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油广场风云录:当广场舞大妈杠上资本围城

南油广场风云录:当广场舞大妈杠上资本围城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当民警善意提醒广场舞喇叭音量过大,得到的却是广场大妈一连串尖锐的吐槽。这看似偏离主题的 “话匣子”,实则撕开了公共资源分配中难以回避的社会矛盾。在大妈们略带情绪化的表达背后,是底层群体对公共空间被资本蚕食的无奈与抗争,这些吐槽,绝非毫无道理的抱怨,而是对社会公平的深刻叩问。

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应是服务于全体公民的共享资源。南油广场从最初供群众自由活动的场所,逐步演变为被资本层层围猎的 “私人领地”,篮球场、网球场的更迭,看似是城市功能的升级,实则是公共资源 “贵族化” 的缩影。当广场舞大妈被挤到路边,而网球场需要付费才能使用,这种鲜明的对比,恰恰印证了公共资源分配的失衡 —— 本应无差别开放的空间,正在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底层群体的活动权利被不断压缩。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这种变化打破了公共空间原有的平等属性,加剧了不同阶层间的隔阂与对立。

大妈吐槽中 “富人与穷人的博弈”,直指社会治理中资源分配的结构性矛盾。城市管理者在公共空间规划与改造时,往往更倾向于满足资本利益和部分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忽视了普通民众的基本权益。这种倾向背后,既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也反映出对弱势群体诉求的漠视。当资本以 “城市升级” 之名不断侵蚀公共空间,管理者若未能及时介入平衡各方利益,就会导致公共资源分配的天平持续倾斜。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弱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更会引发社会公平感的流失,动摇社会和谐的根基。

面对广场大妈的吐槽,民警的角色定位也值得深思。在音量纠纷中,民警执行管理规定无可厚非,但大妈提出的公共空间被侵占问题,却暴露出基层治理的短板。民警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线力量,不仅要处理表面的矛盾冲突,更应关注矛盾背后的深层社会问题。在公共资源分配的博弈中,基层执法者若能成为不同群体间沟通的桥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或许能从根源上化解类似矛盾,让公共空间真正回归 “公共” 本质。

广场大妈的吐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共资源分配的困境与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资本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守住社会公平的底线。唯有如此,才能让公共空间真正成为全体公民共享美好生活的舞台,而不是阶层分化的催化剂。

后记:

某市民警上前对广场上正在跳舞的群众(俗称广场大妈)说道:“你们的喇叭声音太大,已经有人投诉了。”

广场大妈回应:“是吗?这可是公共场所。最近的是露天餐厅,他们就欢迎这里的人气,觉得能吸引顾客,大家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免费演出。”

民警耐心解释:“但是这确实影响到居民生活了。”

广场大妈辩解道:“这里离最近的居民楼有 300 米远。之前有个精神不太正常的人说我们影响他休息,我们要和他一起到他家去验证能不能听到喇叭声,他却拒绝了 —— 他家在马路对面,根本不可能听到。”民警强调:“根据规定,你们跳舞的时间不能超过晚上 9 点钟。”广场大妈表示:“这个规定我们之前没看到,既然你们说了,我们就相信,保证不会超过时间。”

接着,广场大妈感慨道:“你们真的很辛苦。不过说实话,你们别总把关注点放在我们身上,社会上需要你们的地方多着呢。就拿这个广场来说,现在整个广场的主体都被权贵或资本霸占了,我们都被挤到路边了。”

见民警倾听,广场大妈打开了话匣子:“最开始,广场上都是跳舞的群众,大家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可权贵们不乐意了,他们用铁丝围起封闭式围墙,把整个广场圈起来,在里面建了两个篮球场,想打球得买门票才行。说白了,就是不想让穷人免费使用公共资源,把我们都赶走了。这事儿还没完,比建篮球场的人更有钱的富豪来了,又把之前的富人赶走,把场地改建成了网球场,成了富豪专属的运动项目。这不就是富人被更富的富人挤走了吗?你们想想,下一步会怎么样?说不定改成高尔夫训练场才合逻辑,毕竟玩高尔夫的人可比打网球的还有钱。可在这一连串的事情里,你们民警又在哪里?这分明就是富人与穷人的博弈,你们为我们这些只想在休闲时间活动活动的普通群众说过话吗?就像周立波说的,‘人性的丑陋,就是对强者极度宽容,对弱者却极其刻薄,在强者身上找优点,在弱者身上挑毛病’。”

以上是不久前发生在某市南油广场的真实故事,尽管对话细节略有加工,但核心内容保持不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