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后特朗普时代,美国视野下的全球秩序

一个融合了MAGA、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改良版美国“全球主义”。

来源:兔主席/tuzhuxi 20250521

I.引言

分析美国政治及预测未来宏观趋势,作者的建议,一要看到特朗普的个人因素,对特朗普进行“高颗粒度”的个人化分析,并将特朗普与其团队、共和党及MAGA基本盘区分开来;针对于此,作者已经写过三篇文章:(“三部曲”):《“病人”特朗普:认知立场、人格障碍、MBTI》、《【深度独家】开发商治国:特朗普的房地产思维对其政治的影响》、《电视“真人秀”与特朗普政治的精髓》。 

接下来,特朗普是美国社会深度撕裂的产物,反映了美国深刻的经济社会矛盾;他是民粹右翼的“先知”,带来了MAGA运动,但由于他并不擅长治理,成了对美国国内国际政治与政策的严重干扰。我们不仅要分析特朗普任内(还有三年半时间),也要更多关注后特朗普时代美国可能的政治趋势。这时,就需要分析特朗普之外的华盛顿两党精英及美国朝野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共识——这些共识将长期影响美国的地缘政治及外交战略。针对于此,作者写了《大乱之中寻找逻辑:美国的真正政治共识》。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从中长期看,根据特朗普时代美国出现的新的政治共识,美国的地缘政治愿景、框架及外交政策是什么。

II.新美国秩序——“美国治下的太平(Pax Americana)2.0”

我们再来重温一下2018年,95岁的基辛格老人家对特朗普的一句简评: 

“我认为特朗普可能是历史上那种时不时出现的角色,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并迫使这个时代放弃它的旧有伪装。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他正在考虑什么伟大的替代方案。所有一切可能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参见作者文章《特朗普也许就是那个“天命人”——基辛格的神预测》        

在未来的时点回头看,特朗普是一个“发挥了历史作用”的人——虽然他本人没有宏大的理论能力和想象能力、缺乏长期战略思维、缺乏治国能力、个人存在严重的瑕疵,其政治实践对美国的制度、所主导的秩序、美国的利益乃至他本人倡导的事业都构成了严重伤害,但他的民粹主义(MAGA)打破了精英对政治话语的垄断,超越了两党传统的政治分歧点,对“旧秩序”和“旧制度”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将中低层民众的政治诉求重新带回政治的中央舞台,推动华盛顿政治精英重新与美国民众利益与愿景“对齐”,帮助美国两党及朝野在大乱和撕裂之中找到了某种共识。

这个共识,是对美国二战以来形成、冷战后进一步发展的“美国治下太平”(Pax Americana)框架的“反思”和“改良”,把特朗普民粹右翼的“美国优先”元素补充到原有的框架体系里。

设想一个托盘,里面三个苹果,“美国优先”、“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 

500

抽象总结,“新美国秩序”包含如下原则:

• 从“全球主义”到有选择的参与:美国不再试图解决全球所有问题,而是更加考虑美国自身利益,注重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性地参与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际事务;

• 从意识形态输出到利益优先:美国地缘政治与外交政策不再以推广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为首要目标,而是回到“现实主义”,更加注重保护和促进美国自身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 从多边主义到灵活组合:美国不再一味强调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国际问题,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双边、“小多边”、“大多边”等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

• 强调责任共享、公平付出,根据付出获得回报。美国自认为旧秩序的成本效益低下、盟友存在搭便车现象、对美国国内民众的利益和诉求考虑不足等现象。未来,美国希望盟友共担成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不能享用“免费午餐”。本质上,这也是一种交易主义思想。             

具体而言,“新美国秩序”包含的特征如下:

一、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从单极霸权思维向多极共存思维的转变,大致承认世界处在一个多极化的格局体系中。

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

1)经济力量的分散化: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欧盟作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占比的相对减少,全球经济重心不再集中于单一国家;

2)军事力量的相对平衡:美国仍然保持全球最强的军事实力,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俄罗斯在核武器领域保持的能力、欧洲开始推动自主国防、其他区域性军事强国的崛起,使得军事力量分布更加多元;

3)科技的多中心化:除美国外,中国成为重要的竞争力量,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创新不再是美国的专利。同时,美国的科技产业链也高度依赖盟友和贸易合作伙伴国家,无法完全自主;

4)美国国内缺乏维持单极霸权的政治意愿和共识:美国民众认为维持旧秩序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拒绝支持美国精英继续为此买单。

