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坚持推进新时代的能源革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2025年年初,当全世界都在特朗普的关税战中被折腾的时候,特朗普干的另外一件事,却被很多人都忽视了:

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彻底不装了,放弃了自己在气候领域的几乎所有承诺。

与美国相反,中国却宣布将继续履行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

承诺到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力争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

很多人可能有点奇怪,碳达峰和碳中和不是影响工业发展吗?

美国人都不遵守承诺了,咱们顺带着也取消不就得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这一举动,不仅仅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关键的是:

双碳战略中,藏着中国赢得未来能源革命的密码。

1 划算的买卖

尤瓦尔·赫拉利说,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实质,不仅仅是技术革命,其核心是人类对于能源的转换、使用和驾驭。

人类为什么能从古猿发展成为现代智人?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掌握了火的使用。

通过燃烧木材、秸秆等柴薪来利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累积的太阳能,自此开启了植物能源时代。

然后,18世纪,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得煤炭等化石能源可以转化为动力,带动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完成工业革命,成就英国霸业。

19世纪末,德国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开启了化石能源时代的第二个阶段——石油时代,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与煤炭相比,同质量同体积的石油产生的能量是煤炭的2倍。

且石油相比于煤炭极易气化可以实现连续化燃烧,所以汽车诞生了,也成就了德国在汽车工业、军事工业的进步。

只不过因为德国并不掌握这些能源,两次世界大战后被迫放弃,相反是美国以石油与美元挂钩,最终形成了美元霸权。

可以说,谁掌握能源,谁就是时代规则的制定者。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成长、生活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世界秩序里。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石油、煤炭这些化石能源,我们在使用的时候,真的实现了最高效率吗?

并没有。

举个例子我们就知道。

你买一辆电动汽车,跑100公里,差不多是十来度电,按5毛钱一度电来算,也就是5块钱。

可是如果是油车呢?

跑同样的公里数,可能50块钱都打不住。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

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类用这些化石能源的方式用错了。

马斯克说过一句话:石油这么珍贵的东西,你们竟然用来烧!

500

某种意义上,这话说的非常对。

说个冷知识,怎样把一桶石油利用最大化?

并不是炼制燃料油(汽油和柴油),而是生产石油化工产品(非燃料油)

为啥?因为炼制燃料油太亏了。

以最好的轻质原油为例,一吨原油,满打满算,只能提炼出约0.2吨汽油和0.4吨柴油,综合利用率只有60%。

如果是‌重质原油,综合利用率就更低了,通常不到25%。

但是如果把石油用来做化工产品的话,那生产的可就多了,包括乙烯、丙烯、聚丙烯、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甲醇、聚酯、尿素等等。

可以说,这些产品的每一种,都比汽油和柴油要重要得多。

比如乙烯,乙烯可不仅仅是我们常见的塑料袋塑料桶,其实乙烯及其衍生物占到了所有石化产品的75%,使用量仅次于水泥和钢铁排在第三。

如果从使用的范围来讲,乙烯的作用远超水泥,能够与钢铁媲美。

比如苯乙烯,可以与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制备出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工业仪表的ABS树脂。

比如环氧丙烷,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弹性体、胶粘剂和涂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甚至我们用的化妆品、药品,也是石油提炼的。

哪怕最后的残渣,也能用来生产沥青铺路。

所以,石油浑身都是宝,用来生产化工品,比生产汽油和柴油的利用率要高多了!

几乎接近100%!

燃料油和化工品不仅在利用率上有明显差异,而且在可替代性上,二者也完全不同。

你看,我们生产汽油和柴油,本身是为了让汽车跑。

但问题在于,并不是只有他们可以让汽车跑啊!

更便宜的天然气和乙醇也可以,电池也可以。

可是化工品呢?离了石油还真玩不转。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能源能像石油这样提供如此廉价且量大的化工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少炼点燃料油,多炼点化工品呢?

这样不就可以完美利用石油了?而且还能多卖钱!

