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费加罗报》: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宝贵的稳定”
4月30日,法国《费加罗报》评论称: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宝贵的稳定”。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波动不断的大背景下,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报道说,中国外交部于4月30日表示,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将为全球经济与贸易提供“宝贵的稳定”,这不仅是一种外交姿态,也反映出中国在当下国际格局中寻求多边合作、反抗单边主义倾向的战略取向。
无可否认,当前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对全球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美国加征对中关税,高达145%的强硬措施,已不仅是双边摩擦的体现,更牵动着全球供应链、投资环境及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而欧盟在与美国传统同盟关系出现裂痕的此刻,也正在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利益布局。
在这一背景下,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显得尤为珍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坤强调,中欧将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系,这无疑是对当前全球保护主义升温趋势的积极回应。毋庸置疑,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受益者,也是全球贸易结构的重要支柱。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零关税贸易等领域若能深化合作,不仅提升彼此间的经济协同效应,也将为全球不确定性提供缓冲性力量。
然而,中欧之间的分歧不容忽视。从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补贴的调查,到因人权议题而引发的制裁与反制裁,两者之间的互信基础仍需修复。在这一点上,中国近期决定解除对五名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此举可被视作积极信号:北京愿意为恢复与布鲁塞尔的高层对话和制度性交往创造条件。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双边紧张局势,也展示了中方在应对国际压力时所展现的灵活性与外交智慧。
我们还应注意到,尽管存在摩擦,但中欧保持交流的意愿并未减弱。明年举行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的峰会,正是两方希望以历史为镜、以未来为桥的体现。在全球面临诸多挑战——从地缘政治冲突到气候变化危机——之际,中欧关系亟须将战略合作置于更优先的位置。
当前中欧关系进入到了一个“竞争中寻求合作,合作中解决矛盾”的阶段。与其将彼此视为制度对抗的对立面,不如正视共同面对的全球挑战,探索制度性合作机制。只有通过持续沟通、均衡发展和对彼此核心关切的理性回应,中欧才能真正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这不仅符合中欧双方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稳定性的合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