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里,美国只是其中的一极,中国是另一极。除此以外,还有欧洲、俄罗斯以及其他区域参与者。

二、对原有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提出批评(critique)

旧版本的“美国治下太平”核心要素,可以简单称之为“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并且一切由美国主导。这套框架,可以称之为“全球主义”(globalism),也可以称之为“单极秩序”。 

未来,无论人们如何反对特朗普这个具体的政客,都不得不考虑MAGA运动对“全球主义”框架的批判,基于此重新审视,将旧的框架和模式进行修正和改良。可以说,原来的“全球主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多极”里最重要的“两极”:美国和中国——“双体”理论

在多极体系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和美国是最重要的两极,因为这两个国家在经济规模、军事实力、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远超其他国家或集团,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关键的双边关系;这两个国家都将建立自己的地缘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体系。这种状况,如果形象比喻:即存在中国、美国两个最为耀眼的“恒星”(太阳),各自有各自的行星、卫星,自成一套体系。

具体来看看两个太阳系(“双体”)的情况:

1.美国的“太阳系”:

美国的“太阳系”主要由传统盟友和伙伴国组成,包括:

• 五眼联盟

• 北约成员国

• 美日韩同盟

• 美以特殊关系

• 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等。

(下文将继续介绍各盟友和伙伴在“新美国秩序”里的地位。) 

2.中国的“太阳系”: 

在“新美国秩序”里,默认中国也有一个自己的生态体系,或“太阳系”,且这个体系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的生态体系包括:

• “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

• 上海合作组织:以安全合作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组织

• 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寻求在国际事务中的更大话语权

•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家:与中国建立不同层次战略伙伴关系的数十个国家,其中包括中俄、中巴等重要双边关系

• 南方国家:更广泛的亚非拉南方国家

这里要特别强调,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互动关系,与美国或者冷战时期的苏联是完全不同的。美国既提供“萝卜”,又提供“大棒”,所谓大棒,就是利用美国的军事、经济、科技地位及“武器化”手段,实施霸权、胁迫、霸凌,对其他国家加以约束;相比之下,中国以“萝卜”为主,强调合作,关系更加灵活、松散,也更加良性。

四、回到现实主义,承认“势力范围” 

在“新美国秩序”里,无论美国的政客、公共决策精英、知识界对中国的措辞如何,都不得不承认:中国客观上已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极,有自己的生态体系;而承认中国有自己的生态体系,相当于承认中国有自己的影响力范围,或所谓的“势力范围”,且美国没有足够的精力、动力、意愿和资源去改变这一点。

同时,“新美国秩序”承认,多极格局里的其他“极”——例如俄罗斯、欧洲,也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只不过体系的范围、规模、尺度更小。

在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及面对其他“势力范围”时,“新美国秩序”下的新策略:

• 战略收缩:从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存在,转向只在自己的生态体系(“太阳系”)内有限投入;

• 利益重新定义:更加明确区分核心利益与次要利益,集中资源保护前者;

• 成本效益思维:对外干预和国际承诺一定要注重成本效益,避免无休止的消耗;

• 联盟强化:强化盟友关系,构建更加紧密的联盟网络,共同应对其他势力;

• 选择性接触与竞争:针对多极秩序里的其他“极”——尤其是“对手国”及其“势力范围”,不采取全面对抗,只选择对美国核心利益最为重要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竞争;

• 责任分担:要求盟友和伙伴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参见下文进一步分析)

以上转变,并非美国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美国国内政治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影响因素包括:

• 财政约束:持续增长的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限制了美国的全球行动能力;

• 军事能力分散:同时应对欧洲、中东、亚太等多个地区不断升级的安全挑战,使美国军事资源过度分散,能力、资源难以匹配

• 国内政治支持减弱:美国民众对海外军事干预的支持度持续下降,趋向于“孤立主义”、“不干预主义”

美国将“量力而行”,结合自己的资源、能力、国内政治支持、地缘政治及经济回报等,以“多极秩序”里一“极”的身份(而非霸主的身份),去扩大自己的相对势力范围和影响力,并且“一个区域一策”,在非洲、拉美,中亚、南亚、中东及广大的南方国家采取更加务实和选择性的参与策略。  

五、经营好美国自己的核心生态体系

在“新美国秩序”框架下,美国将确立以美国为“太阳”的中心,确立自己的盟友和伙伴关系。这些盟友和伙伴关系也有“三六九等”、“亲疏远近”之分,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结构。  

