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医院那点破事儿咋又整成了底层狂欢?

网络对热点事件的炒作早已形成成熟套路了,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那么一两件事儿冒出来供人们狂欢取乐。“董小姐”的事情显然就是按这个套路走了。

炒作焦点当然还是要落在“阶层固化〞和“权贵特权〞上: 普通百姓八辈子打拼都争取不到的东西,你“权贵”家庭手到擒来轻松搞定,这TM太不公平了!这TM社会太黑暗了!——瞧瞧,多容易抓眼球多容易煽起底层百姓的共情。至于情节是否真实、素材是否足够,那都不重要,事实和素材那都可以靠“脑补”来凑来编。我已经看到一些这样脑补的“情节”: 什么她爷爷是谁谁、奶奶是谁谁、外公是谁谁、外婆又是谁谁,竟还列出一大张表,稍有点脑子有点分析判断能力有点经验的人都能看出,这些所谓“家庭背景”十有八九是唯恐天下不乱者瞎编的,但“脑子”这个东西如今在网络上却是个极稀缺的东西。

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不认为董小姐家是什么“权贵家庭”。从她父母的职业职位看,在北京就是个中等偏上的知识分子之家,董小姐自己及她父母都属于坐公交挤地铁上下班的“市民阶级”,有啥“特权”?狗屁特权!她家要真是“权贵”,那董小姐干点啥不行——想当官,去大机关或大国企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锤炼”;想发财,去大金融机构担当要职随便拉个项目就能挣个几百万;不想当官也不想发财想玩点高雅的自己喜欢的,搞哲学美学宗教学搞美术文艺实再不行去大山里苦思冥想,反正家里不愁没钱花不指望你挣钱养家——干嘛非要去做又苦又累还注定发不了大财做不了大官的医生?

我觉得,这个事要着重搞清楚的应该是这么几个情况:

一是,这个“4+4”培养机制到底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符合不符合高水平医生的培养规律。我不是学医的,也没搞过高等教育,对这个问题我没有专业的发言权。做为一个外行人,我只是有点疑惑: 本科学经济学,然后到协和医学院学4年医,就能当医学博士,这真行吗?如果这能行,那我也是中国顶尖大学经济系毕业的,我是不是也可以到协和医学院学4年医当医学博士给人看病了?

我觉得对这个“4+4”,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应该从专业角度认真地调查和研究,给出个权威的意见。

二是,假定“4+4〞是合理的科学的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那么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核是否足够严格公平?在我们国家,研究生入学是要经过严格的国家考试的。协和医学院的4+4入学考核是怎样的?学习期间学业考核及毕业考核是否足够严格?我觉得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也应该调查一下。

坦率说,以我的经验,董小姐入学、学习和毕业环节玩特权搞猫腻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小。以她爹妈的职位,还没资格到协和医学院门前耍“特权”。说句不好听的,她爹妈找协和的名医看个病那也得拐几道弯求人家才行。

从董小姐个人情况看,她的学业背景就足够优秀,应该符合协和医学院设定的招生要求。这里我们可以去追究协和4+4这个培养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但董小姐入学资格应该是符合条件的。我不是说这个事情里一点猫腻都不会有,但以我的经验,猫腻不太可能出在入学和毕业阶段——世界名校本科毕业这一条就把99.999%的人淘汰出局了。如果有猫腻的话,那么猫腻更可能出在毕业后进入中日友好医院的这个环节。协和医学院博士的牌子很硬,但现如今名牌医学院的博士想进入北京著名的三甲医院那也不是想进就进的,在这个环节,家里托托人找找关系是很常见的,不光进大医院如此,进其他大单位何尝又不是如此?

至于董小姐博士论文有没问题我不知道,我没看过人家的论文,即使看了估计也看不懂,但那论文即使有问题相信也不太可能是“特权”的性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大学,入学严、毕业松,这是普遍的现象,博士论文有点这样那样的问题,恐怕不是个别现象,哪个大学敢拍胸脯保证自己的博士都没这种事儿?

