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数据:乌克兰对于二战苏军胜利的贡献,不亚于俄罗斯本身
5月8日到5月9日,欧洲多国举行各种反法西斯或反纳粹胜利纪念80周年的活动。
而乌克兰,也将原来的纪念日5月9日,修改为5月8日,以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一致。并在这一天,举行了战时状态下并不盛大的反纳粹胜利纪念80周年集会,和次日俄罗斯举办的红场80周年盛大庆典没法比。
但,翻开历史,乌克兰人对于二战苏军胜利的贡献,却是极为巨大的。这些贡献,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于俄罗斯本身。
苏德战争大略
苏德战争全图
苏德战争,也就是“苏联卫国战争”,是二战重要组成部分。一开战,德军兵分北线、中线、南线三路闪击苏联。北线即波罗的海三国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方向;中线即白俄罗斯和莫斯科方向;南线即乌克兰和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方向。
整个苏德战争,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于1941年6月,结束于1942年11月。开战后,苏军在德军凌厉攻势下,基辅战役被歼66万人,斯摩棱斯克被歼30万人,维亚济马地区被歼60余万人,41年11月德军顺利迫近莫斯科,但12月冬季围攻莫斯科失败,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随后苏军展开反攻,但再遭败绩,哈尔科夫又被歼30余万人;
第二阶段:开始于1942年11月,结束于1943年12月。43年2月,苏军取得双方兵力投入高达300余万人的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战役胜利,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43年7月库尔斯克决战,德军退至第聂伯河西侧;8月苏军收复哈尔科夫,顿巴斯,乃至基辅等乌克兰城市;1943年底,苏军解放了一半的被占领土,战争发生根本转折;
第三阶段:开始于1943年12月,苏军展开全面进攻,不断收复失地,1944年8月巴格拉季昂行动基本收复西线领土,其后出境作战,并于1945年5月2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
苏军取得胜利,绝非都是自己的功劳,与1941年3月开始的美国《租界法案》,可得到美英大量军事装备支持(高达113亿美元)也是分不开的。
80年来,很多二战数据,学界都已经研究得很透,咱们下面直接上关于乌克兰方面的权威数据。
(1)乌克兰沦陷面积最大,成为最大的战场,受双方焦土作战破坏影响也最大;
苏德战争期间,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被德军全部占领,但俄罗斯联邦的实际情况,却要好得多。
德军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所到达的战线最前沿,只是从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图拉州、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山一条线。而且,在俄境内占领的时间,也相对最短。
从相对面积来说,俄境内的沦陷区仅占当时俄罗斯联邦领土(约1690万平方公里,没有今天的加里宁格勒)的约3%,绝对面积大约50万平方公里,实际还没有乌克兰面积(60万平方公里)大。
当时,斯大林指示,在乌克兰的苏军兵败撤退时,一律执行焦土政策,不给敌人德军留下一辆机车、一斤粮食,一升燃料,所以乌克兰首先被苏军破坏一遍。而苏军后来反攻时,德军也是如此来一遍焦土政策,导致乌克兰受到极大的经济破坏。
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45年1月走访当时赶走德军后满目疮痍的乌克兰,写道:这场战争-有些人认为是俄罗斯荣耀的象征,其实应该更恰当地称为乌克兰战争。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城市、工业、农业、人口遭受像乌克兰这样的破坏。
苏德双方一共有60个国防师,在乌克兰的土地上鏖战,占了德军兵力的40%,苏联红军的50%。它有着规模最广,时间最长,拉锯最煎熬等特点。
这种鏖战后的疮痍,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兵燹”!