理论上来说,的确可以。

但现实中,因为各国的汽车保有量实在太大,已经形成了“油料绑架”。

所以每年超过60%的石油,都不得不拿来炼燃料油。

然后在汽车里烧掉,变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到了大气中,而不是生产化工品。

这种情况,一直到中国开始搞低碳革命,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之后,才有所改观。

其实说起来,中国人一开始也并不信任新能源汽车,早些年“电动爹”“辐射大”“掉头发”的传言就可见一斑。

但是大部分人一试电动车就发现:

真香!使用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1100亿度。

因为不同车型能耗有差异,我们按每度电跑6公里(比亚迪汉和特斯拉都是7公里)来计算,1100度电能跑6600亿公里。

那么,如果换成油车,6600亿公里需要多少油呢?

我们按最省油的日系车来算,百公里7升油,就是462亿升油。

前面提到了,燃料油的利用率在25%-60%之间。

也就是说提炼462亿升油,需要差不多1200亿升左右的原油,接近1亿吨!

这是啥概念?

2024年中国进口石油总量,才5亿吨!

1亿吨的原油,需要多少钱呢?

1 吨原油约合 7.44 桶,按 2025 年 4 月 1 日价格计算,价值约 560 亿美元,也就是3700多亿人民币。

可是这6600亿公里的里程所耗费的1100亿度电,如果充电要花多少钱呢?

按照风电、光伏以及水电的上网价来算,差不多也就人民币不到400亿!

400亿元人民币实现560亿美元的效果,是不是赚翻了?

这简直是开挂啊!

这就是新能源的优势,也是中国这些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500

更可怕的在于,中国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只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8.9%!

电动车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

如果把全国的汽车都换成新能源车,结果会如何?

中国只需要4000亿人民币,就能解决所有汽车需要的能源问题!

能够省下至少6000亿美元的能源支出!

这也就意味着,可能在2060年,中国燃油车到寿淘汰后,进口的原油基本上不用再提炼昂贵的原料油了。

直接可以用作化工品的生产,直接把化工品干成白菜价!

这种化工品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反映在化纤衬衫、梳子、牙刷、保鲜膜、食品袋、厨卫水管、电线电缆外皮、玩具、家具、汽车内饰等等产品的成本急剧下降,再次给中国商品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现在我们看看,推动低碳、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买卖?

2 中国式碳中和

算完了经济账,我们再来算算政治账。

其实吧,说起碳中和这个事,一开始就是个陷阱。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关于碳中和,为啥中国早些年很不积极,但是近些年突然积极了起来?

就是因为碳中和,其实就是就是锁死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条铁链。

碳中和,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要与本国的碳吸收量持平,由此来完成二氧化碳的绝对抵消。

在欧洲国家看来,这是全世界的义务,每个国家都要执行。

于是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美在其他国家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就给各国分配了碳排放指标。

他们直接拍脑门算出全世界碳排放量不能超过8000亿吨。

27个发达国家总人口才11亿人左右就抢走了44%的碳排放权。

剩下的5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只能分到一半多一点的量,其中就包括中国。

如果你把自己的指标用超了,对不起,你就要向他国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也就是碳排放税。

这听起来似乎是资源的合理调配,但其本质就是一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我们都知道,西方国家利用能源最早,也最早开始去工业化。

所以基本上在1979-1992年期间达成了碳达峰工作,1992年以后就开始逐年下降。

所以碳回收能力非常强,碳排放指标非常宽裕。

如果发展中国家想搞制造业,但自己又无法实现碳中和的话,那就只能找欧洲国家交钱买排放指标。

但是别忘了,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

现在又要抢走几乎一半的蛋糕,这公平吗?

凭什么西方国家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完成了工业化,就不让发展中国家消耗化石能源完成工业化,让全世界为西方国家先发展的几百年买单?

丁仲礼院士说得好:

2009年的气候变化峰会涉及一个根本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中国人要不要发展?

凭什么你美国能肆无忌惮排放二百年,我们中国就必须为碳排放买单?

500

如果真搞成了,中国从2020年后每年都得花1万亿去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权。

所以早些年,中国一直对碳中和问题不太感兴趣。

但慢慢地,中国开始转变了态度。

碳中和这玩意虽然是陷阱,但玩好了,恰恰也是中国的机遇啊!

