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颞叶痴呆:揭开“大脑早衰”的分子密码

额颞痴呆是以额颞叶萎缩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是神经变性痴呆较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痴呆病人的1/4。约1/4的额颞痴呆病人存在Pick小体,可诊断为Pick病。额颞痴呆实际上包含Pick病及临床表现类似的Pick综合征,后如额叶痴呆和发性进行性失语等。

约30%~50%的FTD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因素是重要病因之一。目前已发现多个基因突变与此病相关:  

1. Tau蛋白基因(MAPT)突变:约20%的FTD患者存在该基因突变,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破坏神经元微管结构,形成异常沉积物,引发神经元变性。  

2. 颗粒蛋白前体基因(GRN)突变:该基因突变会导致颗粒蛋白功能丧失,影响细胞修复与炎症反应,与部分家族性FTD相关。  

3. 其他基因变异:如VCP、CHMP2B、TARDBP和FUS等基因突变也被发现与FTD发病相关,但比例较低。  

FTD的病理特征与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聚集密切相关,主要分为两类:  

1. Tau蛋白病变(FTLD-tau):占病例的40%,表现为神经元内tau蛋白沉积,常见于行为变异型FTD(bvFTD)和部分语言障碍型患者。  

2. TDP-43蛋白病变(FTLD-TDP):占50%,与语义性痴呆(SD)和运动神经元病叠加的FTD相关。  

研究显示,FTD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异常:  

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减少:影响情绪调节、行为控制,导致人格改变和冲动行为。  

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减少:与语言障碍和执行功能下降相关,但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此类患者疗效有限。

脑结构损伤与环境因素

1. 脑血管病变:脑梗死、出血等导致额颞叶供血不足,可能加速神经元退行性变。  

2. 头部外伤:严重颅脑损伤可直接损伤额颞叶,或诱发炎症反应间接导致神经退变。  

3. 慢性金属中毒: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可能通过神经毒性作用损伤大脑。  

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区别

FTD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差异显著:  

发病年龄:FTD多在45-65岁发病,AD则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  

病理特征:AD以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为主,而FTD以tau或TDP-43病变为标志。  

早期症状:FTD以人格、行为改变为主,AD则以记忆力衰退为典型表现。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炳俊建议:

额颞痴呆的预防可从生活方式、社交活动、脑力锻炼、健康饮食、定期体检等方面着手。

1.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

       2.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与亲友保持良好沟通和互动,参加社区活动或兴趣小组。

       3.脑力锻炼:经常阅读、学习新知识、玩益智游戏,如象棋、数独等,锻炼大脑思维能力。

       4.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5.定期体检:每年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预防额颞痴呆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额颞叶痴呆的病因复杂,遗传与蛋白质异常是核心机制,环境因素可能加速病程。最新研究提示脑脊液渗漏作为潜在可逆病因,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治疗方向。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基因调控、蛋白质清除机制及早期生物标志物,以改善诊断与干预策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