看,一首诗”已改编了四位国际诗坛巨匠的经典作品。
包括美国诗人查尔斯・布考斯基的《空气、光线、时间、空间》;
伊朗电影导演及诗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短诗组《一只狼在放哨》(片名更改为《离开时,只有月亮和我》);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组《我摘掉面具,照镜子》;
以及本次获奖的《愤怒》,每部作品都是文君与诗人跨越时空的对话。
文君的选诗过程既富有感性直觉,又兼具理性思考。
她会先通过朗读捕捉原诗的韵律,感受文字在口腔与呼吸之间流淌出的情绪基调;
随后,再深入剖析原诗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脉络。
在充分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最终再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文字意象转化为具象的影像语言。
这个过程也很像文君的创作成长路径,在不断尝试中探索真正喜欢和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2008 年大学毕业后,文君没有困在自己不喜欢的物流管理专业里,而是凭借大学期间自学的新闻传媒与视觉设计知识,毅然踏入了广告行业。
起初,她怀揣着用创意点亮世界的梦想,但却在日复一日的商业提案中,逐渐意识到行业现实与自身理想之间的鸿沟。
我认为广告创作与我曾经设想的不太一样。
商业创意终究要为市场服务,从灵光乍现的点子到最终落地的成片,常常面目全非。
那些无法自由表达创意的日子里,她反复叩问着工作的意义,也正是这份对创作自由的渴望,推动着她寻找下一个出口。
2012 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文君加入导演过电影《无问西东》的李芳芳导演的工作室,从美术宣传起步,正式叩开影视行业的大门。
△ 《无问西东》孩子们在蘑菇房顶快乐奔跑
此后数年,她在不同影视公司辗转,尝试了项目管理、商务策划、创意策划等多元岗位。
每当一个项目或一份工作结束,她便如游牧民族般踏上旅途,或抽出整段时间学习新的技能。
甚至在2019年,她还跨行去珠海经营酒吧,拓宽自己的职业边界。
或许在旁人眼中,她没有像常规职业规划那样,五年一个阶段性目标,十年一个事业高峰的垂直深耕。
但她却始终在自己的节奏里,去探索职业的多元可能,为个人原创作品积攒着生活阅历。
2023 年,文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 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一方面是想将内心积攒多年的创意、技能、想法付诸实践;另一方面,自由职业的模式也对备孕期的职场女性更加友好。
次年,她的自媒体账号“大力去剧场” 频道诞生,成为她释放创造力的全新舞台。
账号里面都是她的个人创作,可以看出,文君的作品高产且风格统一,而《愤怒》则是量变产生质变的集大成者。
早年,文君住在北京大杂院,快递员送件不敲门,总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收件人。
她觉得 “大力”简单、响亮又厉害,便取来当淘宝网名。
本是为了方便生活而取得代号,后来竟意外成为了她自媒体品牌标识,代表 “大力” 的公仔,更像是文君的个性缩影。
△ 橘红色长毛公仔“大力”
这是一只橙红色长毛覆盖全身,总爱用黑色墨镜罩住面部的“神秘”形象,气质散发着朋克与不羁。
可它又手捧书本,坐在板凳上安安静静。
它是“社恐”的,不事张扬的,却总能凭借这份独特气质,一眼就叫人记住它的可爱。
文君亦是如此,她的作品充满激情与力量,本人却有着平和内敛的一面。
北影节文君导演获奖当晚,星光如炬,但这位自认“社恐”的导演,为避免被媒体过多关注,除上台领奖那短短片刻,几乎全程躲在朋友身后;甚至于本次对谈,都询问能否线上进行。
我被聚光灯暴露在公众面前,会感到有些不自在。
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想和我交流的话,我都愿意解答,甚至可以说得很详细,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但话题若以我个人展开,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
这种反差萌让她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有趣、认真的创作者形象。
我希望观众踏这个频道,就如同走进真实的剧场。
能在我构建的赛博世界中休憩一会。这里没有说教,只有纯粹的视觉体验、思考、放松。
打开“大力去剧场”,一个丰富多彩的AIGC内容世界展现在眼前。
在充满哲思的视觉诗之外,也有过往不同行业、职业间经验的碰撞与融合,在此汇聚成形。
比如,想象力爆棚的科幻短剧、创意十足的动画片、广告、MV,以及分享 AI 创作知识的 “AI 电影自修室”等。
频道题材类型丰富多彩,视频质量同样高水准。
若非看到账号成立时间,很难想象文君是去年刚刚踏上这片创作领域不久的新锐。
当然,文君也在积极尝试新品类。
尽管“大力去剧场” 目前已产出14部原创作品,《愤怒》《子宫独白》等佳作收获到了业界与观众的认可,还有中国奇谭主题的AI短片创作、《大举入侵》、“看,一首诗”系列等更多类型的创作正计划进行。
但文君依然谦逊地将自己定义为“创作者”而非“导演”。
因为在她眼中,“导演” 二字承载着更厚重的责任与更高的艺术追求,自己还需要持续的进步才可能达到。
相信怀揣着对创作的无限热忱,以及骨子里敢于打破边界的勇气,文君必将在未来的艺术探索中,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期待下一盏聚光灯,再次为她的作品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