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增速放缓
文 | 商观
叮咚买菜今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叮咚买菜营收54.79亿元,同比增长9.1%。GMV59.6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上海GMV同比增长5%,浙江、江苏GMV同比分别增长17.8%、13.9%。
从营收看,叮咚买菜的营收同比增速在下滑,已从前几个季度的同比双位数增长下滑到单位数增长。2024年全年,叮咚买菜GMV同比增长16.3%,营收同比增长15.5%。
不过,从2025年4月份开始,市场开始有一些变化,各大互联网平台巨头在大幅烧钱补贴即时零售。
一些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电商平台巨头的补贴肯定会教育市场,不过有可能需要等到半年后才能见效。”
这对于叮咚买菜会否构成提振,需要继续观察,也需要看叮咚买菜的下一步动作。
成本端,叮咚买菜2025年第一季度履约费用12.56亿元,履约费用率22.9%(占营收比)。
前置仓生鲜的一个核心指标是履约费用率,由于经营的是低毛利刚需高频品类,前置仓生鲜本身流量相对充沛,拉新获客成本虽然高一点,但长期高频购买摊薄后的整段流量成本也很低了。前置仓做小时达即时零售业务的真正难点在于,履约能力构建和成本优化比较难(落地配、末端配送、分拣等成本)。
目前来看,叮咚买菜履约费用率表现在赛道内并不算领先,这个季度其的履约费用率优化则不明显。
利润端,2025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净利润801.7万元,同比下降34.9%,净利润率0.1%。截至2025年3月31日,叮咚买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共计42.9亿元。
对于前置仓生鲜赛道,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二级市场目前看净利润和竞争格局来给估值。
这个季度,叮咚买菜的净利润能维持正值,但有大幅度下滑,目前处于微利状态。
而从竞争格局来看,有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叮咚买菜目前估值比较低,是有竞争因素在里面。“竞争对叮咚买菜的估值有压制。”
在叮咚买菜的大本营华东市场,叮咚买菜当下面临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及盒马的竞争,近期则主要是面临小象超市的竞争。目前,在华东市场,叮咚买菜整体还能实现正增长,浙江江苏能实现双位数增长,其在华东市场也建立了品牌,目前处于市场的第一梯队。
在华南市场,叮咚买菜所处的位置就相对“尴尬”,小象超市与朴朴超市在争夺华南市场订单量老大位置,好消息是,叮咚买菜近期与DFI零售集团达成生鲜供应链战略合作,通过叮咚买菜华南大仓发货DFI旗下的香港惠康超市近280家门店,有助于降低叮咚买菜华南市场的供应链成本,这算是对叮咚买菜华南市场的一次“提振”。
在华北市场,叮咚买菜常年于北京保持100个左右前置仓存在,但华北市场的绝对老大还是小象超市。
所以,当下对前置仓生鲜创业公司估值水平的最大“压制”方,还是美团的小象超市。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就要看谁能撑住了。
商业很残酷,倒下的企业将会把市场份额让出来,从而让活下来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订单、更低的履约成本、更高的毛利、更多的利润,这些利润空间又将支撑活下来的企业去持续,以及更好更快的扩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叮咚买菜也有创业公司的优势:灵活、反应快、调整快、掉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