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阵风”战斗机被歼-10击落,暴露欧洲军工一个致命问题
5月7日印巴边境爆发冲突以来,巴基斯坦凭借中国的歼-10CE,成功击落了多架印度战斗机。
其中,就有2架被公认为当今欧洲最先进的现役战斗机之一的法国“阵风”战斗机。
这场空战,无疑让法国“阵风”陷入了巨大的难堪。
难怪有网友说,这场“买家秀”,将重创法国的军工声誉。
这并非危言耸听。
全球的武器卖家,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几个。
俄罗斯因俄乌战争被制裁受影响,中国受地缘政治限制,这让法国“钻了空子”。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法国已跻身为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国。
其中,“阵风”战斗机是法国军工的王牌产品。
仅2021年,阿联酋就宣布购买80架“阵风”F4战斗机,合同金额160亿欧元。
阿联酋引进的阵风
自2015年重启出口以来,“阵风”战斗机7年内累计订单金额超500亿美元,堪称法国军工的“摇钱树”。
实战,是武器的最佳检验场。
印巴空战,暴露了“阵风”战斗机的短板,恐怕会影响其市场前景,甚至拖累法国武器出口。
其实,“阵风”战斗机最大的问题,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交不出去。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早在2009年,法国军队就订购了60架“阵风”战斗机,目前还有27架未交付。
希腊在2021年订购的6架“阵风”战斗机中还有4架未交付,2022年订购的6架更是遥遥无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阵风”战斗机订单积压了220架。
2023年,达索公司原计划生产15架“阵风”战斗机,实际上仅完成了13架。
2024年,定下了25架的交付目标,实际上只交付了21架。
按照这个节奏,即使没有新订单,达索公司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才能交付完现有的订单。
“阵风”战斗机总装车间
战斗机装备是一项涉及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与系统整合的复杂系统工程。
从接收装备到形成完整作战能力,通常需要至少12个月的系统性建设周期。
“阵风”战斗机迟迟无法交付,很多国家真的“耗不起”。
“阵风”战斗机,为什么交付这么慢?
这还要从“阵风”战斗机肩负的使命说起。
“阵风”战斗机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发,于1986年首飞,2001年服役于法国空军。
“阵风”战斗机采用两台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采用独特的鸭式布局,配备了相控阵雷达和光电探测设备,能够执行对空、对地和反舰作战任务,被法国媒体称为目前全球“功能最全面”的战斗机之一。
“阵风”战斗机不仅是法国军事工业的旗舰产品,更肩负着推动欧洲军事自主化的重要使命。
因此,“阵风”战斗机在研发上由法国完全自主,在软硬件上,绝大部分由欧洲本土企业供应。
凡事皆有两面性。
本土化供应,增强了“阵风”战斗机的自主可控,却也让其供应链缺乏韧性。
一方面,零部件遭遇供应瓶颈。
“阵风”战斗机采用的是法国赛峰集团的M88涡扇发动机。
M88涡扇发动机
2023年,赛峰集团因产能不足导致发动机交付延迟,直接影响阵风战斗机的生产进度。
一架“阵风”战斗机,至少需要3万多个高精度零部件与大量电子元件。
即使缺一颗螺丝钉,也会让总装停工。
自新冠疫情以来,欧洲航空业供应链中断,达索公司先后遭遇结构件、发动机、大量耗材和小型设备项目等供应短缺问题。
法国的人才和工程设备短缺,也在影响“阵风”战斗机交付。
另一方面,关键材料被断供。
虽然大部分零部件实现了本土化,但是,部分材料依然依赖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等国家。
作为一种高强度和轻量化的金属材料,钛合金是航空发动机和机身制造的关键材料。
从全球市场看,俄罗斯提供了全球航空航天业所需要钛的一半。
长期以来,欧洲主要从俄罗斯进口钛金属。
俄乌冲突后,欧盟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高端钛材一度断供。
法国被迫转向从日本进口,也仅能满足需求的60%。
关键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也对“阵风”战斗机的生产造成了冲击。
“阵风”战斗机交付速度缓慢,核心症结在于欧洲本土供应链的结构性缺陷。
技术标准碎片化、资源依赖症与产业协同失效,也削弱了“阵风”战斗机的性能。
印度媒体曾报道,印度空军采购的“阵风”战斗机暴露出了部分技术问题,如航电系统软件升级滞后、部分部件维护成本过高等。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疑似飞机残骸照片(右),以及此前印度空军序列号为“BS 001”的阵风战机照片
“阵风”战斗机作为一款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其性能的发挥高度依赖软硬件协同优化。
这一系统工程特性不仅体现在设计阶段的顶层架构规划,更贯穿于生产、测试、部署全生命周期。
欧洲的供应链缺陷,直接影响“阵风”战斗机的作战效能。
一个细节是,法国原计划为“阵风”F4型号集成“神经元”无人机协同AI系统,但因西班牙Indra公司研发进度滞后,该功能被推迟至2026年,削弱了多域作战能力。
如果欧洲无法重建军工体系,“阵风”的性能优势或将持续缩水,最终沦为“高成本、低协同”的过时装备。
反观歼-10,依托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自主可控,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实现100%国产化。
快速交付,全产业链协同实现了高效生产,埃及订单从签约到首架交付仅耗时6个月。
迭代升级,技术储备与响应速度支撑持续进化。
巴基斯坦列装的歼-10C
更为关键的是,规模化生产下,歼-10CE极具性价比优势,售价仅为4000万美元,不到法国阵风的三分之一。
感谢巴铁直播带货,中国武器要卖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