说白了,虽然协和4+4机制从培养医学人才的角度看靠不靠谱可以再探讨,但我根本就不相信这个机制是医学界的“权贵”们院士大佬们为了自己的儿孙学医而专门设计的“便道”——毕竟,能走这条“便道”的前提条件是你孩子必须是清华北大南大浙大复旦交大这类名校的毕业生啊那些相信“权贵预留通道”的人们,动动你的脑袋瓜想想:如果“权贵”们大佬们那么是渴望自己的儿孙当医生,那他们应该一开始就让自己的儿孙们进协和医学院读本科啊,毕竟,他们儿孙的参加高考都考上清华北大了,凭这个高考分数堂堂正正进中国任何一所高水平医学院包括协和医学院都不在话下,何必要“曲线救国”让孩子先去读经济学读建筑再走“邪门歪道”进协和医学院呢?脑子去哪里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

“董小姐事件”成了底层的网络狂欢,因为这件事符合底层狂欢的一切必要条件: 董小姐有不错的家庭背景,她父母算不算“权贵”再说,但至少在北京有体面的职业和体面的社会地位,而底层们的父母们无一例外也是底层;董小姐自己也很优秀,年纪轻轻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本科毕业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而底层们通常二本三本都考不上;董小姐一毕业就进了中日友好医院这样著名的大医院当医生,底层们如果想进中日医院工作那只能当护工或者给中日医院送送外卖。现如今这么个精英家庭的精英姑娘被已婚渣男搞大了肚子还捅到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就此“栽了”,不仅大快人心,而且她的学习和就职经历坐实底层们心中早已认定的“权贵特权〞和“阶层固化”,让底层为自己的悲催人生找到了正当借口: 我及我的儿女之所以没出息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不优秀,而是因为董小姐这样的“权贵”堵住了我们的路!

在网络上狂欢的底层们痛恨权贵但又羡慕权贵,而且也不了解权贵,因为他们根本没机会了解权贵是怎么生活的,除非他在“权贵”家当保姆或司机。身在底层的人们往往想当然地以为上流社会的人个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一切都能摆平,甚至地方上一个小科长也能算“权贵”就能直通中南海联合国,这当然是想多了。底层的人还习惯于把别人的成功都归于背景“关系”和特权,把自己的悲催解释为外在环境,而不愿问问自己是否努力和是否优秀。

我不否认当今社会上,“关系”“背景”“特权”仍然有市场仍在许多地方许多方面起作用,但把一切都归于这些显然是偏离事实。别的不说,人家协和4+4有一条“硬杠杠”,申请者必须是国内外顶尖名校本科毕业,要不您先去考个清华北大或哥伦比亚大学试试?

董小姐事件让我们知道了协和有个4+4,医生的医术关系人命,这事儿得好好考究考究。董小姐事件还让大家注意到一些公共专业机构的入门公平公正问题,这也是好事。但是,如果董小姐事件让你相信有背景有关系就能摆平一切、你的努力没有价值,那你就走偏了——人家董小姐可是先从美国顶级名校经济学专业毕业才有了进入协和学医的资格,就这一条就把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竞争者包括你或你的孩子全都踢下去了,否则,她爹妈再硬恐怕也进不了协和医学院。

我们社会里,出身贫寒的人凭个人努力出人头地的例子有的是。我们的社会当然要继续努力为底层的孩子上升拓宽空间,尽力限制特权和黑箱操作。而底层的人们也别自欺欺人自我麻醉,天天光在网上狂欢狂喷被那些赚流量的自媒体带偏了。我建议大家还是少搅和这个底层的流量狂欢,回家多教育教育你家孩子努力上进。人家董小姐们不仅家世和资源比你家强,人家孩子可能还很努力很优秀——我告诉你一句你不爱听的话,身为权贵的爹妈们往往比你和你的爹妈更懂得怎么正确地教育子女怎么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更优秀,人家孩子考进清华北大考进哥伦比亚大学可是凭真本事。你出身底层还不努力上进天天泡在网上喷,那你们家就世世代代在底层挣扎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