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不肖,董不懂

500

文 | 佘宗明

《让子弹飞》里,张麻子对鹅厂百姓说: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什么是公平?

公平不是要劫富济贫,而是要确保贫者有机会变富——以正当途径实现阶层跃升,富者不可以劫贫——以不正当方式实现变相劫掠。

不患寡而患不公,几乎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观念。

为什么会患不公?

作家拉罗什富科的那句“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热爱公正无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头”,已经给出了答案。

很多人可以接受“你出生在罗马,我出生就是牛马”,但不能接受“出生在罗马的你开金手指三两下通了我费尽千辛万苦才能闯过的关,成了我头顶的执鞭者”。

肖医生跟董小姐领衔演绎的“医院爱情故事”,为何牵动这么多人的神经?

原因很简单:大家无法接受“4+4=爸”的现实等式在我们敏感点上蹦迪。

就在昨天,这事迎来了续集。

官方通报证明了两点:

1,肖不肖。2,董不懂。

01

先说肖医生不肖。

这里的不肖,取自“不傲人以不如,不疑人以不肖”,指的是品行不端不正派。

要男德?肖医生没有。

一夫一妻制,显然已经约束不了演绎性转版的“纯,属虚构,乱,是佳人”的他了。

传言中他连小五小六都有了,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只承认,有两段婚外情。

而通报中“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董某莹等存在不正当关系”的“等”字,就挺耐人寻味。

500

我身边有从医者对肖医生咬牙切齿。

因为他把“贵圈真乱”的大众观感带到了医疗圈,造成整个行业名声被拖累。

Ps:通常情况下,我对网络小作文很不感冒。

但对肖医生妻子谷某的小作文检举,我却深表理解和同情:对这种人,她可能也没太多更好的办法。

要医德?肖医生也没有。

他在手术室里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拂袖一去管毛线”,是个患者都难以接受。

要演霸总戏,可以去横店竖店,但不该在医院。

“在病人已进入麻醉状态下中断手术进程,擅自离开手术室并带走手术助手”,如同致敬男科诊室医生术中加价的奇葩行为。

当“血色浪漫”成了“患者负责血色,医生负责浪漫”时,“患者的生命诚可贵,医生的爱情价更高”是可耻的。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用“辛勤园丁”形容老师、“白衣天使”指代医生,容易以道德名义将他们的付出“本分化”,进而遮蔽基本常识——对他们最好的尊重是给他们应有的尊严和合理的待遇。

但这确实代表了社会的道德期望:在很多人心中,如果说有哪个群体最不能没了“德”,那一个是老师,另一个就是医生。

可肖医生却太放飞自我了。

他在医术和医德之间玩“二选一”时,正常人大概只有祈祷“以后看病千万别遇上这种医生”了吧。

02

再说董小姐不懂。

肖医生对不起名字中的那个“肖”字,董小姐却配得上名字中的那个“袭”字。

她的协和“4+4”试点班入学资格,是“偷”来的。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附属的巴纳德学院,却以哥大闯过资质关,是“偷”。

伪造4门课程16个学分,以此混得报考资格,也是“偷”。

她的博士毕业论文和部分学术论文,也是“偷”来的。

博士学位论文主体部分跟北科大听障学生的“高度雷同”,属于剽窃行为。

学术论文有3篇是不当署名、1篇是重复发表,亦是“偷”。

500

说“董不懂”,当然不是说她不懂怎么搞关系、玩手段。

在这些方面,她太懂了,她的所做所为像是给“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配画像。

学历蒙混,论文剽窃,利用身边关系,跟肖医生保持不正当关系……她用行动印证了宋冬野《董小姐》歌词的超前性:她确实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她善于找漏子钻空子的故事,跟她身后人为她搭桥铺路的故事合在一起,就成了“速成医女”“六边形战士”的励志故事。

可她对一些事情的懂,恰恰又对应着对另一些事情的不懂。

董小姐不懂“命运赠送的礼物和自己强行从命运那窃取的礼物,都早已暗中标好价格”。

她可能没料到一个妻子对丈夫出轨成性的揭露会将作为“小四”的她“拉下水”,成为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开始。

董小姐不懂公众在不公问题上的情绪燃点有多低、情绪爆点有多烈。

她可能没猜到网友在她身上扒粪能扒这么久、挖坟挖得这么深,而驱动这一切的核心动力是“不公则呼,不平则鸣”。

董小姐还不懂什么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她可能没想到这场风波能发酵得这么大,以至于超出了她背后的人能平息的范畴,但她的每一次钻空子留下的蛛丝马迹都是一个线索,被揪住未必是什么小概率事件。

