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接受彩礼,那么其他国家也没必要接受美国关税

  美日第二次关税谈判基本上又是各说各话,特朗普不光是想要关税,,更多的在汇率、防务等问题上,都要痛宰一笔,日本不答应。

  很多人没看懂为什么一向唯唯诺诺的日本怎么突然强硬起来了,其实很简单:

  就好比谈恋爱,日本这种,就类似于内地汉族异性恋体制内的年轻男性,这类男性是最没有统战价值的,而这类男性平时受到的约束就是比较多,无论是社会上的,家庭上的,还是单位上的,如果他都不接受的条件,那说明条件就没法谈。

  美国现在开出的条件是:房子车子要写他名字,他还要改口费,他还要见面礼,搞不好他还让你抚养他弟弟,这种协议你能签?

  就算签了,你敢打包票说美国不会反咬一口?比如说签了协议美国制造业还是没有回流,依照特朗普那性格,这是谁的错?那肯定不是特朗普的错,肯定不是美国的错,那肯定是日本的错啊。

  给了一大堆彩礼,车子房子都写美国的名字,最后还告你个婚内强奸。

  不结婚就不结婚咯。

  让我一个人呆着吧,挺好的。

  那又有人说了,不是说美印谈判挺好的么?

  那确实,像美国这种狮子大开口的,什么人愿意答应?

  黄毛。

  黄毛管你这啊那啊,先上床再说。

  什么?你要房子车子票子?你没看我穷的裤衩子都当了吗?

  和印度人说承诺?笑话,印度连法律都能回溯,指望它遵守承诺?

  一物降一物,老美就得我们印度大兄弟来治。

  中国供应链

  这段时间我一直呆在reddit,X,进过一些美国人的群组,了解了一些情况,现在基本确定的是,美国港口一定会出问题,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停靠船舶数量已经下降了44%,美国港口本来自动化程度就比较低,全球十大港口,美国只占了一个,也就是第十名洛杉矶港。

  美国企图以停靠费来解决美国造船业的问题,是比较幽默的,法案是这样规定的:

500

  这里面的纰漏很多,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航运公司,你找个美国造船公司,提供一个订单。

  放心,最后船不会出来的,造船公司也清楚。

  但是你提供订单以后,你的非美国造的船的费用,就不用支付了。

  等三年之后,造船公司随便找个借口退单即可。 

  这等于说公开给了美国制度性腐败的机会。

  这是其一,其二是以小欺大,这个比较搞笑,目前中国无论是在船舶制造和港口上占据绝对的双重优势,即便是不用上述办法,国际航运船舶也可以直接停靠在加拿大港口或者墨西哥港口,卸货,然后再把货物装车运到美国,白白便宜了加拿大和墨西哥。

  依照目前的情况,用不了多久,美国港口就会出现巨额损失,不少卡车司机也面临没有单的情况。

  另外一个是美国工业本身就非常依赖于中国供应链,目前就我了解的情况,受到最大打击的不是像沃尔玛之类的跨国巨头,相反的是,这些公司反而可以受益。

  这是因为,这些跨国公司巨头拥有极强的政治游说能力,可以让政治上为这些跨国公司大开方便之门,而那些小企业,比如说5到20人的企业,他们一方面依赖于中国供应链,要承受关税上涨的巨大打击,另外一方面,像沃尔玛之类的巨头会使用政治手段进行规避。

  巨头们无论是政治游说还是损失承受能力,都要大大超过小企业,我已经看到好多的美国小公司的老板基本上处于等死状态,有的甚至寄希望于能不能搭上沃尔玛之类的供应链进行关税的规避。

  这实际上人为创造了所谓的二元经济,“批条子经济”,如果沃尔玛公司大发善心,收点保护费确实可以收编这些小企业的。

  中国供应链强大到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关于日产要完蛋的消息频繁上新闻,合并之类的传闻一直就有,但是就在最近,日产突然打了个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回马枪:东风日产N7在一天内收到了10138台订单的开门红。

500

  或许这个成绩在目前电动汽车数据满天飞的情况下,这个新闻似乎也没多少人报道,但是消息传回日本,日本人非常兴奋:

500

  众多留言如下:

  “终于有一款车可以在中国竞争了吗?”

