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以今论古”:重审商鞅变法的功过与历史镜鉴
【本文来自《雁默:百日变法,美国换了人间,我们掉进“兔子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桃子的窝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只知道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成功的变法,竟然不知道“因为在我们绵长的历史里,变法成功的案例只有一个,就是唐太宗领导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变法”这一说法。
你受限於現代視角,所以會這麼認為。所謂現代視角,即過度強調商殃變法成功的一面。「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形容詮釋歷史的現代性侷限。
事實上,無論是司馬遷,董仲舒或班固,對商殃變法都有負面表述,因為那個時代儒家勢力抬頭,法家思想遭到壓抑。商殃代表的是法家思想的極端主義。
持平而論,商殃變法是秦滅六國之基礎,也是秦朝短命的主因。所謂「天下苦秦已久」,「受惡名於秦」,「行法十年,秦民大悅,然怨亦興焉」,「專任獄吏,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司馬遷用間接的方式批評商殃變法以來的嚴刑峻法,導致秦朝短命。
商殃變法影響最深遠的是郡縣制,這是一個「革貴族命」的顛覆性政策,導致他個人遭「車裂」的下場。而這個制度直到漢初都沒有真正落實,要到劉邦誅滅異姓諸王後,才得以正常施行。原因很簡單,反商殃的封建舊貴族勢力以及受惠於商殃新政的新貴族先後站在「郡縣制」的對立面。
換言之,與房玄齡相較,商殃變法的特徵是「急功」,後遺症自然也較多,這就是本文談川普變法的主旨。川普所做的改革,未來必然也會被「功過並陳」,本文對成功失敗的定義,在於「急 vs 緩」。你當然可以不同意,但我不會在變法問題上受限於現代視角。
看歷史,首先要警惕「以今論古」,跳脫現代視角陷阱,否則,歷史只是膚淺的當代故事而已。