第一,改变中国能源结构。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进口石油占到石油总消耗量的73%!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石油依赖进口,意味着中国不仅每年要花费海量外汇购买石油,而且非常依赖海上石油运输。

海上石油运输又依赖马六甲海峡。

无数人都担心,一旦台海开战,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的话,中国油路将要被断绝。

就算有俄罗斯的管道石油做补充,中国制造业也要面临灭顶之灾。

巧了,中国虽然缺油,但并不缺电。

无论是煤电,还是风力、太阳能、核能等发电都不缺。

如果把最耗石油的汽车行业全部替换成新能源,那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只需要现在40%的石油用于石化加工就够了?

这40%的需求,自产石油就能解决一半,剩下的用俄油、哈萨克斯坦油以及中国可控的马来西亚油,就差不多足够了。

中国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命门被美国掐住了。

不过因为各个产业都有路径依赖,不逼一逼大家根本没动力搞新能源产业。

所以中国才在后来积极响应了碳达峰和碳中和,倒逼新能源产业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

发展到今天,中国能源结构有了本质性改变。

石油依赖大大减少,虽然总的进口量仍然在增加,但其中炼油占比已经大大减小了。

到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时候,可能中国就再也不存在能源安全的问题了。

第二,粉碎美元霸权。

说实话,欧洲在搞碳中和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针对美元霸权。

美元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货币?

就是因为它和石油挂钩。

全世界的国家都需要石油,而石油卖家只要美元,逼得大家不得不想办法挣美元、储备美元。

所以欧洲人一琢磨,搞出了个碳中和,这玩意就是个阳谋。

首先是它政治正确,其次是可以制约使用美元,第三是表面上美国看不出来是在搞他。

本来欧洲人的想法很好,但万万没想到啊,中国后来居上了!

在中国看来,所谓碳中和,不就是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回收吗?

简单!

一方面,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我国可是当之无愧的行家。

过去20年,中国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是全球植被面积净增长的25%都来自中国!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将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人工消灭,而且连塔克拉玛干沙漠都锁边了。

还有黄土高坡,也正在部分推平改种牧草。

这都是中国正在增加的碳回收能力啊!

你说要回收多少碳吧,需要回收多少,我们就种多少树不就得了?

另一方面,2018年中国的光伏新增与累计装机容量、风电新增与累计容量、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等就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首位。

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能源产量!

一边增加回收量,一边减少石油消耗量,这样一直持续下去,那可能过不了多少年,中国可能就不用花美元来进口石油了!

用人民币就搞定了!

更关键的在于,中国已经从传统能源消费大国,变成了新能源技术大国和输出国。

500

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与其苦哈哈挣美元去买石油,不如请中国来投资光伏电站和充电桩啊!

毕竟绿电便宜啊!

就算有投资成本,也比用进口石油划算!

越来越多的国家转投中国的新能源怀抱,不仅让新能源产品成为中国新的出口产品,而且直接冲击了石油美元的生存基础。

当大家都不需要石油了,谁还会需要美元?美元霸权不就崩塌了吗?

这就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的时候中国不感兴趣,可到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的时候,中国就很积极的真正原因。

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巴黎气候协定》来看看,可以说很多的条款都符合我国现在发展的方向。

所以中国搞碳中和,搞能源革命,既有经济利益,又有政治上的好处,还符合我国的大国形象,何乐而不为?

只是可怜欧洲人,本来是给自己量身定制的阳谋,最后却给中国做了嫁衣。

3 规则制定者

煤炭和石油所造就的霸权已经证明,谁掌握能源,谁就是时代规则的制定者。

如果说前面论证了中国发展能源革命能带来经济和政治上好处的话,我们不妨把视角放的更高一些。

站在中国在未来世界地位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能源革命,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如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已经独步天下。

无论是光伏、风电还是锂电、储能以及电网技术,都处于碾压式领先。

但很少有人明白这些技术,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这么说吧,可能带来一个中国主导的新国际秩序。

我们在地球上折腾的所有能源,其实都离不开能量守恒定律的约束。

本质上都是从其他能源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能源。

看来看去,只有太阳能,算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而且相比化石燃料,使用光伏发电可以做到完全零排放,是不折不扣的清洁能源。

可是,在过去,光伏产品很贵,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

一公斤多晶硅一度高达500美元,这么算下来光伏板发电成本达到了1-2元/度,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

可是中国呢?