  “因为是中国供应链,所以才能做到这个价格。如果进入日本市场,我们国内的厂家恐怕要倒闭了。我可以确保丰田和本田的产品价格至少是它的一倍以上。这简直是暴击"

  "虽然我理解这在现实中不太可能但还是希望能以这个价格在日本销售电动车..我会立刻抛弃我的本田并拥抱日产,而且永远不允许别人诋毁日产"

  “这个设计感觉有点微妙。而且,不管怎么便宜卖,国内基础设施能跟得上吗?还是很不完善。我觉得在日本还为时过早。最后,日产这样低价销售,能撑得住吗?物价那么高,经营也很困难吧能做到这么低的价格,真是太不容易了。只有依托中国才能做到吧,这是脱日入华吗”

  ……

  一部分日本人因为日产有复苏的迹象而兴奋,一部分又因为日产几乎完全嵌入了中国供应链而担忧,研发在中国,供应链在中国,日产这款车能做到这么便宜也不是什么秘密。

  这种情况实际上早就在家电品牌中用过,这是当时是中国企业吞并了日本家电企业,又把日本的家电企业融入了中国供应链,一下子成本就降下来了,于是“品牌复活”,企业家往往在这类复活的品牌上说的花里胡哨的,其实根本性动力还是来自于中国供应链。

  日本如此,美国也同样,美国的消费早就被扭曲,制成品的价格已经和中国价格完全脱离关系,甚至有些产品压根就没有。

  下面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个实验

  美国人做过一个愚蠢的实验:

  翻译如下:

  每个人都说他们会为“美国制造”支付更多费用。所以我们进行了 A/B 测试。

  当我们将美国制造的旗舰产品定价比中国制造的产品高 85% 时,25,650 名客户有机会用他们的钱包投票。事情是这样的。

  作为小企业主,我们已经听过一千遍了:

  “我很乐意花更多的钱来支持美国制造的。”

  我们愿意相信它。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了测试。

  我们制作过滤淋浴喷头。干净、时尚的设计。但更重要的是,拥有市场上最好的淋浴过滤器。

  我们最畅销的型号 — 在亚洲(中国和越南)制造 — 售价 129 美元。但今年,随着关税从 25% 跃升至 170%,我们想知道:我们能否在保持利润率的同时将制造业回流到美国以维持正常运转?

  我们找到了一家美国供应商。新装置的生产成本高出近 3 倍。为了保持我们的利润率,我们不得不以 239 美元的价格出售它。

  所以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我们创建了一个秘密登录页面。产品和设计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什么?其中一辆标有“亚洲制造”,售价 129 美元。另一本是“Made in the USA”,售价 239 美元。

  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 Made in USA 或 Made in Asia 版本。

  结果发人深省。

  没有一个客户购买美国制造的版本。

  我们测试了一切:颜色、文案、布局。我们测试了多天和多个流量来源。每次结果都一样。

  有那么一瞬间,我们以为自己犯了技术错误。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不是营销的失败,而是对价格的公投。

  我们希望相信客户会用他们的钱支持美国劳动力。但在面对真正的决定时,而不是在调查或评论区,他们没有这样做。

  这不是他们的错。大多数人都捉襟见肘。他们处处感受到通货膨胀:汽油、日用品、抵押贷款。“支持美国制造业 "成了大多数人负担不起的奢侈品--即使他们想负担。

  这不仅是我们的问题,也是经济的问题。

  像我们这样的小品牌希望在这里生产。我们愿意投资。但是,如果不在消费者激励、自动化和贸易政策等方面做出重大改变,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对我们没用。对我们的客户也不行。

  我们仍然致力于探索本地制造。但就目前而言,这并不可行。

  我们之所以分享这些数据,是因为这些数据连我们自己都感到惊讶。我们认为这些数据值得讨论。

  如果政策制定者和专家学者想要重建美国工业,他们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理想主义并不总能在与价格标签的接触中幸存下来

  很显然,这个实验很蠢,因为不用实验大家都知道结果是什么。

  然而更蠢的地方来了,消息传到reddit后,这是美国人反应:

500

500

500

  所有的美国人都在讨论一个事实:在钞票面前,所谓的购买美国货的倡议一文不值,这没什么,印度当年也搞过。而且很多所谓的购买美国货的行为,与其是说商业行为,不如说是行为艺术。

  当然这还没完,我注意到了所有的美国人,注意,不是一个两个,在这篇讨论的帖子上982个留言,没有一个注意到价格的不正常。

500

  这就是页面上那个所谓“中国制造”的喷头,他们觉得这个比美国的239美元的更便宜。

  因为这个只卖129美元。

  也就是930人民币。

  只是一个淋浴喷头而已。淘宝在100人民币左右的比比皆是,更便宜的也相当多。

  刚我搜了一下,这个蠢喷头到现在居然还在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