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工作效率低到我们无法想象,我在非洲搞工程遇到的老黑都比他们勤劳得多
【本文来自《参观一间欧洲工厂后,我断定关税冲突中国不会输》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来说说我对中外制造业关于“成本”的看法,先说两段经历。
前几年我去澳洲,司机是个中年华人,他说他是九十年代初离开的中国,到澳洲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制作广告灯箱。当时老板给的指标是每天做两个,他一上午很轻松就完成了,于是下午又做了两个。结果就有当地同事跑来跟他说:你就做两个不要多做,等到老板完成不了订单,我们可以要几倍的加班费。他一听这个主意好,于是也每天磨洋工做两个。然而最奇葩的来了,到最后老板真的要他们加班,那帮同事却各种找理由拒绝,给多少钱都不干,最后老板违约赔了钱。后来他也看明白了,这帮人就是单纯的懒。
还有一次在意大利,开车经过一段大概五六百米的地下通道(不是穿山隧道,就是类似城市下穿立交通道),同行的人跟我说这条隧道建了七年,上个月刚通车,开车方便多了。当时我就惊了,就这毫无难度的隧道,放国内建设周期不会超过一年,加班加点没准半年就建好了。于是我问他是因为征用私人土地引起纠纷吗?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原因了,然而并不是。一开始是因为施工机械不够,光调集机械就用了半年多;然后一个什么设计有问题,又停了半年多;然后就很顺利了,老外用他们“正常”的工作效率五年多完成了。
后来我就明白了,我们的制造业成本低其实主要是建立在高效率的基础上的,人工成本只是很小的影响因素。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我们的工人在生活待遇上并不比欧美工人低。欧美那边的工作效率已经低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了,我在非洲搞工程遇到的老黑都比他们勤劳得多,老黑虽然经常拿了薪水就玩失踪,但至少拿薪水的时候是老老实实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