1.第一层:核心盟友

• 英国:英美关系被称为“特殊关系”,这种特殊性主要基于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等;

• “五眼”:“五眼”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情报共享和安全合作方面关系密切。这几个国家也因为语言、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深度绑定。特朗普在任期间伤害了加拿大的关系,但不会破坏美加长期关系。维护美加长期关系也是美国共识。

• 墨西哥:美国的南部邻国:作为美国的直接邻国及“后院”,墨西哥在移民、供应链、安全等议题上与美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如果说有哪个国家愿意为了美国而放弃和其他国家的关系,那就是墨西哥。

2.第二层:重要盟友

• 欧盟/欧洲国家:诚然,欧洲正在成为国际多极秩序里独立的一极,美欧之间存在冲突,双边关系受到各自国内政治的深刻影响,但美国和欧洲之间有极深的历史、文化、政治、文明联系,维护和加深与欧洲的盟友关系也是美国两党及朝野共识。当然,具体情况更加复杂,考虑跨大西洋关系,还要结合美国与欧洲的国内政治。原则上,需要将政治“对齐”程度纳入考量,即美国的建制派政党更有可能和欧洲的建制派政党搞好关系;美国的民粹政党更有可能和欧洲的民粹政党搞好关系;美国的左翼政党更有可能和欧洲的左翼政党搞好关系;美国的右翼政党更有可能和欧洲的右翼政党搞好关系,以此类推。

• 日本、韩国:虽然在文化上距离美国较远,但由于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环境,两国对美国形成很强的依赖,因此一直是美国最坚实的盟友。

• 以色列:美国一直将以色列作为自己在中东战略的桥头堡。美以特殊关系是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结果,包括美国犹太人对美国政治的巨大影响力;犹太教-基督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联系;美国和以色列密切的商业联系、防务联系;以色列的政治制度(形式上是西方民主,较其他中东伊斯兰国家而言与美国最接近)等。但近年来。伴随以色列政治的右翼化、激进化,极端化,在巴勒斯坦/区域问题上越走越远,以色列与美国“对齐”程度不断下降,并开始成为美国的负担,损害美国的中东战略、损害美国的全球形象。未来,美国有可能和以色列渐行渐远,在以色列之外追求独立的中东战略。这次特朗普出访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已经初见端倪——特朗普经调整后的中东外交基本上是获得两党认可的。 

3.第三层:战略伙伴

• 印度:印度虽然还不能成为单独的一极,但因为经济体足够大,有足够的地缘政治重要性,使得各方都需要拉拢印度,而印度也可以基于此设计自己的“大国外交”,独立自主地确定和美国、中国、俄罗斯、欧洲及其他国家的关系。但总体而言,由于与中国的竞争,以及巴基斯坦基本纳入中国的生态体系,使得印度选择加强和美国的联系。在“新美国秩序”的共识里,印度是美国在印太地区重要的支点力量,也是美国“太阳系”里的成员之一(尽管距离很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和集团,虽然不构成独立的一极,但有自己独立的地缘政治考量,严格意义上也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集团。他们的策略是: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态体系之间穿插、游走、博弈,希望在过程中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像海湾石油国家、土耳其都是典型的例子——凭借自己特殊的地缘政治价值及资源重要性,成为各个大国争相团结的对象。 

六、美国生态体系(太阳系之内)里的盟友关系:付出什么、得到什么

1.盟友和伙伴对美国付出的部分:

• 平衡与美国的经贸关系:避免对美贸易顺差过大,认可美元国际地位,开放本国市场等

• 防务排他性与责任分担:只能从属于美国主导的军工生态体系,与美军展开全面军事合作(参与军事联盟;允许美军驻扎、参与美国主导的军演、共享情报、共同确立防务战略与标准),同时很重要的一条:要更多地分担防务开支,减少美国的压力

• 科技排他性:从属于美国主导的科技生态体系,配合美国的技术安全倡议,执行协调的出口管制等、构建服务于美国的科技产业供应链。半导体、AI等战略领域是重中之重

• 主权让渡:在外交政策、国内法律、经济政策、安全决策等方面,接受美国的影响。而当各国为了迎合“美国优先”,服从美国而设定排他属性,就很难避免损害“本国优先”,甚至要放弃、让渡一定的主权

 2.盟友和伙伴从美国得到的资源:

