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大项目纷纷取消,影响有多大

来源:航天五线谱

5月初,美国白宫公布2026财年预算提案,计划将美国宇航局年度预算从248亿美元削减至188亿美元,并取消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火星样本返回等项目。该提案如果在国会通过,将刷新美国宇航局单一年度预算降幅纪录。外界认为,这体现了美国官方发展航天事业的重大转向,可能给美国航天产业、未来探索方向乃至国际航天合作前景带来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预算大幅削减的背景下,美国宇航局在一些领域反而得到了重点支持。比如,载人航天探索领域预算将增加6.47亿美元,以便“确保美国持续在该领域具备领先性、创新性和高效性”。其中,月球探索项目预算将超过70亿美元,以火星为重点的探索项目也将获得10亿美元的新投资,似乎“可喜可贺”。

然而,除此以外,不少被美国白宫认为“成本过高、不可负担”的任务将被削减预算,一些优先级较低的研究项目也要被精简。

500

多国合作共建的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效果图

比如,传统载人探月领域预算被削减8.79亿美元。这主要是针对造价暴涨、进度迟缓的SLS重型火箭和猎户座载人飞船。美国白宫决定,完成“阿尔忒弥斯-3”载人登月任务后,将停止采购两者,转而寻求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的载人月球运输系统,重点资助商业载人登月系统,支持可持续性月球探索任务。同时,美国白宫决定终止与国际多方伙伴合作共建的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项目,已生产、交付的重要部件需要等待其他任务机会。

再比如,国际空间站项目预算将减少5.08亿美元。2030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美国近地轨道载人航天事业将加速向效费比更高、经营措施更开放的商业空间站转型。外界预计,这笔预算削减将减少国际空间站载人、运货任务与空间研究项目,进而影响相关任务订单。

此外,空间技术领域预算将减少5.31亿美元,重点削减预计近期难以成功的太空推进系统研发项目,压缩或取消“不具备变革性意义”或者不利于私营者主导的技术项目;任务支持领域预算被削减11.34亿美元,随之而来的是精简工作人员,减少信息技术服务、各研究中心运营、设施维护以及建设与环境合规项目支出;地球科学领域预算被削减11.61亿美元,涉及取消低优先级的气候监测卫星、“下一代陆地卫星”计划重组,这被外界视为给商业星座“让路”;空间科学领域预算将减少22.65亿美元,重点是终止被美国白宫认为“经济上不可持续”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该任务目标将通过未来载人火星探索任务实现。

500

美欧合作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效果图

美国宇航局预算为什么会大幅削减?外界认为,美国白宫决策的直接动因是财政赤字压力。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仅年度利息支出就达到1.45万亿美元,占美国联邦财政收入的25%,财政状况堪称“悬崖边缘”。在此背景下,美国官方不惜创建“政府效率部”,希望大幅裁员减支。今年2月,美国宇航局约1000名试用期员工受此影响,另有750人被迫接受“延迟辞职”。

外界进一步分析,在预算紧缩的形势下,美国政府希望更多倚重商业航天来实现其太空任务目标。例如,SpaceX公司的“星舰”很可能成为“阿尔忒弥斯-3”任务之后的主力登月运输工具,重要原因是其单次发射成本理论上可能低于2亿美元,远低于SLS重型火箭的约40亿美元。

国际空间站日益老化,相关风险已被专业机构多次警告。美国官方一方面委托SpaceX公司研制国际空间站离轨再入航天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商业空间站项目:瓦斯特航天公司的避风港1号单舱空间站最新计划于2026年发射,竞争“首个商业空间站”荣誉;公理空间公司的模块化空间站有望在2027年升空;国际多方合作的星实验室单舱空间站计划于2028年由“星舰”送入近地轨道。此外,“星舰”未来有可能发展出可重复使用的空间站模块,降低月球和火星任务成本。

500

“星舰”第二级改造为空间站效果图

如果说美国宇航局载人航天领域即将体验“转换商业赛道的阵痛”,那么地球科学、行星科学、天体物理等领域的科学探索恐怕要面对毁灭性打击。例如,浮游生物、气溶胶、云层与海洋生态系统卫星以及“气候绝对辐射能量计”空间任务被取消,有可能令美国航天的全球气候观测能力大幅倒退。作为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罗曼空间望远镜也面临下马,必将削弱美国在暗能量与系外行星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计划前往甲烷星球土卫六的蜻蜓号探测器似乎“躲过一劫”,4月底通过关键设计审查,进入制造集成阶段,但未来也并非“高枕无忧”。

更令美国宇航局头疼的是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被取消,这势必会直接冲击美国与欧空局、日本、加拿大、阿联酋等国际伙伴的合作。这些参与方已经为“门户”原计划应用的新型机械臂、空间居住舱等投入巨资。美方虽然表示将邀请各方参与“新任务”,但具体方案不明,很可能削弱美方在太空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