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全国容积率都在下降了
有没有发现,最近的新房广告不再像往常那样,主打地段和配套
而是更热衷于把“低密”当做卖点,比如“容积率1.01,别墅级享受”
而且去化表现也很不错,在各地被改善客群抢购,多次出现了千人报名摇号、10分钟售罄、日光盘等热销场景
与此同时,这两年全国的土拍市场上,低密宅地也广泛受到开发商的热捧,屡屡掀起多轮加价竞拍的小高潮
今年年初,容积率2.0以下的在售地块占比达到44%,为近四年新高
数据来源:CRIC
种种迹象表明,“低密”正在成为激活当下楼市的一把钥匙
当然,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对降低住宅用地容积率的坚持
01
现在各城市的容积率,到底降到什么程度了
过去我们经常说,很多城市被困在高容积率之中
为了追求城市建设得更高、更快,批量建造了无数高容、高密的刚需性住宅
尤其像郑州、长沙、武汉这几个典型城市
10年前城市平均容积率都在3.0以上高居不下,而且5.0以上的旧改项目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还超过了7.0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实地踩盘的时候感受特别明显
从高速下来一路都是密密麻麻、近百米的高层,标志性的天际线高耸入云,仿佛来到了香港一样
这些地方再叠加“7090政策”,在售楼盘里几乎看不到有小高层和洋房
一个容积率不到3、30层左右的高层住宅,销售都可以宣称项目是相对低密的改善小区
一片繁荣的背后也埋下了隐患,暴露出许多居住和安全问题,一旦再碰到烂尾楼更是会成为“城市灾难”
202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了控制容积率的紧迫性
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包括调整计容规则、对建筑进行限高等,充分优化土地规划设计条件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逐渐转向低容积率发展,鼓励房企开发“精细化、品质化”住宅产品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全国22个重点监测城市这几年所出让的土地,容积率在1.5以下的比例有了大幅调整
2023年还只有11.7%,2024年已经提升到了18%,今年截止3月27日的占比也有17.6%
特别是郑州和长沙都有显著改善,2024年土拍成交的平均容积率已经分别降到了2.7和2.4
数据主要来源:CRIC
就这样还丝毫不敢松懈
去年年底郑州发布了最新版《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要求中心城区新编住宅项目容积率不超过2.5,并将住宅层高下限升至3米
新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主城八区计划推出71宗地块、总面积近4000亩,容积率低于2.5的地块面积有1965.93亩,占比差不多过半
而长沙公布的2025年拟出让住宅用地第一次清单,33宗地块中也有17宗的容积率都低于2.5
要注意的是,各地不光降低了新出让地块的容积率
而且很多之前出让的高容积率地块,拿地的开发商和相关部门协商后,也能在合理范围内调整规划、实现降容
毫无疑问,一个全新的低密时代正在来临
02
正因为容积率低了,很多低密产品开始集中出现
大家都知道,容积率对于住宅产品形态有着决定性作用
容积率越高,就代表着楼层数越高,居住舒适度也会相应打折扣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业内普遍认为容积率低于1.2的可以叫做低密地块,用来建造6层洋房、别墅还有叠拼等改善产品
这些都是近20年来供应相当稀少的产品,具有高层或超高层难以比拟的居住体验
因此,各地降容之后,新房市场的产品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刚需面积段的供应比例有了一定的减少,洋房住宅如雨后春笋般集中冒出
数据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在供应数量提升的情况下,全国110平以上的三个改善面积段,成交占比逐年都在稳步增加
也和110以下的两个偏刚需面积段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数据来源:CRIC
结合当下第四代住宅的最新标准,现在的洋房还做了很多户型和配套的创新改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卷”到了新高度:
一楼带地下室,顶楼送灵动空间,使用空间感更强;
产品出现了“全景舱”设计,客厅三面都环绕着超大面积的玻璃窗,叠加无柱少梁化的框架结构,给观景体验带来了质的飞跃;
室内采用对标欧洲的科技系统,以实现“舒温、舒湿、舒氧、舒净、舒静”的极致居住体验;
公区还能植入庭院系统、生态缓冲带、立体景观轴等……
要知道这些过去都是大平层豪宅才配有的设计
最终呈现出“户户有花园,家家有庭院,得房率超过100%”的落地效果
第四代住宅洋房项目:重庆龙湖凤栖湖畔实景图,供参考
更重要的是自2023年“限墅令”松动以来,一二线城市时隔多年再次出现了别墅地块
从上海、北京到广州,再到杭州、成都等地的土地推介大会和出让市场,都纷纷宣告了别墅产品的回归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此外,上海市区还出现了风貌别墅这种顶豪特殊产品
给终极改善的客群在老城区的塔尖地段,带来“独门独院、有天有地”的独特生活享受
03
为什么要降低容积率
第一点也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为了打造好产品,提高去化率
容积率克制意味着地块有能力做出更高端的产品
房企也有机会做出更出彩的产品,吸引更多客户,从而实现溢价
这两年各地高端改善型楼盘的数量猛增,再加上不限价政策,新房的平均备案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3月70城房价数据,新房环比上涨的城市达到了24个,比2月又增加了6个
图源:国家统计局
这些产品不单单卖得贵,而且卖得好
四代宅直接一跃成为了各大城市的销冠,从一线到三线乃至义乌这样的县城,都走出了逆势热销的独立行情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第二点是为了推动房企拿地,以提振土拍热度
全国楼市自2021年下半年进入深度调整期,开发商的拿地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更偏好拿一些核心地段、低容积率的好地块
容积率过高的地块往往无人问津
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各地政府纷纷开始调低容积率,来吸引开发商拿地
另一方面,低密地块也因为“小而美”的优势,自身规模小、总价低
图源:CRIC
为资金链较紧张的房企拿地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好地块供应增加和出让门槛适度放松的双重推动下,地产行业从早期的“规模扩张”转向了当下的“质量升级”
这两年土拍市场的热度有了不小的回暖
每逢低密地块,报名的房企数目都不在少数,有的更是创下近三年来溢价率新高、刷新楼板价纪录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据统计,全国重点城市的平均溢价率前两年一直在8%以下
也在今年1月重新回到了8.7%,并在3月突破了17%
数据来源:CRIC
第三点就是给购房者带来了好的居住体验,充分满足改善需求
容积率每低0.1,意味着绿地率增加约1%、楼间距增加约2米、日照时间增加约15分钟……
无论是密度、舒适环境还是公区空间等多个角度,业主感受都完全不同
以华润置地在上海打造的虹桥润璟为例
项目采用了全洋房排布,楼栋之间的排布方式错落有致、相当舒适
也带来了只有纯粹洋房社区才能有的超大尺度景观空间
虹桥润璟项目实景图,供参考
让业主回到家里一打开窗户,就能充分享受到眼前的郁郁葱葱
还有长沙市中心的保利天瑞,是当地唯一一个将洋房建在湿地公园内的项目
洋房产品还有专属巷院,做到园中有巷、巷中有院的独特布局,既具备府院仪式感又融入了自然的松弛氛围
保利天瑞项目实景图,供参考
而且这些低密小区环境将会更“宽松”
一系列因为密度高引发的问题,比如停车难、高峰期堵车和等电梯等,都能得到极大缓解
04
不可否认,“向高向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此时此刻全国都选择去下调容积率,把低总价、低密度、确定性高的地块作为供应主流
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产品的品质,实现差异化竞争,以应对楼市同质化去库存的巨大压力
刚开始大家可能还对什么是低密时代的“好房子”有点摸不着头脑
现在伴随市场的巨大变化,新一代住宅产品的画像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全行业就是要打造低容积率、得房率高、居住舒适度更强的房子
这也和前几年的次新房,还有规模庞大的老破小拉开了一道分水岭
相信未来全国的容积率还会继续缓慢下降
以上为正文,来自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