• 美国市场准入:获得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出口机会和投资环境

• 美国投资、美国资本市场:获得美国直接投资、金融支持和风险投资,运用美国资本市场

• 安全保障:享受美国核保护伞、常规军事力量支持、军事技术转让、情报支持等

• 学术及科技共享:参与美国教育交流、科研合作、技术许可等

• 免受美国胁迫:获得制裁豁免、贸易优惠和有效争端解决机制(当然,前提是比较“听话”)

• 政策影响力:拥有更多接触美国政客、决策者及民间机构的通路,可以更好的影响美国国内及国际政策的酝酿与制定

那么,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是在美国的“太阳系”里地位越高,和美国关系越亲近,其所能够获得的“条款”就越好?没错,这就是大的原则如此:和美国拥有亲近“特殊关系”的国家,可以以更少的投入(包括面临的排他限制),获得美国提供的更多资源支持。(英国是其中操作最“娴熟”的国家)。 

这里,双边经贸关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经贸关系与美国企业、资本市场和民生都有关系,因此是最大的政治。与美国关系越好,双边经贸协议的条款就越好(体现在关税税率、非关税壁垒的设置、经贸往来、投资往来等);反之,与美国关系更疏远,经贸协议的条款就越差。 

最终,由“最亲”,到“最不亲”,形成一个有着“亲疏远近”、“三六九等”的分级体系。 

七、影响“新美国秩序”的具体的影响及干扰因素

以上是大致的格局,最终情况,还取决于: 

1.全球地缘政治走向:在“双体”体系里,中美战略竞争将是国际关系的主轴,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

2.区域地缘政治的走向:例如俄乌冲突、中东冲突、南亚冲突等,对区域秩序构成挑战

3.美国的国内政治:外交总是服务于国内政治的,虽然美国在国际秩序上有了大致的新共识,但毕竟美国国内经济社会存在各种矛盾问题,两党撕裂严重,选举政治本身也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外交政策未必连贯

4.各国的国内政治:各国国内政治也很重要。举例,欧陆各国政治生态的变化也将影响到欧美关系的发展

5.各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各国的国内政治(什么政党在台上)、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互动等、各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等,都会对双边关系产生影响

6.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及集团之间的互动——未来的国际秩序是多极的、复杂制衡的,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近了,也会形成对美国的制衡、牵制,降低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提高对美国的博弈能力。这其中,中国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III.点评

1.“新美国秩序”,是一个改良版的“美国治下太平”(Pax Americana 2.0)

2.核心是对旧全球主义框架进行优化:减少了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要素,增加了MAGA、“美国优先”的价值理念与诉求——包括经济民族主义、主权/本国利益优先交易主义、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等

3.“新美国秩序”是一个多极化格局下的框架。美国在这个框架里仍然处于中心地位(“太阳”),只不过,新的秩序在更局部的范围,以更小的规模、更有限的尺度里运行,同时考虑到全球格局里还有其他的体系(多极、“双体”)

4.从大历史角度看,新秩序本来就会到来,因为全球在朝着多极化秩序发展,而对于美国来说,其主导的单极秩序已经不可持续(美国国内政治不支持)。而美国两党和朝野也认为,这样一个改良版本更符合美国国内与国际政治现实,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5.特朗普的个人历史遗产:如果说特朗普第一任的主要“遗产”是将反华变成华盛顿的共识,那么其第二任的主要“遗产”,将是帮助华盛顿确立新时期下美国的全球角色。这里要指出,这个“新美国秩序”并不是按照特朗普/MAGA的理念设计的,而是在旧框架里融合了特朗普/MAGA的理念:特朗普的政策使美国精英既看到维护和欧洲等盟友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又看到如果不对经贸和防务关系进行调整,不考虑“美国优先”,也无法给美国老百姓一个“交代”。所以,特朗普的激进政策,他加速了华盛顿新共识的建立,加速了新秩序的到来,而这也将对21世纪国际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6.那么,这个“改良版的全球主义”,“新美国秩序”、“Pax Americana 2.0,是否长期可持续?答案是否定的,它只能在短中期发挥作用,使得美国维护的框架体系在更小的范围、更弱的程度里“向前再走一段”。这个新体系会带来诸多问题,包括地缘政治权力真空、国际规则进一步弱化、美国盟友之间的信任危机等。美国被迫放手,新的力量在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假以时日,美国对盟友和伙伴关系的影响注定会削弱。但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一个改良版的“新美国秩序”只能缓解,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社会矛盾问题。如果美国不去自我改革体制,则“新美国秩序”也注定只能再向前走一小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