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维持中国主权信用A1评级,国际市场继续看好我国经济向好前景
.
5月26日,穆迪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1”,负面展望不变。中国财政部负责人对此回应称,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揽子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推动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市场预期与信心趋于稳定,债务中长期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穆迪此次维持评级稳定的决定,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正面预期。
.
在穆迪评级体系中,“A1” 属于较高信用等级,意味着中国主权债务违约风险相对较低,也体现了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认可。但负面展望的延续,折射出穆迪评级对我国经济潜在风险的担心: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升级,国际经贸秩序也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可能冲击中国出口和产业链的稳定性。从内部看,中国经济结构在调整和转型升级,像房地产等部分行业短期内出现波动,可能会让市场对债务风险产生担忧。这种“认可与隐忧并存”的评级结果,既是对中国经济政策成效的一个阶段性肯定,也给我们未来要面对的挑战提前敲了警钟。
.
穆迪评级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考,它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风险定价与市场准入层面。在风险定价上,穆迪用字母与数字组合(如Aaa、Aa1等)构建的信用等级体系,为债券、贷款等金融工具的定价提供基准。一般来说,评级高的债券融资成本低,评级低的债券融资成本就高,因为要多付风险溢价。在市场准入上,穆迪评级直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投资者的决策。全球投资者依据穆迪评级来判断跨境投资风险,评级下调可能引发资本外流,评级上调则可能吸引外资流入。此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将穆迪评级纳入投资限制规则,像中国银保监会规定,商业银行投资债券要满足一定评级标准,评级低的债券可能会被限制投资,或者要求银行多计提资本。对债券发行人来说,评级高能提升国际形象,降低融资成本。比如中国地方政府发行离岸债券,穆迪评级高低会直接影响国际投资者的认购意愿。
.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经贸秩序动荡等多重挑战,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但中国经济还是实现了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生产和消费需求稳中有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也在不断增强,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本次穆迪评级释放的双重信号,既认可了中国经济在当前的成效,也提醒我们要关注长期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给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让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以实际行动回应国际市场的关切和评级机构的观察,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的强大潜力和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