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毕业生已坦然接受月薪7k的事实?
在小红书刷到一篇帖子《清华北大毕业生已坦然接受月薪7000的事实》↓↓
po主先是发了这张截图:“本科元培数学方向,研究生数院,毕业入行金融,现在月薪七千”
之后帖子写到:
无独有偶,上个月和一位本硕都是清华经管的35+师兄吃饭,师兄告诉我,他已经决定去一家事业单位,员额制,月薪7000,无编制,签署无固定期限合同(虽然没编制但一般也不会裁员,稳定的后半生)
师兄:“我已经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
师兄是西北某省高考的理科第五名,本科顺利进入了清华经管。听到他的这个决定,刚开始,我还替他感到惋惜,质疑师兄。
师兄毕业之后,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中间跳了两次槽,从GIGG投行- XX资本-美元基金,但从去年开始,所在公司业绩直线下滑,他也一直在重新找工作。
本以为凭借着清华本硕能够很容易国企或者是同类的金融机构,他的薪资预期也逐渐从降低20%到降低50%到降低70%。他的履历很光鲜,但有个致命的缺陷:没有资源。
师兄去面试银行,本想去分行躺平,结果分行不招,就去面支行,支行上来就问你有什么资源?能够带来多少存款,能够销售多少理财产品?
去面试PE,上来就问你能够拉来多少资金?如果拉不来资金,你在被投企业方面有什么资源?能不能直接带来项目?
想去面试国企,找了各种途径,问了几圈,得到的答复都是国企不招人,即便有个别招人的岗位,也是对一些VIP招聘,普通人没有机会。
在看到其他许多清北毕业生,想方设法去做教培,我突然间理解了师兄。
质疑师兄,理解师兄,过几年也许我们都会成为师兄。
像P3一样,不管是当年被教育好好学习的学生,还是现在仍在鸡娃的家长,都以为孩子能够通过考上清华北大过上图片上层的生活,却没意识到时代在慢慢改变,他们的想法还存在过去,现在已经过了缺乏人才的阶段,而是步入存量竞争时代。
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其实他们一直在最下层摇船。只是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却没有意识到。有的人意识到了,想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有的人在挣扎过后坦然接受。
评论区有不少网友都在质疑这篇帖子的真实性:
“从美元基金出来的人怎么可能会7k薪水?”
“在3C+美元基金工作过这么多年,肯定有积蓄,不会去打卡上班赚那7k月薪吧”
“我哥公司最近来了一批清北被大厂裁员开的外包,有30w-40w年薪啊”
但也有部分网友指出:“从小白混成老油条后还是没有任何资源的话,那被拒就不冤枉”
金融行业需要资源,就算是名校出身,若无资源加持也很难↓↓
大家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