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百日献礼,“矿产协议”另有所指?
在激烈争执了两个多月后,美国和乌克兰终于正式签署了“矿产协议”,为特朗普“上任一百天”呈上一份大礼。
2025年5月1日,乌克兰副总理斯维里坚科宣布,在特朗普和泽连斯基达成协议后,美乌已正式签署了《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创立重建投资基金,吸引西方和其他支持乌克兰对俄战争的国家投资和技术。
之前不都说“土地属于俄罗斯,矿产属于美国,荣耀属于乌克兰”嘛,但正式签署的这个合同,看起来很正常,至少从纸面条款来看,美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第一,完全所有权。协议明确乌克兰境内矿产、油气资源归属乌方,开采权由乌政府自主决定,而且明确表明协议符合欧洲一体化进程,不影响乌克兰未来加入欧盟的进程。
第二,基金架构。双方成立的投资基金,各自控股50%,共同管理基金。乌克兰方面还特别提到两点,其一,美乌基金由开采乌克兰矿产的新收入填充,包括稀土、石油、天然气等等,最初10年,利润和资金将不会分配,只能投资于乌克兰。其二,美国除了投资外,还可以为乌克兰提供新的防空系统等新援助。
第三,债务争议“消失”。特朗普此前坚持要求乌克兰偿还美国援助的“数千亿美元”,但这份矿产协议不包括在签署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没有规定任何形式的债务义务。
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美国的要价,确实是降低了。但作为商人总统特朗普,凭什么让出这么大的利益空间?删除5000亿美元债务优先偿还条款,却暗藏防空系统交易,谁是最终买单者?
所谓“让步”,实为更精密的算计公式,而乌克兰欢呼“平等合作”,却难掩沦为大国博弈棋子的命运。
第一,舆论止损。2025年特朗普支持率因通胀高企跌至39%,急需外交成果提振选情。协议签署恰逢其上任百日,成为“美国优先”的献礼工程。删除债务条款避免了与国会共和党强硬派的冲突,同时安抚乌克兰游说集团。
第二,迂回包抄。放弃短期债务追讨,换取对乌克兰未来50年矿产收益的持续分红权,按协议前十年利润再投资规则,美资可通过滚雪球效应逐步控股。而且懂王向来不可预测,未来给他缓过气了,撕毁协议重新来一份也不必惊讶。
第三,围堵中国的“障眼法”。对于特朗普而言,签署美乌矿产协议虽然很重要,可以作为自己“登基百日”的重大成就宣传,但他真正的目标,其实还是中国。
首先,代表特朗普签署协议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现场强调,“任何为俄罗斯战争机器提供资金或补给的国家和个人,都不准从重建乌克兰获益”。
此前美西方多次无理指责中国等国“支持俄战争机器”,将中俄正常贸易视为“资助俄罗斯战争”,看来就在这里等着了。
再者,美国宣称开发乌克兰稀土占全球储量5%,其真实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美乌矿产协议,彻底打破中国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垄断,倒逼西方企业减少对华稀土采购。
当然,这也存在一个问题,乌境内半数矿藏位于俄控顿巴斯,实际开采难度极高。而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即便美国获得矿石,也需中国专利加工,反而是在推高中国产业链话语权。
其实早在“矿产协议”草案之初,中国便宣布了内蒙古发现百万吨级钍矿,6万年能源储备加稀土精炼技术的代差,让中国在核能、超导等未来赛道筑起护城河,彻底瓦解美国“稀土脱钩”幻想。
当特朗普忙着在乌克兰画饼充饥时,中国已悄然写下稀土战争的新剧本。
真正的战略纵深,从来不在别人家的矿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