也许董小姐不是不懂,她是太过自信——自信她不会出事,她出了事也有人平事。

否则她会收敛些,不会明目张胆地“越过道德的边界,走过爱的禁区”,肆无忌惮地使出抄袭法跟腾挪术。

若是这样,那她就是不懂:有些事情,不是她想控制住就能控制住的。

03

鲁迅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董小姐和她身后的人说:世上如果没有路,那就给她定制一条路。

如果定制的一条走不通,那就再定制一条。

如果路上有屏障,那就专门为她开个洞。

这可以算是跟罗尔斯的“补偿正义”来个粒子对撞。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而补偿原则是实现正义的一种手段。

董小姐和她身后的人也是在搞补偿,只不过是“损不足而奉有余”式的补偿。

有些网友评论道:董小姐自带三把刀,一刀砍向患者生命,一刀砍向医学严肃性,一刀砍向教育公平。

问题是,董小姐的“砍”比我们帮朋友拼多多“砍一刀”要隐秘多了。

要不是照妖镜偶然照到,一般人还真就轻易发现不了。

500

现实容不下那么多“如果”,但在这事上,有个“如果”理应被有关部门正视:

如果不是肖医生之妻谷医生曝光,如果不是网友慧眼发现董小姐身上的猫腻,盖子还能否被揭开?

我们期待的回应是“还能”。

毕竟,有些蛀虫蚕食的,是大树的根基。

董小姐们的每一次“有人扶我青云志,助我踏雪至山巅”,都是对坊间“知识改变命运”朴素信仰的暴击。

桑德尔曾说过一段话:在资源和财富分配××的社会里,用优绩主义来激励人们,“对那些困在底层或挣扎着维持生活的人来说,阶层跃升的话语与其说是承诺,不如说是嘲讽”。

不少人面对普通医学生“5+3+3”跟董小姐“4+4”的对照,面对普通住院医师“3年轮转期”跟董小姐“仅1年就拿到规培证书”的对比,面对普通人发论文难跟董小姐“3年完成11篇跨学科论文”的差距,恐怕会对这句话心有戚戚。

这,其实挺可怕的。

04

患者说“我是靠关系进来的”,结果医疗器械和医药说“我也是”,医生说“我也是”。

这是由此事衍生出的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却让人笑不出来。

有些关系一旦关系到人命,就很难让人来上一句“没关系”。

我不认同有些人说的,董小姐跟肖医生的关系,跟大家没太多关系——首先,他们明面上的非正当关系还连着私底下的利益交换,其次,若非他们的不正当关系触发了受害者的“举报键”,那大家连发现问题的机会可能都没。

但比起两人的不正当关系,董小姐背后的关系,跟公众利益有着更深的关系。

这些关系指向了谁,并不难查:博士论文主攻妇科影像技术,导师却是骨科院士,规培期间混迹胸外科,最终入职泌尿外科……“缝合怪”式学术和从业经历,就差直接把人物关系图给画出来了。

从“4+4”项目的弹性招生,到规培制度的特殊关照,到学术评价的熟人社会化,再到争议论文的蹊跷下架……谁在给董小姐叠Buff,应该也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石流。

说到底,关系不该是有关系者的通行证,制度该在路中央竖起标识牌:此路不通。

现在看,在这场零氪党连新手村都难出的“逐梦医学圈”游戏里,疯狂开挂的,远不止董小姐一个。

“千蟑定律”具有很强的现实基础。董小姐是董小姐自己,也像是某个群体的代号,她们就像这世界的氪金玩家,能够无限刷副本,昨天可以跟人牵手成都太古里,今天可以游刃在“4+4”的罅缝里。

此前网上扒出的“艺术中专毕业却曲线上岸”等情况,兴许也可堪佐证。

都说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但医疗的世界决不该成为草台班子——那真的会要命。

而不让医疗世界成为草台班子的前提,是不能由着某些人把草包塞进这个班子。

就董小姐说回董小姐,她在享受“关系红利”时懂不懂她此举带来的危害,尚不清楚。

但很显然,她不懂节制,不懂守正,不懂“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既然如此,社会就该用沉重代价让她“懂”。

以公平之名,绝不能让董小姐们“一直舞弊一直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