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单身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城市比农村工作机会更多,生活环境更安全

【本文来自《只同居不领证,新型婚姻正流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干杨树1504
  • 新中国成立76年来,中国人的婚姻观念每年都在变。原因:有钱了,有文化了。演变过程:1.1960年代,后栋楼有个男人30岁了,还没结婚。原因,邻居说他肯定不是个“好东西”,就差说流氓了。2.下乡山西雁北后才知道,家里但凡两个男孩,有半个娶不到媳妇。生三个男孩,肯定有一个娶不上媳妇。小队部晚上是满嘴女人屁股奶子的光棍的天堂。3.我是老三届的,感觉村里人文化水平不超过初小。后来上铁路,感觉整个职工的文化水平高小毕业了。1980年代,生活明显变好,至少饭能吃饱了。未婚先孕仍为不耻之事。亲戚孩子因被家暴离婚,父母觉得抬不起头。其实,当时已住楼房,基本不串门,很少有人问。4.1980年代后期,出现“下海”,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包括男女农民工南下打工,性关系的发生从不敢到变得很正常,同居或离婚无人问津。家庭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但由于城镇化的发展,高楼林立,邻居之间的关系变得可有可无。5.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出现丁克婚姻。6.2000年以后,特别是201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个人隐私。性、同居、婚姻离婚逐渐变为别人的事,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暴露别人隐私甚至触碰法律。7.家庭中生子愿望开始降低。人们开始追求所谓的高品质生活。

除了老生常谈的教育水平、社会观念变化之外,结婚率的走低和社会、产业发展也有关系。

在农耕时代,男女的显著体力差距造就了生产力的巨大差异,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而且在治安情况不太好的年代,女性也需要男性保护才能获得人身安全。因此大部分女性必须依附男性亲属(父亲、丈夫、儿子)才能生存,而要有夫有子就必须结婚。另一方面,农耕时代生产力完全靠人堆,因此统治者也会鼓励甚至逼迫女性结婚“生产”更多孩子,所以农耕时代女性大多会嫁人(但由于一夫一妻多妾制,男性结婚率没那么高)。

然后是工业时代,机器的发展部分弥补了女性的体力弱势,女性越来越多地参加社会生产,她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也有所提升。但工业生产依然对体力有一定要求,还是有大量女性无法参加社会生产,只能继续依附丈夫,通过家务劳动间接地分享丈夫参加社会生产的劳动成果。而且这个时代还处在观念的过渡期,所以结婚率也不算低,并由于一夫一妻制的普及,是少见的男女结婚率都比较高的时代。

而到了后工业时代,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大头,而许多服务行业对体力的要求没有一产二产那么高,加上新技术的普及,女性有了更多参加社会劳动、获取收入的机会。天网的完备、治安的好转,也为女性独自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必通过婚姻获取安全保障和生活保障,婚姻自然成为非必选项。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单身女性多的原因之一,因为城市比农村工作机会更多,生活环境更安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