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激光雷达第一个国标来了!禾赛、华为、速腾聚创参与起草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的首个国标来了!在今年五一假期前的4月25日,国内车载激光雷达领域首个国家级标准《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45500—2025正式发布。

500

该标准由工信部提出,2021年开始预研,2023年3月正式获批立项。国内五十多家主要的激光雷达制造商以及整车厂、智能驾驶参与到该标准的制定,包括禾赛、华为、速腾聚创等,同时还有法雷奥、莱茵技术、大众汽车、福特汽车等海外或合资企业。

《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下简称《方法》)中规定了车载激光雷达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该标准适用于道路车辆外部信息感知用激光雷达,其他激光雷达可参考使用。那么下面我们来简单解读一下这份标准文件的重要内容。

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

首先,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有几大关键的性能参数,包括测距能力、测距精度、视场角、反射特性精度等。

在测距能力上,《方法》规定激光雷达的最远探测距离不应小于标称值,最近探测距离不应大于标称值。

距离精度和距离准度方面,激光雷达在标称测距范围内各视场区域的距离精度(σd)应满足σd≤max(0.1m,0.25%S),距离准度(δd)的绝对值应满足|δd|≤max(0.2m,0.5%S),其中S 为当前的探测距离数值。

这里的精度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对某一量的多次测量中,各测量值间的离散程度;准度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对某一量的多次测量中,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其真实值的偏离程度。

精度反映的是重复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但未必代表与实际值相符;准度则是反映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水平/垂直角度精度要求≤0.1°,角度准度≤±0.2°;视场角要求水平/垂直视场角≥标称值,漏检角≤标称值。

反射特性精度需满足:不同反射率目标物的误差需≤10%(10%反射板)、≤15%(50%反射板)、≤30%(90%反射板和V类反光膜)。

另外,激光雷达还要求点云在单漫反射板(漫反射板与激光雷达的距离需大于 5 m)和双漫反射板(前漫反射板与激光雷达的距离 > 5 m,且两板间距 > 4 m)场景中不得存在拖点。

同时《方法》要求激光雷达启动时间(从通电到输出首个点云的时间)小于等于40s;点频和帧数要求大于等于标称值的99.9%。

由于车载激光雷达的工作环境较为苛刻,比如安装在车身外的激光雷达需要面临振动、日晒高温、碎石等恶劣环境,所以对环境适应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包括下面六大要点。

功能状态:试验中有效点云相对丢点率 ≤ 20%,丢包率 ≤ 5%;试验后需满足距离精度、准度及点频/帧频要求。

电气性能:涵盖电压波动、过压、反向电压、抛负载、短路保护等测试,确保供电稳定性。

机械性能:振动、冲击、碎石冲击(视窗表面受损面积 ≤ 0.2%)、耐磨、线束拉脱力测试。

防尘防水:乘客舱外IP6K7/IPX9K;乘客舱内IP5K2(车顶激光雷达不适用IPX7)。

环境耐候性:高低温存储/工作、温度循环、湿热循环、盐雾、太阳辐射、化学负荷等测试。

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抗扰度、传导/辐射抗扰度、无线电骚扰特性需符合GB/T 18655—2025。

核心测试方法

500

《方法》中对测试环境作出了具体要求。测试的环境是将激光雷达安装在高精度转台上,加上一块大面积漫反射板。试验使用的激光雷达高精度转台角度精度不应超过0.02°,角度准度不应超过±0.02°。

在测量最远探测距离时,对激光雷达的视场区域进行划分,使用10%反射率漫反射板(尺寸≥2.4m×2.4m),用转台绕测距中心旋转激光雷达,选取激光雷达一个视场区域内的任意位置正对漫反射板的中心,记录一段连续时间内不少于100帧点云。并逐步增加距离,记录视场区域内探测概率(POD)≥50%的最大值。

距离精度与准度是使用高精度转台测量点云数据,计算均值与标准差;角度精度使用90%反射率板(倾斜10°±2°),计算水平/垂直角度偏差标准差;角度准度使用角反射器,通过转台旋转测量顶点坐标偏差;视场角通过旋转转台记录目标边缘消失时的角度,计算视场角;反射特性是使用不同反射率板(10%/50%/90%及反光膜)上测试反射值精度;抗干扰测试是在光学暗室中两激光雷达对射,统计虚点率。

那么如何算通过国家标准?目前检验规则为一次抽样方案,抽取8组样品分别进行功能性能、电气负荷、温度/湿热、机械冲击、振动、防护等级、EMC、耐久性等试验。全部项目合格为通过;任一不合格需加倍复检,仍有不合格则判定不合格。

激光雷达行业的里程碑

随着高阶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在近几年迅速提高,高阶辅助驾驶的普及也推动了激光雷达的广泛上车。实际上激光雷达真正大规模上车也不过经历了三四年时间,技术路线仍是百花齐放,行业尚未统一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过去一直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标准。

2021年是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的元年,《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也是从2021年开始筹备预研,对应行业的发展阶段。该标准首次明确了车载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如测距能力、距离精度、角度分辨率)、环境适应性(如高低温、湿热、盐雾)、电磁兼容性等核心指标,结束了行业内技术要求分散、测试方法不统一的局面,避免了“虚假宣传”或“低质竞争”,提高行业的透明度。

同时,激光雷达国标的推出,也明确了目前市面上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的门槛,设立了最低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为企业创新提供标准化的测试方法,以及更高的标准,产品性能得到更快速的验证,促进激光雷达厂商在不同的技术指标上持续迭代优化。

中国作为车载激光雷达最大的市场,《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推出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除了通过标准化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还能为中国牵头的ISO/PWI 13228《道路车辆激光雷达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提供参考,中国激光雷达产业有望在全球智能驾驶领域占有更核心的地位。

500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