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昔日王者的“中年危机”,该拿什么拯救你?

500

毫无疑问,国内粮油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消费者对食用油、米面的需求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零反式脂肪、低GI、功能性油脂等细分赛道快速崛起。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供应链区域化重构、ESG监管趋严等外部冲击,正在重塑行业竞争规则。

在这场变革中,年营收超2300亿元的行业龙头金龙鱼,既承载着国人餐桌安全的重任,也面临着低端市场萎缩、高端阵地失守的双重压力。金龙鱼的发展轨迹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折射出国内传统制造业在产业升级浪潮中的突围困境。

业绩承压背后

在行业剧变的背景下,金龙鱼作为行业龙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来,金龙鱼出现了营收利润双降的情况,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业周期困境。财报显示,2024年,金龙鱼营业收入为2388.66亿元,同比下降5.03%;归母净利润为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究其原因,是核心产品价格受原材料波动拖累显著。比如,大豆、棕榈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导致厨房食品均价下跌,抵消了销量增长红利。值得注意的是,饲料原料业务虽出现了10.37%的收入降幅,但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利润增长,凸显业务结构失衡问题。

二来,金龙鱼的成本管控能力遭遇了考验。一方面,大豆、棕榈油等进口原料占比超70%,国际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国内物流、人工成本刚性上涨,吞噬了本就微薄的加工利润。财报显示,2024年,金龙鱼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合计占比达4.2%,较五年前上升1.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运营效率的提升空间已接近天花板。

三来,金龙鱼面临着渠道红利消退与新兴渠道挑战。当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将价格透明化推向极致,金龙鱼引以为傲的经销商体系正遭遇价值重估。财报显示,2024年,金龙鱼的经销渠道收入741.88亿元,同比增长0.98%;直销渠道1646.78亿元,同比下降7.51%。面对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冲击,金龙鱼的渠道下沉策略遭遇瓶颈。尽管尝试布局预制菜、中央厨房等高附加值领域,但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2024年预制菜收入占比不足2%。

多元化布局的得与失

在传统主业遭遇增长天花板的背景下,金龙鱼开启了多元化扩张的征程。从粮油主业到油脂科技,从国内布局到国际市场,并购与投资的脚步从未停歇。然而,繁华背后隐忧渐显:米面品类的市场突围乏力,油脂科技的周期依赖症,以及资本运作的协同困境,都在考验着这家千亿巨头的战略定力。

在食用油领域,金龙鱼构筑了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配送的全产业链壁垒,但这种优势正在被跨界对手瓦解。鲁花凭借花生油高端化战略在国内高端食用油市场占据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福临门依托中粮全产业链布局抢占价格敏感市场,道道全则以“小包装+餐饮”组合拳蚕食区域市场。更严峻的是,金龙鱼米面品类市占率不足10%,且面临金健米业、克明食品等区域龙头的顽强抵抗。2024年,大米业务收入增长停滞,面粉业务上半年亏损,暴露品类拓展能力短板。虽然金龙鱼试图通过“丰厨”品牌切入预制菜赛道,但与安井、千味央厨等专业玩家相比,供应链协同优势尚未充分释放。

油脂科技板块一度被视为金龙鱼的第二增长曲线,但高增长背后暗藏隐忧。油脂科技板块2024年的销量和利润都有所增长,主要受益于生物柴油需求激增及油脂副产品深加工。但该业务高度依赖棕榈油价格周期,且面临嘉吉、ADM等国际巨头的竞争。2024年印尼棕榈油出口政策突变,导致公司海外原料采购成本波动加剧,暴露产业链韧性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频繁的并购整合暴露出战略协同难题。2024年,金龙鱼斥资22.9亿元收购鲁花集团部分股权,本欲借力其花生油渠道优势,却因品牌定位冲突陷入左右手互搏,协同效应尚未显现。

重构增长动能的战略抉择

500

当外部挑战与内部瓶颈交织,转型已成为金龙鱼的必然选择。在这场关乎生死的战略重构中,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和全球化布局构成了破局的三驾马车。通过功能产品的迭代升级、垂直产业链的深耕细作,以及本土化与全球化的高效协同,金龙鱼正试图撕开传统业务的桎梏,寻找新的增长极。

其一,技术驱动的产品创新革命。当消费者开始为健康支付溢价,金龙鱼必须打破“安全=同质化”的认知陷阱。2024年推出的“零反式脂肪”系列食用油虽未达预期,但预示着正确的技术方向。未来需建立消费者健康数据库,通过AI算法精准开发功能型产品。如针对糖尿病人群的低GI油脂、针对健身人群的高蛋白面粉。

其二,垂直整合的供应链突围。在原料端,金龙鱼需突破“买全球卖全球”的粗放模式,可通过参股巴西、阿根廷大豆种植园(如中粮模式),锁定500万吨/年原料供应;同时加码油菜籽、葵花籽等国产油料种植,配合“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原料稳定性。在下游,中央厨房业务需摆脱“小而全”的思维定式,聚焦团餐、连锁餐饮赛道开发定制化半成品。例如,为连锁茶饮企业提供定制油脂、糖浆解决方案,毛利率可达35%以上,远超传统粮油业务。

其三,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化深耕。当前,东南亚市场正成为必争之地。在印尼设立棕榈油压榨厂、在越南推广“本土化”小包装油品牌,这些动作虽显稚嫩,却展现出金龙鱼的国际化野心。在欧洲市场,则是通过并购当地有机粮油品牌,快速切入高端市场。这种“全球资源+本地运营”的模式,既能规避贸易壁垒,又能捕捉新兴市场需求。

站在3000亿营收门槛前,金龙鱼的转型之路注定充满阵痛。但正如稻米油研发突破所昭示的那样,真正的护城河永远属于敢于颠覆自我的企业。当传统粮油遇上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这场自我革命或将重塑国内食品工业的未来格局。而金龙鱼能否涅槃重生,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字里行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