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1年到现在,有哪些国家成功脱离了“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2018年3月,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宣布,孟加拉国已顺利通过2018年评审,可以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入到发展中国家行列。如果2021年能通过第二次审议,孟加拉国将于2024年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上正式“毕业”。
最不发达国家是指那些经联合国认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一系列国家,目前共有47个国家在这一名单上。自1971年设立以来,只有博茨瓦纳、佛得角、马尔代夫、萨摩亚、赤道几内亚5个国家从这一名单成功“毕业”。孟加拉国于1971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残酷的战争和大规模饥荒使得大批民众流离失所,生活贫苦不堪,1975年,联合国将孟加拉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名单。
勠力改革成果显著
地狭人稠、工业底子薄,“最不发达国家”这顶帽子,孟加拉国一戴就是40余年。但是,孟加拉国没有放弃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孟加拉国政府开始进行经济改革,致力于将仅以农业为支撑的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多产业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体。近年来,孟加拉国国内政治趋于稳定,政府加快了市场化与自由化改革步伐,加速融入全球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创建出口加工区以吸引外国投资,并推进本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目前,孟加拉国在经济增长和减贫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自2005年开始,GDP增长率长期保持在6%以上,2017财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28%,创历史新高;2017年,孟加拉国人均收入为1610美元,贫困率由建国之初的74%下降到了如今的23.5%,国内卫生、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在最新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孟加拉国人类发展指数由1975年的0.347上升到2017年的0.579,进步明显。经济结构方面,凭借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孟加拉国成衣制造业异军突起,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孟加拉国正朝着“至2021年彻底消除贫困,将孟加拉国建成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而努力。
区域发展典范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和东南亚区域的交界地带,这一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过去长期经济发展缓慢。在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上,除了即将“毕业”的孟加拉国之外,南亚—东南亚区域的尼泊尔、不丹、缅甸、柬埔寨等国也“榜上有名”。如何顺利启动国内的经济发展进程,早日带领民众实现脱贫、减贫,是这些国家共同的待解之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孟加拉国的发展轨迹对周边国家有着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抓住“最不发达国家”享有的市场优惠待遇,改变原有严格限制进出口的贸易政策,采用外向型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本国廉价充足的劳动力优势,成功将本国打造为新兴的国际纺织业基地;政府大力普及教育,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并为民众提供基础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民生的持续改善;充分利用联合国发展援助,并将官方与非官方途径相结合,保障资金的有效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源自孟加拉国的“小额贷款”模式专注为无法获得传统信贷的穷人提供贷款,帮助其走出贫困,这一模式在孟加拉国国内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推广至全球多国。
盘点那些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毕业”的国家
想要“毕业”,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剔除,摆脱最不发达国家身份,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不然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也不会由最初的24个增长到现在的47个。除了要满足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还要经联合国大会批准“毕业”后,再有三年的审查过渡期(可延期;在此期间仍保留最不发达国家身份,享受出口产品零关税待遇),才能够真正“毕业”。
锡金:因丧失主权国家身份而“毕业”
1971年,联合国发布的首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就有锡金。
锡金原本是一个由世袭国王统治的独立国家,历史上曾是英国的“保护国”(英国撤离南亚后又被印度“保护”),在1975年正式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第22个邦。因为这个原因,第一个被联合国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剔除。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境内多山,几乎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没什么平坦的土地,面积7,096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直到现在,锡金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90%人口从事农业。境内无铁路,一直都是靠一条10号公路与印度连接,10多年前要建的机场至今尚未完工。
锡金的经济状况很糟糕,失业率为印度平均失业率的3倍以上,2015年锡金邦每10万人中就有37.5人自杀(这个数据很可怕,足足是日本人自杀率的两倍,如果锡金还是一个独立国家,将位列全球自杀率第一),特别是21岁至30岁的青年群体自杀现象最普遍。
博茨瓦纳:因钻石致富而“毕业”
博茨瓦纳是南部非洲心脏地区的一个内陆国,与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赞比亚和南非接壤,面积581,730平方公里,人口225万,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在1966年独立时,当时博茨瓦纳的人均GDP不到84美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不久之后境内的高品位钻石矿被发现和开采,博茨瓦纳开始走上快速发家之路,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之一,钻石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现在的博茨瓦纳已经成为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之一,2017年人均GDP达到7,876美元,和中国的海南省差不多,位居非洲第五,排在南非前面。
但是,博茨瓦纳也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佛得角:曾经是唯一一个“最不发达”的白人国家
佛得角是非洲少数几个岛国之一,位于非洲西北的北大西洋中,终年盛行干热的东北信风,面积4,033平方公里,人口54万,大多是葡萄牙流放犯的后裔。历史上的佛得角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1975年才正式独立。
佛得角矿产资源匮乏,也不是天然气或石油生产国,甚至连农业都因为缺水而变得困难,能全年耕种的岛屿只有四个,粮食不能自给,工业基础薄弱。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推行经济自由化,佛得角的经济开始一直稳步增长,服务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并在2008年加入了世贸组织。
佛得角已经成为继博茨瓦纳之后,非洲第二个不再“最不发达”的国家。
马尔代夫:因旅游致富而“毕业”
马尔代夫位于距斯里兰卡西面700多公里的印度洋之中,由1200多个珊瑚岛组成,面积为298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家。这样的小岛国,人口不多,土地匮乏,又不出产石油和天然气,只能靠捕鱼为生,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很正常。
但是,大自然赋予了马尔代夫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景,白沙碧浪,椰风徐徐,还有温暖而又清澈海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马尔代夫着重发展旅游业,时至今日已成了世界网红旅游地。目前,旅游业是马尔代夫马尔代夫第一大经济产业,马尔代夫GDP的70%与旅游业相关。 每年到马尔代夫的游客是其人口的三倍多,而中国游客占总游客数量的近三分之一。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是南亚唯二人类发展指数为“高”的国家,其人均收入居南亚国家中第一。
不过,马尔代夫正面临着未来海平面上升,国家被淹没的风险。
萨摩亚:靠帮人逃税而致富
萨摩亚位于太平洋南部,由萨摩亚群岛西部的萨瓦伊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七个小岛组成,面积2934平方公里,人口20万。
萨摩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的自然资源是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境内大部分地区被热带丛林覆盖,又有12万多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水域,盛产金枪鱼。农业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却无法让这个小岛国摆脱最不发达国家身份。由于每年都有一千多人出国打工,萨摩亚家家户户都有亲属在海外工作,侨汇是萨摩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萨摩亚地处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心,保留着深厚的传统波利尼西亚传统文化,加上岛屿本身风光独特,对于那些积蓄不多的澳大利亚人而言是方便又廉价的度假地点,旅游业也成了萨摩亚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其实萨摩亚还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但是搞砸了。2017年12月5日,欧盟宣布萨摩亚列入避税天堂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