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做外卖,京东“烧”出第二春?

随着淘宝闪购的加入,这一轮外卖大战全面升级,作为竞争的率先发起者,刘强东这段时间更没闲着。

有网友开门拿外卖,发现送外卖的正是刘强东本人;有网友去餐厅吃饭,偶遇刘强东跟骑手们碰酒干杯;在路上被偶遇的刘强东,他也还是穿着印着京东外卖二维码的T恤……

两年前,京东CFO许冉接替徐雷出任公司CEO,京东管理层迎来大变动,久违幕前的刘强东重新坐镇一线业务。

两年下来,京东回归“定价战略”,推进“百亿补贴计划”,明确用户体验优先,更将目光进一步拓展至外卖业务,发起新一轮攻擂战。

近日,京东终于交出了近三年以来最好的“成绩单”:根据京东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创下了近三年营收增速新高;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43.4%。

商海沉浮如棋局,在这场翻身仗中,京东究竟做对了什么?外卖业务对京东而言,真的是真金白银的“流量密码”吗?

京东重回“高增长”

近年,京东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从2021年下半年,京东的营收增速开始走下坡,从过去几个季度超20%、30%的增速,跌至仅有个位数增长。

疫情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的线上生意都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对于京东来说,“疫情”也一度是其解释营收增长下滑的“遮羞布”。

500

来到2022年,京东营收下滑的趋势仍在持续,但彼时的消费零售市场已经出现了复苏势头。2022年四季度,国内线上实物零售规模同比增长了近10%,但京东的线上零售收入增速却反而进一步下跌至7%左右。

诚然,过去几年京东依然“很赚钱”,过去三年,其净利润几乎是逐年翻倍。但对于交易平台而言,利润的重要性排序往往是最后的。

因为每一笔订单背后,是消费者与平台建立信任和连接的机会,平台需要拓展源源不断的订单,才能有持续增长的机会,然后获取收入、利润。但如果平台只是围绕着有限的用户池来挖掘利润,则反而容易出现“渔泽而竭”的危机。

意识到问题所在,刘强东从2022年底开始逐渐回归到一线业务。据悉,刘强东在回归之后,马上在内部讲话中强调,“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某种程度上来看,徐雷之所以在2023年退休,也是因为其在“低价战略”上跟刘强东有所分歧。但市场环境在变,京东也需要迎接新趋势。

2023年5月,京东CFO许冉接替徐雷出任公司CEO,刘强东重新掌舵,多次强调对“低价战略”的重视。在刘强东看来,零售生意万变不离其宗,应当为消费者省钱,提供超出消费者预期的服务。

在内部调整上,刘强东也是带头“开卷”,面对京东内部逐渐滋生的PPT文化、代打卡灰产,刘强东直接喊出了“无法容忍员工躺着睡大觉,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

一系列变革之后,京东终于挣回一口气。2024年四季度,京东的营收增速回归两位数增长,今年一季度,京东更交出近三年来最高的营收增速,重回增长快轨。

其中,京东最为核心的带电品类(3C)和日百品类,都实现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4.9%。

500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超过20%,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速。用户生态畅旺意味着京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在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

外卖业务边亏边引流

京东交出如此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政策红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过去两个季度,京东带电品类的销量增长达到了双位数。政府补贴直接惠及用户,减少了京东平台的让利促销成本,从而对京东的营收和利润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但“国补”毕竟只是一阵东风,假如补贴后撤,京东的增长又何以为继。刘强东也明白这点,因此才会在今年率先发起外卖大战,借着国家补贴的“红利”,补贴外卖业务的“亏损”。

不可忽视的是,今年一季度京东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包含外卖业务的新业务板块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增幅18.1%;亏损翻番至13.3亿元。

500

当然,新业务的亏损规模仅占集团总经营利润的12.6%,结合其增长情况来看,依然属于可控范围。

但需要注意的是,京东外卖在今年2月才正式官宣,而二季度才是补贴战的重要阶段,因此预计下个季度新业务的亏损情况或许会进一步加剧。

“烧钱”是必然的,关键是能够带来多少效益。首先,京东活跃用户增长,日百、带电品类营收狂飙,一定程度也得益于外卖业务的流量反哺。

毕竟,京东的核心业务是通电产品,但通电品类跟日百、餐饮相比,虽然利润率较高,但却属于低频消费,很难为平台带来流量。

外卖业务虽然利润率不高,刘强东更表示“京东外卖利润率不会超过5%”,但这个“引流器”却可以帮助平台打开更多消费场景,增加用户黏性,也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其次,京东高调打响外卖大战,进一步强化了用户对其品质和效率的认知。京东入局外卖市场,主打品质外卖,这与京东的品质定位高度契合,再加上“30分钟送达”的口号,进一步凸显了京东“多快好省”的品牌主张。

最后,京东外卖能够与京东的物流基建产生协同效应,包括达达配送、本地仓储物流,这些基础设施都可以与外卖订单进行整合,帮助京东摊薄边际成本。

今年一季度,京东在仓储、配送、客户服务等环节的履约开支达168亿元,同比增长了17.4%,比集团业绩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

京东不再低头赚钱

若说低价是京东的“盾”,那么外卖则是其“矛”,用外卖高频场景撬动用户增长,反哺电商低频消费,这当中的逻辑并不复杂。

但刘强东这位创始人躬身入局,甚至不惜化身外卖骑手制造热点话题,这表明外卖业务已经不仅仅是“纸上数据”,而是重构京东增长逻辑的关键举措,堪称京东的“二次创业”。

当越来越多互联网创始人选择隐身幕后,甚至定居海外时,刘强东却选择扎根一线,除了为京东的长远发展锚定战略方向之外,也希望能够以外卖市场为突破点,激励京东内部从上至下重回创业状态。

近日,有京东员工爆料,称刘强东不仅亲自参与多个零售、物流板块的日会,更直接充当讲师给管理层培训,光去年就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涵盖战略设计、业务打法、团队能力建设等直接指导,一度讲得声带撕裂,声音嘶哑。

诚然,外卖业务可以和京东现有业务产生巨大的协同价值,但外卖业务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商战当中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近日,相关部门约谈了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外界认为,这是为了给白热化的外卖大战“降降温”,希望各平台不要以“内卷式”的投入来争夺市场。

长远来看,京东能够从外卖市场中撕下多少份额依然是未知之数,但对于京东而言,外卖大战就像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马拉松”,重新激发京东团队的创新力和战斗力。

500

诚如许冉所言,“在这场外卖大战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变化。激烈竞争中企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受益的。”

尽管近年来京东凭借低价战略、将用户体验置于首位、打通POP与自营渠道等诸多策略,持续推动零售业务的稳步增长,但这些举措均非一蹴而就的捷径。

对于京东来说,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因此,探索新业务成为其“从存量中挖掘增量”的关键举措。

然而,开拓新业务的难度远超坚守既有业务领域。假如京东期望在新业务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重拾“一无所有”的创业精神,不仅要低头赚钱,还要抬头突围。

正如阿里多次重提“二次创业”,刘强东的创业精神也亟待快速传递至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才能推动京东在新业务的征程中披荆斩棘、稳步前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