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的,充电宝厂商也不再热衷推出高能量密度的聚合物充电宝

【本文来自《倍思宣布召回3.8万余台移动电源 极端情况或自燃》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好了,终于看到官方信息了……

倍思这款30000mah充电宝是我第一台65W充电宝,这东西出来的太早,参数激进——

首先是充电功率大,充放电都号称65W,在当时算是最早的PD 65W快充。

其次那几年倍思采用的电芯能量密度都很高,基本都是同容量里重量最轻的——这东西30000mah加上pd65W只要550克,五年后的现在同参数的充电宝都要重不少。

最后,保证上述激进参数,还有当时少见的电压电流显示灯噱头,倍思的充电宝几乎是最便宜的。

所以,推测它在设计上应该是有所取舍的,比如电芯的稳定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简化等。

具体到这个65瓦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没问题,试过给支持PD的笔记本充电,十分钟左右就过热停止输出了,按键显示屏也没反应了。静置一两天后,充电宝复活(可能有自恢复保险),但是中小功率(不敢65瓦充放电了)放电下,放电到56%就黑屏死机,看来库仑计有问题了。而且容量下降明显,估计内部电芯有缺项了。

再之后,某次过热后,再也没有缓过来,彻底坏了,大概用了不到一年,此后我基本不再购买倍思的移动电源(看了下京东记录,我竟然买了十来个倍思的充电宝,那时候倍思充电宝做工精致、功能新颖、能量密度高,确实是参数党的好选择。)。

此前一次被参数引入坑,而体验不好的是小米/紫米的10000/20000mah 18W充电宝,也是做工好,同级最轻,价格实惠。结果一年左右全部鼓包(特别是在外奔波,特别依赖充电宝的时候,那焦虑一言难尽。)。

之后,很久,我不再碰低价高能量密度充电宝了。倍思这批高密度电芯充电宝耐用性普遍较差,我手上还能用的,也就剩下一两个了,大部分都没反应了。同时期或更早的羽博、京造等牌子“笨重”充电宝还能正常使用。

而且很有趣的,充电宝厂商也不再热衷推出高能量密度的聚合物充电宝。

有兴趣可以去查,现在几乎没有<200克的1万mah(当年的紫米1万,其实就是小米,现在的酷泰科),或者360克左右的2万mah(小米移动电源2或者当年的倍思)。而且,也不再热衷金属外壳了……

这可能是厂商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上找到的另一种平衡。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