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改组「内阁」传闻扑朔迷离

  就在民进党及其侧翼罢团罢免中国国民党「立委」的第二阶段联署取得重大进展,将要陆续向各县市「选委会」送件,而且台中市「一马当先」的当天亦即昨日,《中国时报》大字标题刊出《迎战罢免520后转型战斗内阁,看好罢蓝气势,改由论述能力强阁员接棒,将战力拉满》的消息,声称罢免国民党「立委」的罢团陆续送出二阶罢免联署后,民进党看好罢蓝气势,据了解在五月二十日后、罢免投票前,赖清德将进行「内阁」改组,「行政院长」卓荣泰不动,但起用论述强的阁员,转型为「战斗型内阁」,迎战可能在七月进行的罢免投票及之后的「立委」补选。据了解,这波人事调整的因素有派系考虑,也有部分阁员表现欠佳的不满,认为应部分改组,强化战力与沟通能力。

  该消息见报后,引发政坛震动,不少人认同该信息,并认为志在「清一色」的赖清德,不但在政坛上要搞「清一色」,而且在民进党内也要搞「清一色」,对「非赖派系」者尤其是「英系」,即使是与其同属「新潮流系」以至「南流」,但却是「菊系」的刘世芳等,也都要「清仓」,独尊「赖系」。不过,也有民进党人对此信息表达置疑,如与赖清德同属「新潮流系」的民进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吴思瑶就表示,她完全没有收到相关讯息,对于报导内容「存疑」,并质疑是设定一个目标,为大罢免后续预先炒作蓝绿对决态势。

  而「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也发出新闻稿澄清,此为错误消息、内容纯属臆测,盼媒体本于事实进行相关报导。

  本来,在过去的历史实践中,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时期,在「五二零」时进行「内阁」改组,这是惯例,也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往往也会在事前透过特定媒体「放风」,即使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也是「十不离八九」。因此,《中国时报》的报导,可能就是这种操作。

  但问题是,《中国时报》在政治立场上偏蓝,批评民进党的错误政策不遗余力,被民进党人视为「敌对势力」,当年还曾由亲绿政治人物发起「拒绝红色媒体、守护台湾民主」游行,矛头直指《中国时报》、中天电视等,表达「台湾社会对中国渗透到台湾媒体的忧虑」。因此,赖清德要「放风」,可能不会选择《中国时报》,而是《自由时报》或「三立」等亲绿媒体。不过,也有可能是民进党高层「逆势操作」,刻意透过迂回方式向《中国时报》「放风」,以达成相冲加迭效果,将舆论炒热,以便更有利于改组「内阁」。

  按照《中国时报》的报导,赖清德将选择以「换兵不换将」方式,卓荣泰不动,但调整卓荣泰麾下团队,以提升整体政治响应与攻防能力,朝「战斗内阁」转型。而首波换血重点,约有五个部会首长,主要是引起较多民怨争议及非赖系的首长,包含「卫福部长」邱泰源、「经济部长」郭智辉、「国防部长」顾立雄、「内政部长」刘世芳与「国发会」主委刘镜清,都被点名。

  按照「被点名」的「阁员」看,邱泰源、郭智辉、顾立雄和刘镜清,可能是不符赖清德「战斗内阁」的要求,而且也在任内有着某些令到赖清德不满的行为表现,因而他们将会被「炒鱿」,似乎是「不幸而言中」。

  但刘世芳也在「换将」名单中,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镇压国民党罢免民进党「立委」活动中,刘世芳忠实执行了赖清德的意旨,「内政部」属下的检察机关及调查机构,先后搜索了国民党的台南、台北、新北、高雄、宜兰、基隆及台中县市的党部,对十四名高级党工实施羁押禁见,还对多人裁定高额价交保候传。另外,检调机构还搜查了国民党「立法院」总召傅昆萁的寓所。「内政部」属下的警察局,还要传唤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等人。按照这个趋势,下一步可能就是直攻国民党中央党部,甚至拘捕朱立伦。

  因此,刘世芳一方面有功于赖清德,另一方面在此要「趁热打铁」「团灭」国民党的关键时刻,如果「炒掉」刘世芳,可能会对民进党的「大罢免」造成负面冲击。而且,目前七十四岁的「监察院长」陈菊,因罹患脑血管阻塞病,在医院治疗中。如果「炒掉」刘世芳,可能会对陈菊造成强烈刺激,甚至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陈菊与赖清德都是「南流」的领袖,断估不会间接对陈菊「下手」。

  如果赖清德一定要「动」刘世芳的话,可能是在「新潮流系」以至「南流」内部,以及与陈菊之间,达成共识,让刘世芳回到高雄市,筹备参选高雄市长。实际上,一方面,在有意参选高雄市长的民进党人中,民调最高但却是「非赖系」的林岱桦,被高雄市检调机构以涉及助理费诈领及违法收受政治献金案为由予以拘捕(后交保)后,余下的许智杰、邱议莹、赖瑞隆等人互不服气,难以整合,因而将曾任高雄市副市长的刘世芳召回,并「没收初选」征召刘世芳参选,才能制止党内分裂。

  另一方面,本来陈菊在卸任高雄市长前,是有意培植其「大弟女」、时任高雄市副市长的刘世芳接班的,因而出版了《花妈心内话:陈菊4000天》一书,为刘世芳参选高雄市长「造势」。而刘世芳也在高雄市长初选前就在高雄市区挂满广告牌,被外界和其它初选对手质疑资金充裕、背后势力不单纯。但就在民进党进行高雄市长初选前,刘世芳却在脸书宣布退出民进党高雄市长初选。刘世芳说:「因为支持我,陈菊市长饱受攻击。令人痛心的是,连一本单纯的回忆录都被和初选扯在一起,无庸置疑的政绩也被扭曲被怀疑。陈菊市长饱受委屈,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到不舍。我更担心,激化对立会让市民对高雄的未来失去信心。」现在,在陈菊的病情康复可能并不太乐观下,是应当「补偿」陈菊及刘世芳一系的时候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