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华为小米比亚迪,他们的天快塌了

500

中国车圈越来越热闹了。

一方面是小米YU7千呼万唤始出来,归来又是顶流。

另一方面更精彩的是,车企大战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此起彼伏,比电视剧还精彩。

仅仅是过去的两三周,就又多了几场大戏。

其一是阿维塔将某百万粉丝博主告上法庭,索赔1000万。该博主在视频中,质疑阿维塔12风阻系数造假,尽管后来发布了道歉视频,还是被阿维塔以“断章取义、蓄意抹黑”为由起诉。

500

其二是此前小米YU7还未上市还未开发布会,网上就出现了维权帖子。有人称“小米YU7发布会看完有点失望”,有人直呼“YU7刚发售不久就暴露出一系列质量问题”……

500

紧接着在5月19日,小米官方宣称,破获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犯罪团伙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

今年以来,问界、阿维塔、深蓝、极氪、蔚来、鸿蒙智行等都发出了悬赏公告,征集黑公关和网络水军的线索和证据,奖金通常是1万元至500万元。

但中国车企同仇敌忾,就能剿灭黑公关吗?

01

中国车企,共发“江湖追杀令”

黑公关和网络水军的历史,由来已久。

不过第一次引起车企和人们的关注,大概要数2018年那场吉利和长城的“黑公关门”。

彼时一张关于“吉利汽车雇佣水军抹黑长城汽车”的微信群截图引发热议。截图中,群聊名称为“吉利汽车公关分群5”,内容显示“每人至少准备3个账号,有关长城的评论全部开黑,有关吉利的帖子,2条吹吉利,1条黑国产(主要以长城为目标)”,还对评论的字数、价格做了详细的规定。

500

吉利汽车官方微博贴出上述截图称,“假的不能再假,造谣者必受法律严惩”。长城汽车发声明谴责”某品牌拥有海量水军是不争的事实”,随后吉利将长城汽车告上法庭。

事情从10月闹到12月,两家车企最终达成和解,共同发声表示误解解除。

当时人们以为这只是个偶然事件,权作谈资。

然而随着短视频等新社媒平台兴起,这样的偶然事件逐渐成了家常便饭。

第一个原因是涌现出了大量新的网红大V,他们能量巨大,但有时造成的伤害也巨大;第二个原因是信息传播速度和深度远不可同日而语,车企的负面信息能一夜之间传遍全国,连大爷大妈都知晓。

别有用心的黑公关和网络水军,忙前忙后自然不是没事找事,其动力要么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要么是想以此建立联系,收取“保护费”。

500

因此谁流量大、销量高,往往谁就最被惦记。

过去最被惦记的无疑是比亚迪、特斯拉。

早在2021年12月,比亚迪就曾发起“清朗行动”,将奖励金额确定为5万至100万元,并在2022年6月将举报奖励调整为5万至500万元,为期一年。

2023年12月3日,比亚迪再次宣布,黑公关的举报奖金最高500万元,长期有效。彼时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文称:“如果是卷产品卷水平,那是要鼓掌!但要是卷下限,则令人不齿不屑!”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比亚迪已累计起诉了近20个黑账号,同时对30多个重点黑号进行密切关注,对其发布的内容及评论区持续做证据保全。

500

此后,发布“江湖悬赏令”和“江湖追杀令”,成了中国车企的常规操作。

比如2023年3月,长城汽车推出“1000万悬赏计划”,向社会征集网络水军对所有车企的攻击,并公开网络举报渠道。

500

除此之外,小鹏、零跑、蔚来、理想等车企也都纷纷注册法务部账号,发布悬赏奖励,向黑子们开战。

02

哪些“黑公关”,最戳车企痛点?

