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伴事件的背后:官僚主义与崇洋媚外

    先前围绕山东大学学伴事件,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山东大学以及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界确实存在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问题。为此,我和贴吧里的许多人都去中纪委、国务院、教育部网站去投诉,希望政府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能够对本国和外国留学生一视同仁。可是刚才我再次回到贴吧里时,许多理性地指责学校领导以及制度的贴子都被有心人士删除了,剩下的全都是些用性器官攻击山大女生的帖子。这让我非常不理解。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敢于担当。可是至今为止,除了山东大学方面那篇不疼不痒的道歉声明,以及外交部对学伴事件的回应,我再也没有看到职能部门的回应。这仿佛成了一种常态,一旦出现舆情事件,我们的有关部门除了外交部和国防部以外,其他单位都是尽可能采取手段低调、冷处理。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当今互联网资讯时代这种行为是很容易丧失失分的。

   在贴吧、知乎、头条等各种媒体的评论区里,除了那些非理性的辱骂女性的声音以外,我看到许多爱国青年的心在滴血,许多人都在慨叹,像山大这样的985大学,国内学生要付出多少努力都未必考得上的大学,何以对外国留学生如此慷慨。即便是考进了这些985大学的同学,仍然处于一种无论是住宿还是奖学金方面都不如留学生的尴尬处境。在海外的华人留学生群体里,更是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因为许多留学生都有那种在国外被歧视的遭遇,而放眼全球除了自己的祖国,没有一个国家会给予外国留学生以及在华外国人超国民待遇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气。比如说有些人找工作一旦进了外企,马上就有了自豪感。一个中国人倘若拿了绿卡回国内捞金,那种高人一等的模样,我相信娱乐圈里的事情许多人都看得到。更何况如果一个人和外国人结婚,那么他或者她可能就更加不得了了。

   为何山大学伴事件以及福州交警事件,如此地刺痛国民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的神经,一方面是公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跟年轻人现在的生活压力有关。公民平等意识的觉醒,是中国推行依法治国原则的必然选择,而中国年轻人的压力山大则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就业难、收入低、高房价、高财礼,社会福利体系不健全,还要跟官二代、富二代竞争,这是许多草根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些压力,选择高考,考进名校,争取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似乎是中国年轻人现在几乎唯一的选择,要么你让他们怎么办,创业吧根本谈不上,没资本、没关系、没人脉,谈何容易。可是最近的山大学伴事件以及福州交警宽松处理外国留学生的做法,则是压垮草根阶层自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1世纪的新中国居然还要为争取平等的国民待遇而奔走呼吁,这是多么令人心痛。而那些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心痛的是,自己并不缺钱,缺的是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无数的革命先烈好不容易建立的新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怎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在这个事件中,山大确实有错,错的就是山大校方那种急功近利的官僚主义政绩观。大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可是根据山大的财政预算收支来看,该校对留学生的补贴确实超过科研方面的投入。而且山大的大跃进发展也是显而易见,该校目前在山东省内,居然有八个校区,六个在济南,还有威海和青岛校区,如此地看重办学规模,自然会导致质量的下降。为了在有限的任期内,提高学校的排名,该校只能靠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比例,来达到目的。这和那些靠卖地皮,炒房子,大搞土地GDP的官僚,有什么区别。中国社会的官本位思想本来就很突出,而山东则是各省中官本位最突出的地方。而官本位导致的结果,就是不择手段,丧失原则,甚至于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山东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孔孟之道的故乡,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耶路撒冷。可是就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建国70周年之际,我看到了山大五四精神的缺失。

   这两天一些媒体说山大的女生受到了许多侮辱,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确实有些非理性因素的出现,另一方面也是对山大校方官僚主义的嘲讽。山大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马上下半年的就业季即将来临,我真的希望社会对那些找工作的山大学子多些宽容,祝愿他们能够平安顺风。至于那些政策制定者,不要总是冷处理,躲猫猫,而是应该拿出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勇气来,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最近中美贸易战仍然如火如荼,宏观经济形势不明,而国内的港独、台独又在蠢蠢欲动,但愿天佑我中华,一切安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