凭借着“干啥都能干成白菜价”的本事,直接把多晶硅干到了300元/kg。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规模化的光伏电站,发电成本仅有1毛多!

比水电上网价还便宜!

现在大规模光伏的电价已经达到1毛4一度,未来更大规模普及后,一毛一度甚至几分钱一度并不是梦想。

这会给人类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生产力革命。

比如海水淡化啊,比如农业现代化立体化,比如电力直接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啊等等。

总之,光伏普及导致电费大幅度下降后,给人类的未来带来的是无限可能。

当然,光伏发电也有其缺点,这就是依赖太阳日照,晚上的时候就无法发电。

但是我们晚上也需要用电,这个时候就只能用核电、火电和水电来调节。

核电与火电成本降低空间有限,如果无法摆脱核电与火电,用电成本还是无法根本改变。

这个时候,中国又一项技术登场了:特高压输电。

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正比于电流的平方。

显然,电压越高,损耗越小,而且随着电压的成倍提高,损耗是几何数降低。

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kV输电线路的线路电流约为500kV输电线路的1/2,其电阻约为500kV线路的25%。

因此,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功率损耗约为500kV超高压输电的1/16。

目前,1000-1500千伏这个领域的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掌握。

中国已建成“14交16直”共计30条在运特高压线路、5条在建特高压线路。

在建在运特高压线总长度4.8万千米,可以绕地球4圈。

有了特高压技术会带来什么结果?

光伏已经不再受地球昼夜影响了!

电力可以低成本地在全世界流动!

500

比如,在中国晚上的时候,把地球另一边正处于白天的地方光伏电站发的电输过来给中国用;

等中国白天了,再把中国用光伏发的电输给黑夜的地方用!

至于安装光伏的地方,地球上多得是!

我们来算笔账。

全世界用电量总和,约30万亿度,按照光伏组件铺设的最佳倾角同时不遮挡后排,1平方公里面积大概可以装15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

按年平均日照1000小时算(非常非常保守了,把阴天什么的都算进去了),一年可以发电1.5亿度。

也就是说,满足全世界用电需求,只需要20万平方公里光伏板就够了。

20万平方公里啥概念?

这么说吧,撒哈拉沙漠932万平方公里,沙特沙漠86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33.76万平方公里,美国莫哈维沙漠6.5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这四个沙漠每个沙漠只要铺5万平方公里的光伏板,然后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连接起来。

全球调配,就能不间断能满足全世界的用电需求!

没错,这就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初步概念,也是中国一直推广的事情。

中国的目标,是特高压把现有电网跨洲连接,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智能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之后,中国手握全球第一绿色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特高压技术、全球第一储能技术,会带来什么结果?

人民币终于有了可靠的锚定物。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无论是初代美元的锚定物黄金,还是后来美元的锚定物石油,都有两个相同的特点:

——大家都认可其价值。

——大家都需要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民币不能锚定电力呢?

第一,全世界都需要电。

第二,中国的绿色能源电力价格,远比化石能源发出的电成本低。

第三,绿色能源环保,在政治上有优势。

一旦人民币锚定了电力,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拿人民币,就能找中国买到相应的电力。

这些电力不仅可以用于居民、工业用电,也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

等大家都用电了,大家自然也就认可人民币的价值,谁还会去用美元买石油?

俗话说,赔钱的买卖没人干。

一边是中国一两毛钱一度电的绿色能源,另一边是价格高昂的化石能源,只要不傻,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届时,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就不仅仅是电力这一种商品了,还有人民币贸易体系,以及下一代以绿色能源为基础的全球能源网络和金融交易体系。

现在知道中国知道为啥新能源转型有阵痛,还要坚持转型,搞碳中和了吧?

这是多么伟大的高瞻远瞩啊!

所以,中国的“双碳”目标,本质是工业发展由化石能源彻底向清洁能源转换的又一次能源革命。

碳中和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中国在国际抢占制高点、争夺话语权所、构建竞争力的新赛道。

我们错过了第一、二次能源革命,再不能错过第三次。

这次,我们不仅不容错过,而且还要引领全世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