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Ultra车主要知足,龙晶陶瓷事件,小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虚假宣传这件事,闹大了真的会退一赔三,甚至会给品牌造成极差的标签。

作为汽车新势力,小米汽车一炮而红,尤其是小米SU7,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超过了很多老牌车企。

目前订购小米SU7,消费者也需要排队数月才能提车,这也让很多网友对小米YU7充满了期待。

甚至还有博主认为小米YU7将是首款能够抗衡特斯拉Model Y的首款国产SUV。

除了产品力外,小米汽车也改变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营销方式,尤其是雷军IP的运营,成为了很多车企学习的案例。

譬如长城魏建军、蔚来李斌等车圈创始人,都陆续的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500

此外小米汽车在营销上也将跑圈推广到了大众的认知。

其实在小米SU7之前,很多国产汽车也会去跑纽北等赛道,但是仅仅作为检验车辆极限性能的一个测试,并没有将其包装成精美的PPT或者动人的故事。

手机出身的小米,却选择了速度路线,同时将手机跑分宣传策略带到了汽车行业,试图通过圈速来彰显小米汽车强悍的性能。

拿小米SU7Ultra来说,这款车已经横扫全国四大专业赛道,上赛夺得最速量产车,标准版就能直接上赛道,目标成为地表最快的四门量产车。

500500

通过销量来看,小米汽车的宣传点效果极佳,尤其是小米SU7Ultra,开售2小时大定就已经突破10000台。

但是近两个月小米SU7Ultra连续的两个重大舆情,让部分车主打起了退堂鼓,尤其是小米SU7 Ultra挖孔碳纤维前舱盖事件。

500

对于挖孔碳纤维前舱盖碳纤维,雷军及小米SU7Ultra订购页面上均曾表示,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机构也改了。

雷军的这些言论,容易让部分用户产生误解,小米SU7 Ultra的“挖孔”前舱盖不仅是装饰,还可以气流导出和辅助散热。

500500

随着挖孔版本的交付,开始陆续有用户质疑前舱盖的性能,随着讨论度的持续增加,小米汽车做出了回应。

小米官方表示,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可以看到小米汽车对挖孔版本的此前描述是信息表达不够清晰,但是具体指的是那个描述信息,小米汽车并没有指明。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小米汽车的这份道歉,雷军并未做出任何的转发或者发声。

500

对于小米的道歉,部分小米SU7Ultra车主并不认同,甚至还有车主已经起诉小米。

该名车主晒出的诉状显示,他认为小米涉及虚假宣传,应当承担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同时要求全额退还原告定金人民币20000元,并按照碳纤维机盖价款的三倍赔偿人民币126000元。

500

对于这名车主的起诉,小米汽车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作为一款售价超50万元的汽车,小米SU7Ultra的购车群体基本上都是高收入人群,也就是所谓的高端用户,他们的维权意识也更高。

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资产方面,小米SU7Ultra的车主都不差,一而再再而三的糟糕体验,显然已经惹怒了部分车主。

500

甚至部分知名汽车博主都直接称称小米SU7Ultra欺诈消费者。

闫闯在视频中表示,车主们要求全款退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500

针对小米SU7 Ultra的“挖孔”前舱盖是否是虚假宣传,值接Talk也将持续关注。

其实在2024年小米手机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当时小米14Ultra龙晶陶瓷是否是陶瓷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当时揭露此事件的博主表示,SGS检测报告显示14Ultra龙X陶瓷晶体含量是64%,为了让大家知道业内水平,我们同期送检了一块友商的玻璃,晶体含量是65%。

500

与小米汽车道歉不同的是,针对龙晶陶瓷一事,小米官方并未发表任何的官方声明或者道歉。

反而小米公关王化却做起了科普博主,他表示,科普的意义在于,能够让想要了解的人涨知识,而不在于让想要带节奏的人认识到错误。叫不醒装睡的人,更改变不了带节奏的人的认知,当然科普也不是用来吵架争个输赢。

与王化的言论相比,那些纠结陶瓷是否是陶瓷的网友,显然格局就小太多了。

500

对于龙晶陶瓷事件,虽然小米官方没有表态,但是也能看出对小米手机产品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少小米15系列并没有龙晶陶瓷版本。

值接Talk发现目前也有多名博主将机盖事件与龙晶陶瓷事件进行了类比。

有博主表示机盖这事我看也是不会有结果的,之前龙晶陶瓷有结果么?他跟你玩字眼你也没招。一块“陶瓷”的晶体含量还不如别人玻璃高,但广义上它就可以叫陶瓷,毕竟广义上水泥也是陶瓷。你能拿他怎么办?

500

还有博主表示,龙晶陶瓷那点破事儿,用户在意的是陶瓷的材料学定义还是刻板印象的陶瓷后盖质感,小米真的不清楚吗?真不清楚就不会在发布会上提那么多次质感了。

然后产品上市,消费者一摸,你说这tm叫陶瓷?这时候搬出材料学定义,是,你不需要承担法律风险,那你在消费者中的商誉你是不是也不在乎呢?看起来是真的不在乎,毕竟数字Ultra销量本来也不算大,那个丑了吧唧的版本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影响确实有限。也是因为影响有限,完全不长记性,到了车这还敢再犯,老老实实说打孔前盖是心情件没啥不好的,选配用户本来也只是当心情件的,或者最不济你可以闭口不谈功能嘛,非要暗示来暗示去,交货了,翻车了,依然不用担心法律风险,但车可是支撑你整个品牌价值的核心业务,这么玩儿就是自己把招牌摔地上踩烂再蹲上面拉屎,现在知道疼了?又不是第一次了,活该涨涨教训。

500

至于小米SU7Ultra挖孔版本事件,王化估计不敢再出来科普叫不醒的人了,毕竟这款车是小米汽车进军豪华车阵营的重要产品。

反观雷军和卢伟冰,建议抓紧时间出来道歉或者进行二次说明,毕竟小米SU7Ultra挖孔版车主真的花了大价钱,这才是小米最核心的高端用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