车企们反应如此激烈,可见黑公关的杀伤力有多强。

经过多年磨炼,黑公关和水军已经功力深厚,往往一出手就能戳到车企们的肺管子,甚至能让千亿大佬暴跳如雷,张口骂娘。

500

有的会胡搅蛮缠。

比如今年5月,某博主发文吐槽,“比亚迪的挡位设计有点反常规,原因是R倒挡在前,D前进挡打在后,开了快5个月依旧没能完全适应过来”,差点因为挂错挡位而撞墙。

类似内容后来也出现在其他博主的账号里。对此,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声明,“这就是典型的黑公关行为”,直言绝不姑息。

500

不过胡搅蛮缠还不是车企最忌惮的。车企更在意的是以下两类。

首先是以客观测试为名,真真假假中夹带私货。

所谓有图有真相,有视频有真相,车辆测评最吸睛,但同时最容易传递错误信息。

去年,某车评人以63km/h的时速在公共道路飞坡测试享界S9,得出“其无法保持直线行驶,整车偏向一边”的结论。

后来享界汽车却指出,该车评人在测试过程中人为转动方向盘23度,所以车辆才会横摆,并提供了国家监控平台的数据作为证据。

还有博主,对小米SU7和极氪007进行碰撞测试,得出“小米SU7因小电瓶断电导致车门无法打开”的结论。

500

随后也被查出猫腻,最后该博主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拘,成为行业首个因恶意测评被刑事立案的博主。

其次更狠毒的是企图直捣黄龙,刨其根基。

这方面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贴标签、联想,向品牌整体形象泼脏水。

例如对于小米汽车,说其车主大多数是咋咋呼呼、追求速度的黄毛青年;说开尊界的是傻老板:开这车去谈合作能麻痹对方,让对方误以为其脑子不好使,更容易促成合作。

但要论惨,谁也惨不过去年的理想MEGA。

500

MEGA外形设计早就公布,人们虽然觉得它长相特别,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也没什么波澜。直到该车价格公布、上市后,许多人开始将它和灵车紧密联系起来,网上的相关P图和烂梗满天飞。

以李想的性格当然不会忍气吞声,于是在首批MEGA交车的那天,他在朋友圈发出了“反击宣言”:“虽然身处黑暗,但是我仍然选择光明。”

500

一个月后,据财新网消息,河北警方介入调查理想MEGA遭水军恶意攻击事件。在MEGA上市期间,涉嫌参与打压的车企有三至四家。

果然只有知根知底的人,才最懂得如何伤人。

03

止不住的舆论战,如何立足?

黑公关和网络水军会消失吗?

虽然中国车企集体出手,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很难消失。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冲突。利益越大,冲突越多,下限越低,黑公关和网络水军依旧有生存的土壤。

在这样的前提下,面对不友好的舆论战,车企未来需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当然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任人拿捏。

第二是严于律己,谨言慎行。

2024年7月2日,新浪微博管理员发布一则信息称,“某汽车品牌在企业关键营销节点及财报节点,采买财经商业媒体账号,策划相关的热点话题,并违规采买外部营销公司所谓的冲榜服务,由营销公司通过机器刷量形式,短时间内发布同质化内容违规冲榜。”

500

一些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有时正是车企豢养的家军。

只是黑人者人必黑之,回旋镖总有扎到自己的时候,到时就别假装无辜了。

还有的时候,黑公关之所以强大甚至一呼百应,则是由于车企自身轻易露出黑点,被人借题发挥,属于是车企主动向对手递了刀子。

2022年6月23日,“蔚来测试车坠楼”的消息在网上发酵。

当天晚上,蔚来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回应,总计191个字,明确了坠楼的的确是蔚来的测试车辆:“从上海创新港停车楼三楼坠落”,而车中有“两名数字舱测试人员,一名为公司同事,另一名为合作伙伴员工”,且都已“罹难”。

掀起舆论风波的,是最后9个字:“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500

可想而知,这9个字盖过了声明其他部分,完全吸引了舆论火力。

再比如车企此前喊得震天响的“智能驾驶”“全民智驾”等口号,宣传时各种高大上、智能化,非要在付出一些惨痛代价之后,才不约而同地乖乖改成“辅助驾驶”,被黑再正常不过。

500

对于车企而言,应对黑公关最好的方式还是:做好产品,宣传时聚焦产品,有一说一。

例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各地殡仪馆都使用了改装后的GL8作为灵车,但这不仅没有引发上汽通用的反对,更没有耽误这款车此前长期稳坐中国MPV市场的头把交椅。

既然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没法消灭,那就尽可能打压影响。

该出手时就出手+身正不怕影子斜+硬核产品,足以将影响降到最低。

作者 | 观海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云摇 

→ 关注金错刀车评,秒懂未来智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