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卫生湿巾 “酒精门”:标榜 75% 实测仅 20.1%诚信底线何在?

在消费市场的重重监管之下,产品质量问题却依然如影随形,时刻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近日,知名母婴品牌贝因美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旗下一款酒精卫生湿巾的实测酒精含量仅为
20.1%,与包装上标注的 75% 相差甚远,“缩水” 幅度高达
73.2%。这一数据的巨大落差,不仅让消费者大跌眼镜,更引发了人们对母婴品牌诚信与品控的深刻质疑。

500

核心卖点成空谈,数据落差触目惊心

酒精湿巾的价值,不言而喻在于其消毒杀菌的功效,而
75% 的酒精浓度,一直被公认为是杀菌效果的 “黄金标准”。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标注 75%
酒精含量的产品,正是出于对其消毒能力的信任。然而,“王海测评” 的检测结果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向了贝因美 ——
这款本应肩负消毒重任的湿巾,实际酒精含量仅为标示值的 26.8%。

如此巨大的差距,显然早已超出了行业所能接受的误差范围。根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GB38598-2020)》,消毒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需标注具体范围。以
75% 酒精浓度的湿巾为例,若酒精成分稳定,其浓度下限应为 67.5%;若不稳定,下限也需达到 63.75%。而贝因美这款湿巾的
20.1%,与标准下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样的产品,不仅无法达到消毒效果,更可能因浓度不足,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

资质齐全却问题频发,贴牌模式暗藏隐患

令人咋舌的是,这款问题湿巾并非
“无名之辈”。它购自拼多多的贝因美母婴生活用品旗舰店,包装上 “浙卫消证字(2022)第 0027 号”、“执行标准 GB/T27728”
等信息一应俱全,授权方为杭州贝因美品牌营销有限公司,制造商为浙江云感科技有限公司,背后更有知名上市公司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570)的品牌支撑。

然而,齐全的资质却未能掩盖产品质量的漏洞。近年来,贝因美从奶粉业务向母婴用品全品类扩张,而其背后,是大量采用的贴牌代工模式。此次涉事的制造商浙江云感科技,主营湿巾、口罩等产品,与贝因美形成了
“品牌运营 + 生产制造” 的分工。这种 “轻资产” 模式虽然能够帮助贝因美快速拓展产品线,却也为质量监管埋下了隐患。

500

母婴行业信任危机:当 “专用” 成为溢价工具

贝因美酒精湿巾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母婴行业长期存在的深层问题。在市场中,部分企业将
“婴幼儿专用” 作为提高产品溢价的手段,却忽视了对品质的承诺。GB15979 卫生标准明确要求消毒产品如实标注成分,但类似的 “含量缩水”
事件却屡见不鲜。全棉时代、子初等品牌都曾因质量问题被曝光,这反映出在行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监管的步伐似乎未能及时跟上。

对于母婴行业而言,信任是最为珍贵的资产。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产品时,往往抱着
“再贵也要选最好” 的心态,对产品的容错率极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品牌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从贝因美的财报来看,2024 年其营业总收入达到
27.73 亿元,同比增长 9.70%,归属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 116.92%,达到 1.03
亿元,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米粉等核心产品。然而,若因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其主营的奶粉业务恐将受到严重拖累。

品牌承诺与实际行动的背离:“良心钱” 何以取信于人?

就在酒精湿巾事件曝光之际,贝因美刚刚在杭州举行了
2025 年度战略发布会。创始人谢宏在会上信誓旦旦地提出 “只赚 5%” 的全新战略,表示要 “赚良心钱”,做
“可持续的永续经营”。然而,当一款标榜 75% 酒精含量的湿巾,实际含量却只有 20.1% 时,这样的承诺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营销话术,而是实实在在的诚信与品质。贝因美此次的问题,暴露的不仅是品控环节的漏洞,更是对消费者敬畏之心的缺失。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贴牌代工本身并非不可取,但如果连产品成分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那么再美好的资本故事,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如今,公众不仅期待贝因美对这款问题湿巾做出道歉和下架处理,更希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在贝因美的产品线中,究竟还有多少类似的 “虚标” 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主动介入,对涉事企业进行彻查,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母婴行业的发展,从来不是靠投机取巧就能实现的。贝因美若想继续维持
“育儿专家”
的品牌形象,首先要学会的,便是对消费者保持诚实。毕竟,孩子们的健康,容不得任何敷衍与欺骗,更不是可以用来打折的商品。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贝因美反思的契机,真正将品质与诚信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