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AI to C“吴对吴”

500

腾讯阿里的AI入口战争。

作者|景行

编辑|文昌龙

腾讯、阿里AI to C的车马炮正式对上了。

5月19日,腾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旗下产品QQ浏览器发布公告称,产品正式升级为AI浏览器,推出全新的AI QBot,并搭载腾讯混元和DeepSeek双模型。

自此,腾讯CSIG集合了两大AI to C产品——腾讯元宝、QQ浏览器,形成了与阿里同类型产品通义、夸克的对峙局面。而两家大厂AI to C的核心干将阿里吴嘉和腾讯吴祖榕,也恰巧上演一场“双吴”对决。

或许是为了在AI战场上压过阿里一头——今年2月份,夸克宣布产品全面升级为AI搜索,为2亿用户带来全新AI体验;而此次QQ浏览器宣布升级后,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第一时间转发相关内容并写道:“QQ浏览器今天全面升级,4亿用户光速进入AI时代。”

此前,腾讯或尝试将微信打造成为AI to C第一入口。比如在微信搜索中嵌入AI搜索选项。但受限于其社交产品定位,微信难以彻底转型为AI产品。如今元宝和QQ浏览器划归CSIG后,终于腾出了手脚——可以毫无包袱地作为腾讯AI to C的突击队,冲在前面。

眼下,为了角逐AI制高点,腾讯与阿里已经使出全力。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资本开支为246亿元,同比暴增121%;腾讯资本开支为275亿元,同比暴涨了91%,其中AI相关业务的资本开支为230亿元,占比超过八成。有腾讯员工表示:“AI那拨人得涨成啥样,把全公司薪酬拉起来三成?”

此次AI搜索上的正面碰面,在如今大厂把AI当战略重心的背景下,绝不是什么偶然撞车——它更像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排兵布阵,背后是腾讯和阿里在AI to C赛道上不可回避的一战。

01 腾讯阿里,上演“双吴”对决

自腾讯会议线上需求迅速爆发后,吴祖榕在腾讯内部的受重视程度一路上涨。

先是腾讯将AI应用元宝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中抽出,划入CSIG,由吴祖榕任负责人。此后腾讯对元宝大力投放,将其一举打造为腾讯内部的明星级业务。3月19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年度财报会议上透露,元宝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日活用户数猛增超过20倍。

再是腾讯将PCG的成熟产品划入CSIG,并交由吴祖榕分管相关搜索部门。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年2月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划入CSIG的同时,原属于PCG信息平台与服务线的搜索应用部也被划入CSIG,并直接向腾讯元宝负责人吴祖榕汇报。

而同服务线的其他应用部如平台业务部、内容业务部、阅读业务部、商业化业务部、数据与技术平台部等事业部均未提到调整汇报关系。据《雷峰网》报道,此次变动中,腾讯PCG信服线负责人何毅进在PCG继续负责腾讯新闻的同时,也跟随业务变动,带领所负责的并入CSIG部分业务汇报给汤道生。

这意味着,QQ浏览器的AI转型,或许是一次腾讯内部的精确配合——由吴祖榕分管的搜索应用部负责AI搜索,算上元宝,阿里腾讯的AI to C对战,也正式形成“双吴”对决格局。

“双吴”都是擅长打硬仗的集团悍将。吴嘉是阿里校招出身,在阿里先后管理夸克、UC浏览器、书旗小说等产品,一手带出夸克浏览器并进入阿里创新四小龙名单。吴祖榕是推动腾讯会议崛起的关键人物,疫情后,为应对激增的用户需求,吴祖榕带队“几天几夜不眠不休”,8天扩容10万台云主机,仅用不到一年便从冷启动到用户量破亿。

从QQ浏览器紧跟夸克转型AI搜索这件事本身,就能看到吴嘉率夸克转型AI超级框这件事的正确性——被业界效仿本身就是一项巨大成功。

现阶段,从集团组织架构上看,夸克的战略地位高于QQ浏览器。作为阿里的战略级创新项目,吴嘉今年已以“夸克CEO”身份对外亮相——在阿里,能单列CEO的业务,意味着不仅战略地位抬升,更拿到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资源整合权限。这不是常规操作,是在集团层面重点押注的信号。

而QQ浏览器目前仍隶属CSIG旗下,资源调度和决策自由度相较夸克并不凸显。

从转型落地来看,夸克几乎彻底甩掉了传统浏览器的壳,直接重构为AI入口,而QQ浏览器的AI功能则更像是在老架构上外挂插件,体验稍显割裂。这背后其实不只反映了产品的激进程度,也折射出负责人在内部的话语权和战略筹码有多重。