(2)乌克兰人共有768万加入苏军作战,末期占苏军比例高达40%;
二战苏德战争爆发时,整个苏联的人口是1.94亿人,乌克兰当时总人口约3000万人。
苏军常备兵力总数为300万,其中俄罗斯族军人约200万人(占66%),乌克兰族军人45万人(15%),白俄罗斯族军人9万人(3%)。俄罗斯族人口,当时占苏联人口的53%,但俄族军人比例,能达到66%,略高于它族。
战争打响初期,苏军即迅速征兵。 战时相持阶段,苏军总兵力维持在1100万人左右,其中俄族军人约700万人。
而1941-1943年被征募参加苏联红军作战的乌克兰人就有318万人;这些乌克兰籍苏军在战争中被大量消耗,兵败后存活者,大多随部队撤往俄境后方。
1943-1945年,苏军反攻逐步收复乌克兰后,又有450万当地乌克兰新兵加入苏军。
前后合计的乌克兰籍军人,合计768万人。
二战苏德战争末期,乌克兰籍军人占苏军总数高达40%,这个数字里面,也应该包含乌克兰籍俄族军人。中亚五国新兵也有400万人左右,同样包含俄族士兵。
在苏军中担任高级指挥官的乌克兰人将军,在300名以上。
如,1940年授衔的铁木辛哥(1895-1970)元帅,1944年授衔的马利诺夫斯基(1898-1967)元帅(犹太人),均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1944年授衔的科涅夫(1897-1973)元帅,出生于基辅(俄罗斯族);
战后,乌克兰人在苏联总共发放的700万枚勋章里,拿到了250万枚,比例在30%以上;苏联所有英雄中,乌克兰人占18%。苏联仅有两位三重英雄,乌克兰占一位——名叫伊万-科哲杜布,来自乌克兰苏梅地区,就是今天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挨着的乌克兰苏梅州。
另外,还有一些海外乌克兰人在盟军中的服役数字,被现代乌克兰历史学家所统计:
加拿大部队服役的乌克兰人数:50000余人;
美军部队服役的乌克兰人数:40000余人;
法国部队服役的乌克兰人数:5000余人;
(新建)波兰部队服役的乌克兰人数:6000余人;
毫无疑问,他们在不同战线上,为反纳粹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
(3)乌克兰在战时全民人口损失高达1000万人,其中阵亡军人高达135万人;
苏德战争期间,乌克兰国土经历了德军由西向东,和苏军由东向西两次平推,作为苏德战争交战的主战场,因此乌克兰军人和平民死亡率都很高。
关于二战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总损失人口。斯大林时期的官方数字是650万人;赫鲁晓夫时期升为2000万人;戈尔巴乔夫时期承认有2700万人(目前俄罗斯官方继续认可这个数据)。苏联解体后,档案公开,这一数据又升至3100至3200万人,但未获俄政府采信。
其中,前后在苏军中服过役的军人总数是3000万人,其中阵亡军人总数是886万人。
苏德战争期间,乌克兰失去了约1000万人口,是死亡而不是伤亡;其中包括阵亡军人135万人,不幸丧生平民,到德国的强迫劳工,以及大屠杀期间被杀害的100-150万的乌克兰犹太人。在巴布亚尔,有10万基辅犹太人被德军在几天内作为垃圾人口而处决。
整个苏德战争期间,乌克兰人民牺牲巨大。
当然侵略者一方也付出巨大代价,二战纳粹德国的人口总损失是650万人,其中纳粹德军阵亡300万人。
(4)粮食贡献:乌克兰为苏军提供的军粮占40%;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欧洲粮仓——乌克兰,在战时为苏联贡献了40%的粮食产量。
如果不是因为苏军战败败退,乌克兰被德军占领了2-3年,乌克兰的粮食贡献比例会更高。
这些粮食,有力地保障了后期对德国柏林的反攻后勤体系。
(5)军工贡献: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主持研发者是乌克兰籍元帅库利克
乌克兰人民不只会种地,在工业和科技研发上,也有相当的水平,贡献了很多的工程技术人员。
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主持研发的苏军军械部长库利克元帅(1890-1950),来自乌克兰波尔塔瓦州。其人外号:察里津炮王。
关于乌克兰人,二战时,与纳粹合作和通敌的指责
关于当时大多数乌克兰普通老百姓在德军占领期间的顺从,以及部分乌克兰人与纳粹的合作,乌克兰历史学家没有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
他认为,战争总是带来道德的瓦解,价值观的崩溃,死亡的恐惧。这并非乌克兰独有,每一个二战期间被占领的其他国家都是如此,概莫能外。
乌克兰出现伪军,班德拉等,是很正常的事!同样,俄罗斯人中也有大量伪军。
苏军败退期间,俄罗斯人也有过与纳粹合作的案例,著名叛国者——安德烈·弗拉索夫,就是俄罗斯人,还是苏联红军高级将领。他曾组织过一支“俄罗斯解放军”,兵力约百十万人,打着“反斯大林”的旗号与德军合作,二战后被苏联处决。弗拉索夫在苏联时期,被定义为叛国者;东欧剧变苏共垮台后,由于弗拉索夫具有反斯大林特点,跟目前俄罗斯主流思维一致,也有一些俄罗斯学者为其洗白。
总之,反纳粹,才是乌克兰的主流!
注:本文参考了乌克兰权威历史学家尤里-沙洛瓦尔(Yurii Shapoval)的文章《二战中的乌克兰》数据。他本人精研二战史和苏维埃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