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再谈4+4:协和医学院招生的弱点及其解决办法?还是圈层思维啊。。。
勇于说话的饶教授在此轮协和4+4风波中的发言为何不再得到广大民众认同?不要说专家之言的专业,我想大概率还是圈层的自我防卫吧。为此,我专门写此篇短评,大家评介评介(因本人的拼音、头条同名号已发几期视频,但不知缘何有些被P了,因此在观网上发,再检测一下我们的审核环境)。 有评论说得好,医生只是熟练工而已(就门诊及手术而言),也就是说实践才是医生培养最重要的方式。今天中国医疗的5+3+4或4+4都是设立高难度门槛,意图通过高门槛实现高圈层及高收入(奈何中国医疗体系不是美国,无法做到美国医生的极高收入及阶层利益),从而影响到的社会流动,尤其是寒门子弟进入(哪个寒门子弟经受得起10多年的大学生涯?)难度大,而且还影响生育年龄(哈哈)。如今某些利益集团在通过提高难度与门槛(今天中国的医疗、考公等,越来越如此),再表面迎合综合学科(如4+4等)等暗立权贵通道,这些操作我们普通百姓未必看得清,而且这些人特别善于分化利益、混淆黑白、转移矛盾,从而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圈层固化、阶层抱团局面。这有违我们新中国的立国之本,怎么办?我们新中国有半年到一年培训的赤脚医生成功实践,说明什么?说明医生的准入门槛不是想像中那么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已经解决基层门诊准确度的今天,已经可以作为门诊医生的辅助助手去操作,也就是说科学已经解决医生准入门槛而快速进入实践的问题。因此针对今天中国医生准入门槛高、逐步圈层固定化、阶层化的今天,强烈建议大改医疗教育体系,重点如下:1.将5年医学本科转为4年,强化实践阶段及实践后的培养。2.禁止各大、尤其是三甲医院及以上的医院歧视学历(似可建立比例保障),也就是说本科与硕博不存在准入差异,当然硕博的收入可以更高些。3.为鼓励医生服务基层,加强德育,实施青年医生服务乡村、服务基层的倾斜制度,如收入、如晋升、如考评倾斜(如乡村、基层门诊量对比大医院门诊的加权翻倍,专科门诊与综合门诊的差异考评等)、如优秀评价(主要是医德等)、如脱产、半脱产深造硕博等,创造在大医院不愿服务基层的医生晋升弱化,有医德、勇于服务基层的医生晋升强化的行业局面,并形成将来大医院的优秀医生大比例来自基层锻炼人员局面。4.弱化第一学历歧视,二、三本与一本的差异弱化,如第一学历弱势的医生可以通过服务乡村及基层的努力可以换取晋升、再学习等制度的倾斜。5.一切基于考试,却不唯于考试,要加强医德及基层服务优秀评价等手段的加权结合,完全可以汲取教员时代的工农兵大学生的某些优秀的机制应用于今天。6.本硕博的机制不局限于直通车,更倾向于实践后再学习的深造优势,脱产与半脱产的结合。---以上这些如果在以前有难度,但由于人工智能及远程医疗等科技辅助,加上分级门诊体系优化健全,今天这一切可迎刃而解!欢迎批评!
平民视觉王海星
20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