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变」精神推动爱国爱澳社团不断改革发展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日前在特区政府总部与澳门十四个爱国爱澳社团的代表座谈中的谈话,聚焦于两大主题。其一是要持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澳门社会各界要汇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并将此课题随时放在心中,而且须具有居安思危意识,尤其是在现时国内外局势复杂变化下,澳门的短板是经济仍较单一,希望深刻领会中央要澳门做好经济适度多元产业发展的期望,并指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相当重要,大家要把发展横琴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其二是对爱国爱澳社团提出要求和期盼,指出中央高度关注澳门社团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希望同仁思考如何改革,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社团建设要在新时代中求变、改革创新,推进自身建设,配合特区政府新时期发展需要,发挥好角色及作用。

  夏宝龙主任宣达中央高度关注澳门社团发展,他自己就身体力行,在澳门进行考察调研的过程中的多场座谈会,除了第一场是与澳门特区行政、立法、司法这三大政权机关的首脑进行座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澳门同胞的亲切问候和真挚关怀,以及中央对新一届特区政府开局良好的肯定,并深入了解澳门各方面的发展现况和未来规划,以及特区政府的各项施政工作,以凸显「政权建设」的重要性之外,第二场座谈会就是与澳门十四个爱国爱澳社团的代表进行座谈,折射了中央对澳门爱国爱澳社团的高度肯定,以及对社团建设及改革的殷切期待。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思路,当日出席座谈会的社团代表,出现了「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而且是以「中青代」为主,甚至有个别「新面孔」,有别于过去同类活动的「来来去去这几个人」的状况。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求变」的表现。

  当然,这不等于是「忘记」了老一辈社团领袖的贡献。实际上,夏宝龙主任今次也像去年那样,专门约请了一批已经退下来的老社团领袖茶聚交流,而且也是有别于「来来去去这几个人」,出席名单似是实行「轮换制」,以便于有更多的社团老领袖感受到中央的温暖。

  澳门回归已经四分之一世纪,似乎是到了爱国爱澳社团也必须以「识变应变求变」的精神,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建设的时候了。因此,夏宝龙在各界社团代表座谈会中,就提出了社团建设要在新时代中求变、改革创新,推进自身建设,配合特区政府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其实,习近平主席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所提出的「四点希望」中,就提出了社团建设的要求。他在第四点「着力维护社会祥和稳定」中指出,要促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市民参与良性互动,引导和规范社团发展,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引导和规范社团发展」,可能就是既要按照《澳门基本法》关于结社自由的规定及澳门社团社会的传统,继续维系及发展社团社会,更要对目前社团有着「野蛮生长」的态势进行规范管理,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并指导其「内强质素」地成长。打个可能并不适当的比喻,就是对曾经「野蛮生长」的博彩业进行整顿,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那样。

  实际上,澳门是「社团社会」是澳门人「引以为傲」的「政治资本」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年,社团数量从一千七百多个增长到近一万二千个。在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七十万的澳门,平均每六十人就有一个社团,而且「奇葩」的是,有的社团领袖往往同时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社团的领袖。但是虽然如此,却有较多的「澳人」没有参加任何社团。

  在澳门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发挥了无法代替的作用。回归前,澳门由葡国实行「间接治理」,极少向社会提供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多由社团提供。而随着澳门特区的成立,澳门特区政府对澳门实行实质性的管制,但基于「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理念及尊重历史传统,社会服务基本上是实行向社团「购买」「代行」,而且随着立法会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成熟发展,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的选举采取「社团代表」的方式,还有政府的各类咨询组织的成员也是邀请社团代表参与,社团在多个领域深度参与公共治理,从而激发了社团如同「雨后春笋」般成立。据有关数据显示,澳门社团的年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八点五,而同期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却只有百分之二点三。

  我们当然是必须以正面的态度审视这个情况,因为新增加的社团,有不少是澳门回归祖国后,在各地学成甚至拥有博士学位的专业青年,所组织的法律、公共行政、经济、科技等各类专业甚至是「智库」型的社团,对于推动特区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及特区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传统社团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逆向思考,正因为传统社团的领导层出现了「来来去去这班人」或「终身制」的弊端,他们「报区无门」,而只好「另起炉灶」成立新社团。

  近年来,有的传统社团开始注意了专业化、年青化的建设,提升了一批年轻的「贤能爱国者」担任社团领袖,以至是提名其为立法会选举和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的候选人。但总体来说,与总的趋势要求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必须及早进行改革。尤其是在今年的立法会选举中,要认真落实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的「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更加关爱青年,为他们成长成才、施展抱负创造更好环境和条件」的指示。以此延伸,在二零二七年底醞釀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省级政协委员的人选时,都要能够体现习近平主席的这个指示。

  多年前,中央领导人对港澳爱国社团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希望。「内强素质」是要求社团从思想建设上提高成员对落实「一国两制」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政治水平及思想修养;组织建设上处理好扩大组织与提高成员质素的关系;「外树形象」,继续坚持爱国爱港/澳的宗旨,处理好同特区政府的关系,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让更多市民认可爱国爱港/澳社团为特区整体利益服务的真诚、无私。

  因此,爱国爱澳社团必须在组织架构人事安排方面体现「长征接力有来人」的新气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为会务的兴革注入新元素、新思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更好地服务会员,促进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及特区社会经济安全,为特区的持续繁荣进步多作贡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