这场AI to C之战怎么打、谁能打赢,不只是产品胜负那么简单,很可能直接牵动两位吴姓将领在各自大厂的上升通道——赢者或许就能拿到下一张晋升船票,输的那位,可能连战场都要换。

实际上,腾讯阿里,AI to C正面撞车。不是巧合,是宿命。一个推QQ浏览器、元宝上阵,一个压夸克、通义抢位,表面是产品升级,实则是新一轮用户入口争夺战的打响——搜索、内容、工具全线碰头,这样看,“双吴”对决或只是序章。

02 腾讯重做“夸克”

从各个角度看,升级后的QQ浏览器产品体验都与夸克相像,例如在APP端,QQ浏览器采用了画面居中AI搜索框的设计方式,与夸克同样采用了极简风格,不同点在于,夸克AI超级框内的引导词是“把问题和任务告诉我”,而QQ浏览器则是“搜网页,问AI”。

QQ浏览器搜索框右侧的相机功能,则是升级后的扫描王功能,可实现智能识别物体,提取文字等;更右侧的加号可以进入QBot界面,用户可以直接与AI对话,上传图片、文档等获取解析,也可以辅助写作、一键翻译等。

区别在于相比夸克的网页检索并深度思考,搭载腾讯混元和DeepSeek双模型的QBot获得腾讯内容生态支持,能检索微信公众号信源。

此外,QQ浏览器集合了类似Manus的Agent,首批上线的有AI高考通、股票助理、下载助理、更新助理4个Agent。以AI高考通为例,「市象」体验发现,QQ浏览器的AI高考通提供往年分数线查询、高考日程查询、解题答疑以及作文辅导等功能。

而两款产品最大的区别是,夸克基本用AI超级框颠覆了传统搜索体验,而QQ浏览器相对克制,AI搜索框更像是嵌入的插件。

以PC端体验为例,QQ浏览器采用传统搜索+AI搜索的双屏搜索结果反馈设计,其中传统搜索结果占主导地位,AI搜索以右侧分屏形式呈现。

500

在移动端,QQ浏览器将传统搜索与AI搜索框分成“推荐”、“首页”两个入口。「市象」体验发现,用户上次退出时停留在其中哪一个页面,下次打开后就会优先展示这一页面。

500

换言之,QQ浏览器在移动WEB双端都没有取代传统搜索入口,甚至部分体验上仍然以传统搜索为主。

在接受《36氪》采访时,吴嘉曾表示,AI超级框不会颠覆传统搜索:

“传统的搜索会是超级框的一部分,总有一些场景是非常直接的,短搜索就能满足。搜淘宝你总得给我上淘宝,搜天气,要给我天气情况,这些需求不用多么深度思考。但是传统搜索引擎的那种模式确实不太需要了,这些需求会被超级框的形态承接过来。”

但从实际用户体验看,由于深度思考“无孔不入”,部分用户反馈夸克的AI超级框功能激进,破坏了使用习惯。

某种程度上,QQ浏览器吸取了夸克转型AI超级框时操之过急,完全牺牲传统搜索体验的教训。对此QQ浏览器QBot产品负责人刘汉博的解释是:“我们不是直接去掉导航,因为有很多用户还是会去导航里寻址、点击固定的网站或消费一些内容,我们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此外,由于过去产品内已有不少广告,QQ浏览器无法像夸克一样,完全抛弃传统搜索,转型为纯粹的AI搜索框。

从设计布局看,QQ浏览器与手机百度的高度类似。尽管在宣传口径上,百度APP已经打出AI智能搜索的标语,但实际体验中,推荐流+传统搜索仍然是手机百度的主界面,AI搜索/对话只是作为配套功能存在。而手机百度与QQ浏览器一样有成熟的推荐流内容并提供广告。

在产品用户规模上,夸克宣称月活用户规模达到2亿,而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四季度末,QQ浏览器月活用户数达到4亿,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浏览器产品。

相应的,QQ浏览器在商业化程度上也更为成熟。相比夸克当前无广告业务仅以付费会员为商业化手段的战术,QQ浏览器不仅包含工具会员、腾讯视频会员、小说悦读会员、腾讯体育会员充值功能,同时还有开屏广告和推荐页广告。

在AI搜索赛道上,夸克凭借率先转型在用户心智上占据了优势,对比之下,QQ浏览器的优势在于用户基数,劣势则是广告内容影响用户体验和用户心智欠缺。这场“双吴”对决的擂台已经搭好,就看两边如何推进了。

参考资料:

独家|腾讯AI产品变阵释放了哪些信号?——雷锋网

腾讯AI应用变阵,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转入CSIG——第一财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