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巴“五七”空战聊聊空战指挥模式
印巴“五七”空战让行内人震惊的,不只是PL-15的超远程攻击和预警机的中继制导,更是全新的空战指挥模式。(先叠个甲:此处的空战指挥仅指如何发现、跟踪、生成攻击建议和攻击敌机等执行性任务,不包括设定空战原则、批准或变更攻击建议等决策性任务。无论哪种空战指挥模式,决策性任务永远是由地面有权的指挥员掌握。)
1. 自雷达诞生后,空战指挥模式的1.0版本就是以地面搜索、地面引导为特征。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冷战中后期。
2. 自预警机成熟后,拥有预警机的一方就拥有了更大的优势,形成了空中搜索、空中引导的空战指挥2.0版本。在此版本下,空中引导以语音为主,战斗机飞行员只能获知敌机大致方位,在到达预定空域后,再使用战斗机自带的雷达进行搜索、跟踪和打击。语音交流的问题是信号传递慢、精准度较差,主要国家有升级为2.1版本的迫切需求。
3. 在空战指挥2.1版本下,预警机能够以数据链方式传递导航信息,引导战斗机,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和精确度。现在欧美主流的空战指挥是这种版本,以数据链形式传输导航信息,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但2.1版本下,预警机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自身的探测能力独立作战,几乎无法接收其他传感器(比如地空导弹预警雷达)感知的信息。这一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警机与其他传感器的生产厂商是不同,让二者在物理接口、电气接口、通信协议、应用软件、交互界面等等方面非常难于协调统一。
4. 中国有体制优势,可以发挥跨部门跨企业的协调优势,逐步协调统一多种传感器的接口与软硬件。虽然对中国来说这仍然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但几十年努力下来还是很有成效的,印巴“五七”空战就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巴基斯坦采用的是空战指挥的2.2版本,以预警机为空中指挥中心,集合预警机、战斗机、地空导弹、卫星等多路来源的信息,并将集合筛选后的信息通过数据链与战斗机实时共享,让战斗机在雷达静默的情况下感知半径400-500公里范围内的战场态势,并选择合适路径进入有利阵位。
而且,此版本可由预警机对空对空导弹进行中继制导,战斗机可以发射后就撤,降低了战斗机因开启自带雷达进行中继制导而被敌发现的概率,也减少了空对空导弹触发敌雷达告警接收机的距离,将敌机反应时间压缩到十秒甚至更短。
5. 空战指挥的2.2版本其实已经有了“分布式作战”的雏形,但其弱点就是其强点,即预警机。预警机作为各路信息的集合点,一旦被打掉,空战指挥在较长时间内将陷入混乱。尽管仍有地面雷达和地面指挥中心作为备份,但该备份必将受到地形和地球曲率的限制,指挥效能大打折扣。战斗机在攻击前还可能需要打开雷达,进行搜索与锁定,增加了战斗机暴露的概率。战斗机对远程空对空导弹的中继制导也会进一步增加暴露的概率。
我们目前使用的可能是2.2.1-2.2.5版本,本质上仍是由预警机作为重要的信息集合点,但通过提高性能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弱点。比如通过更强更复杂的频率管理,降低预警机被发现的可能性;通过定向增强雷达功率,提高雷达探测距离;通过共形雷达等方式,提高预警机的隐身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预警机生存力;通过更强的数据传输能力,增加数据传输距离和速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定向性和隐蔽性;通过引入卫星信息,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减少反应时间,减少生成攻击建议的时间,提高攻击建议的有效性。
6. 而在空战指挥的2.3版本中,通过大量使用IRS无人机,有望部分克服2.2版本的弱点,初步实现分布式作战。
在2.3版本下,战区内的各类飞机都将是一个网络节点,都有可靠的获取信息和共享信息能力。大多数情况中,预警机仍是信息集合点,战斗机仅有一定信息整合能力。当预判有较大威胁时,预警机可以关闭雷达,由IRS无人机为主,搜集战场态势信息。此时,预警机将被动接收IRS无人机等节点发来信息,但仍然可以主动发出指挥命令。而在极端威胁的情况下,预警机将暂停发出指挥命令,由战斗机自主选择其他节点,直接获取并整合战场态势信息,攻击建议则由战斗机或地面指挥中心生成。由于战斗机的传感器性能和算力限制,战斗机整合信息和生成攻击建议的能力会显著低于预警机。可以说,在2.3版本下,战斗机在获取战场态势和指挥方面是预警机的备份。
至于中继制导,可以由其他战斗机、电子战飞机、无人机甚至卫星进行,预警机并非唯一选项。
7. 在未来的六代机应用后,空战指挥很可能要进入3.0版本。此时,预警机的作用将进一步降低,成为战场观察者或六代机的备份。
六代机可以直接指挥IRS无人机前出,在卫星和其他传感器的配合下,获得半径500-800公里范围内的战场态势,也可由自带的雷达直接对半径200-400公里的战场进行搜索探测,获取战场态势。除此之外,六代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可以主动将其他网络节点发布的信息整合到一起,预警机的参与不是必需。而六代机除了指挥IRS无人机外,还有权限指挥无人攻击机、有人五代/四代机等,这就让六代机能够控制更多的传感器和弹药。
由于六代机的高度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强大的自主指挥能力,战场上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六代机机组,分别执行针对不同目标的任务乃至不同性质的任务。也可能不同空域根据任务情况,调配其他空域的传感器和弹药进行支援,实现跨战场的即时反应。这些情况要求各机组能够共享传感器与弹药信息,根据目标重要性和任务优先级协调资源配置,且各机组互为备份,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作战。我们不妨将此时的六代机称为“战斗/预警机”。
六代机能做到这一切,有赖于六代机庞大的机型、澎湃的动力和超高的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